人体内有一个免疫系统,它是人体抵御病原菌侵犯最重要的保卫系统。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等)组成。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孕期靠胎盘把免疫球蛋白等物质输送给胎儿,构成了新生儿抵抗感染的第一道防御系统,又加上新生儿被保护得较周密,接触病原体的机会少,所以宝宝在生后三个月内很少生病。
到4个月以后,从母体经胎盘输送给婴儿体内的抗体逐渐降低,到6个月时几乎耗尽,宝宝自身的抗体水平虽然也在缓慢增长,但又不足以弥补消耗的数量,同时宝宝的免疫器官发育尚不健全,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免疫系统无法提供充足的免疫球蛋白,吞噬细胞功能不健全,而且血清中“补体”的成分也很低,无法配合抗体协同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因此此时抵抗力极差,容易被感染生病,最常见的是感冒、支气管炎、肺炎、腹泻等疾病,由于免疫力低下,此时如有不恰当的使用药物及抗生素,又会使胃肠道的益生菌群遭到破坏,进一步降低免疫力,形成恶性循环,所以6个月到3岁的年龄段孩子,有的就弱不禁风,是最需要注意保护的关键时期。不过随着孩子对外界接触面的扩大,感染病原体的机会愈来愈多,在微生物的反复刺激和再加上及时接种疫苗,宝宝自己体内抗体逐渐增多,覆盖面越来越广,抵抗力也慢慢地增强,3岁以上孩子体内免疫血清的抗体浓度即接近成人,8岁后整个免疫系统的抵抗力已和成人相当。
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T淋巴细胞、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等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如补体、乳铁蛋白等也都和免疫球蛋白一起发育成熟,很多常生病的宝宝会在4岁后患病次数逐渐减少了。
到学龄前期及学龄期免疫功能就比较完善了,即使感冒,如无并发症多数五天左右即可好转,如果孩子还是容易感冒、咳嗽、咽喉痛,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或者一次生病后绵延良久,最好到医院检查一下免疫功能,并要注意饮食、锻炼。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有的孩子刚送去幼儿园生病了,接回来就好了,再送回去又生病了,这不一定是免疫力的问题,除了交叉感染以外,主要是孩子去幼儿园打破了在家的生活规律,等适应了就慢慢好了。
作者:退休医生桑 原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