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关育儿专家提出了另一种不同的见解,认为让宝宝饿了再喂,日后学业表现会比较理想。
研究人员对约1万名的刚出生的宝宝进行长年追踪调查,将妈妈的育婴方式大致分为“按表操课”跟“随机应变”两组,并评量他们长大后的课业表现跟智力商数IQ。结果发现,当初那些“饿了再喂”的宝宝,不仅学业成绩比较优异,连IQ也平均高出了4-5分,至于哺育母乳跟奶瓶喂奶反倒没有造成预期的差异。
研究人员解释,把宝宝的作息调整到大人一致,对于父母来说比较轻松,也比较有养育的成就感。相对来说,满足宝宝高频率的喂食容易让妈妈易怒情绪化。学龄前宝宝脑袋发育的关键在于“需求与满足”,也就是母亲能即时回应宝宝身心上的需要,将有利于其脑部智力发展。以一班30名学童来看,排名中段的宝宝若智商多出个4-5分,将有助于提升3-4个名次,效果十分显著。
到底是要定时定量还是饿了再喂?上述研究报告可以说是第一份针对“不同喂养方式造成智商差异”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的参考价值,然而很多时候还是得依照亲子互动的状况进行调整。
蒋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