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能躺着以及会坐时期的关键

2017年02月28日 20:02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婴儿与生俱来的两个表现手段——哭、笑——是交流的原点,一定要好好回应。

  不用明白孩子为什么哭

  养育孩子最开始困惑的是“不明白孩子哭的原因”,对吗?有的育儿书上说“如果注意婴儿哭的方式,从他的哭声就可以知道他的要求”,但是,这个时期的婴儿还不能将自己的身心状态,比如,因为肚子饿了哭,因为尿布湿了哭,因为热哭,因为冷哭等区分开来。

  出生不久的婴儿表达自己的感情或欲求的最重要手段是“哭”和“笑”,婴儿在出生时就被输入了“身体感觉不适的时候就哭”的命令系统。所以,婴儿开始哭的话,妈妈爸爸只要理解“啊,一定是哪里感到不适了”,就足够了。

  孩子哭的话不要不管他,应该温柔地回应

  重要的是其后的对应。婴儿哭的话不要置之不理,要看看他怎么回事,说说话什么的,温柔地回应他。

  哭对婴儿来说是项运动,也是发散压力的方式,多少可以让他哭会儿,不过,孩子哭了要去看看,查查他的尿布,看看他身体的状态。妈妈有时很忙、很累、很困,所以会忽略孩子的哭闹,即使这样也一定要做到。当然,不一定非得是妈妈,爸爸、保育员或其他人都可以做这件事。

  “宝宝怎么了?”走到孩子身边,温柔地跟他说说话,“是不是尿布湿了?”“后背太热了吧?”“噢,想吃奶了?”

  重复这种行为,孩子就会明白,自己用哭的手段来表示某种诉求,就会得到大人的回应,使自己心情舒畅,这是一种因果关系。

  故意哭是成长发育的表现

  孩子明白了这种因果关系,在5~6个月以后,为了让爸爸妈妈来到自己身边,会故意哭,或者根据不同的欲求选择不同的方式哭。这是他健康成长的标志,原本是本能的行为发展成了有意识的手段,这说明孩子的智慧得到了发展。

  再过不久,孩子将用叫“妈妈”来代替哭。发育到这里马上就会说话了。正因为有了这种准备,孩子过1岁后就会一点点吐字了。

  让孩子哭好吗?

  那么,孩子哭时置之不理会怎样呢?那样的话,孩子会明白即使哭也不会有人来。用稍复杂一点的词来说,就是“获得的(学习来的)无力感”,无论做什么都没有用,这种情绪会根植在婴儿的心中。结果,婴儿渐渐失去与父母交流的欲望,与人交流的意识得不到发展,也不想模仿父母的行为,慢慢地变成一个缺乏自发性行动欲望的孩子。

  孩子笑的话你也对他笑,这是“培养行动欲望”的第一步

  不想使孩子失去自发行动的欲望,其实要做的很简单,孩子哭了要温柔地、认真地回应他,只是重复这件事就可以了。

  婴儿情绪好的时候也是如此。最初婴儿微笑是出于本能,当他明白自己微笑的话妈妈也会对自己笑的时候,那种快乐体验就会变成记忆,以后他可以进行更好的交流。

  婴儿哭和笑这种简单的表现手段,父母要好好重视,认真地对应,这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事情。也可以说,这才是父母最该重视的早期教育。

  本文内容摘自漓江出版社授权的《0~3岁孩子就要这么养》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