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儿童健康头号杀手来袭 您和宝宝准备好了吗?

秋冬儿童健康头号杀手来袭 您和宝宝准备好了吗?
2018年10月29日 06:30 澎湃新闻

  每年的9月份到次年的1月份,

  轮状病毒来势汹汹,

  是秋冬季儿童的头号健康大敌!

  感染后发烧、上吐下泻停不住,

  有很强的传播性,

  可以说是“一人中招,全班感染”。

  每年因轮状病毒肠炎而失去生命的宝宝不少,

  家长们千万要注意!

  轮状病毒感染,按法定传染病管理,归属丙类传染病的“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简称“其它感染性腹泻病”)。

在我市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报告病例中,在我市的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报告病例中,

  医院开展轮状病毒的检测数较少,

  目前主要是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

  掌握我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疫情情况。

  长期以来的疫情监测显示,我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发病高峰主要在冬春季。

1~2月1~2月

  为我市其它感染性腹泻病的春季发病高峰,其后逐渐下降

  4~8月

  处于相对较低的

  发病水平

  9月下旬

  有小幅上升

  截至目前

  发病数仍未超过

  基线水平

  每当秋末冬初,

  当宝宝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的时候,

  家长们就要留意啦!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感染了秋季腹泻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感染了秋季腹泻

  秋季腹泻起病急,发病快。宝宝一旦中招,在感染的初期会有发烧和上吐下泻(可持续2~7天)的症状。

  如果宝宝出现发烧、呕吐的症状,可以根据宝宝的大便判断宝宝是否感染秋季腹泻。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是大便呈蛋花汤样,如果自己无法判断,家长可以在宝宝排便2小时内,带上大便样本去医院化验。

  有哪些常规治疗的方法?

  很多家长看到宝宝腹泻就会

  忧心忡忡,急于用药,

  今天就家长最关注的四个方面来讲,

  大家做好笔记啦!

  1

  是否需要快速止泻?

  轮状病毒感染腹泻是一个自然病程,不适当使用强烈止泻药物,反而会干扰身体清除病原体的过程。

  因此,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快速止泻,调节饮食,注意观察即可。如果腹泻比较严重,医师一般会开具蒙脱石散给予止泻。

  2

  选择静脉还是口服补液?

  对于纠正脱水而言,口服补液盐比输液更加安全、方便、经济;对于没有发生脱水的宝宝,补充了可以预防脱水发生,所以宝宝出现腹泻就可以开始给予口服补液盐,一直到腹泻停止。

  口服补液盐是非处方药(OCT),一般药店就可以买到,首选口服补液盐Ⅲ。如果脱水情况严重或者口服补液失败,需要就诊评估是否给予静脉补液。

  3

  能否使用抗菌药物?

  轮状病毒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病毒感染用抗生素不仅无效,滥用抗生素还容易造成细菌耐药株增多,而且可继发引起肠道菌群失调、霉菌性肠炎等。只有确定宝宝有继发细菌感染时,才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4

  腹泻一周怎么还没好?

  一般轮状病毒在体内存活时间也只有5-7天,为什么宝宝在轮状病毒感染一周后仍腹泻呢?

  因为轮状病毒在损伤肠道的同时,将黏膜上分解消化乳糖的乳糖酶大量破坏,造成轮状病毒腹泻后几周内小肠黏膜上乳糖酶缺失,引起乳糖不耐受,而母乳或婴儿配方奶粉中含乳糖,乳糖无法分解导致腹泻持续。

  解决办法:

  ①停止母乳喂养和普通配方奶粉,暂时换成不含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

  ②如果无法停止母乳喂养,或特殊配方奶粉口味不适应时,可以使用乳糖酶。乳糖酶可使乳糖水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解决了乳糖不耐受而导致腹泻的问题。

  乳糖酶的用药注意事项:

  乳糖酶是一种活性酶,最好使用37℃的温开水冲服。乳糖酶应在宝宝每次喂奶前至少15分钟服用,不能和奶同时喂给宝宝,否则乳糖酶就来不及发挥作用。乳糖酶在人体内只能存活3小时,所以每次喂奶之前都要添加。

因感染轮状病毒病程较长,因感染轮状病毒病程较长,

  对年幼的宝宝来说很辛苦,

  所以预防工作同样不可少:

  1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

  接种疫苗能减少感染率,即使感染也能降低症状严重程度。

  2

  注意个人卫生

  平时应勤洗手,父母外出回家后,应先洗过手、换过衣服再与宝宝接触,阻绝将身上病毒传播给宝宝的可能性。

  3

  环境消毒

  家中宝宝常触碰的玩具、餐具、家具等,定期以稀释过的漂白水消毒,才能有效杀死轮状病毒。

亲们赶紧收好这份防治攻略,亲们赶紧收好这份防治攻略,

  远离轮状病毒的侵害哦!

  资料来源广东卫生信息

  肇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来源于“肇庆发布(zhaoqingfabu)”

育儿热点排行榜

育儿直播间

高清图排行榜

全程育儿指导

教育排行榜

健康排行榜

试用

自媒体排行榜

育儿视频推荐

育儿课堂

百家百问百答

教育新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