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岁的小好生性活泼,但最近几天他很少说话,变得异常沉闷。在爷爷的追问下,他说出了自己的苦恼:“爸爸给我报了‘兴趣班’,让我学二胡,我一点也不喜欢,可他还硬逼我学,怎么办呢?”
无独有偶。月月是一个6岁的小女孩,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她周六学古筝、周日学舞蹈,成了家里最忙的人。让她苦恼的是,她对学古筝越来越没有兴趣,可妈妈还逼着她学。最后她对妈妈说出了自己的困惑:“你不是想让我快乐吗?可我一学古筝就不快乐了,你为什么还要我学呢?”
像小好和月月这样被逼着参加“兴趣班”的还有很多。记者随机采访了11位正在上幼儿园的孩子,其中8个孩子报名参加了“兴趣班”,只有2个孩子是自愿的,其余的则全为父母所逼。当记者问他们最喜欢干什么时,他们无一例外地回答:“玩。”至于玩什么,大都凭一时的兴趣,比如玩泥巴、石子或剪纸,甚至是拆卸钟表这类“破坏性”活动。
孩子不愿意,那父母为什么还逼着孩子报名呢?答案五花八门。其中,林先生的回答最具代表性。他认为,孩子还小,无法把握自己的未来,做家长的应该给予必要的引导。孩子参加“兴趣班”后,如果将来有所造诣,固然好;没有成就也可丰富自己的生活。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家长逼迫孩子学特长是盲目的“赶大流”。
对于幼儿参加“兴趣班”,在幼儿园工作的高女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说,她不反对幼儿园开设“兴趣班”,但必须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孩子的兴趣,任何人都不能强迫孩子。现在的“兴趣班”,练舞蹈要压腿、学乐器练指法,将原本有趣的东西变得枯燥不堪,甚至已成为“体罚”。
教育专家、兰州大学教授王根顺认为,对孩子的培养,应该从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几方面入手。其中,技能、知识是排在最后的,而我们许多幼儿园开设的“兴趣班”大多只传授技能,这是在培养偏才。幼儿园应该关注群体,在幼儿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注重孩子的个体发展。她建议幼儿园将所有的孩子放到一块学习,确认个别孩子有哪方面的特长后,再抽出单独培养。
王根顺强调,孩子兴趣的培养一定要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千万不能因为父母的一厢情愿,而剥夺了孩子们的童真。(新华网兰州10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