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十五岁的“春蕾”长大了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3日 10:21  新浪育儿  

  ----“春蕾计划”15年改变了150万贫困女童的命运

  有一组数字在任何时候读起来都是沉甸甸的:由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我国平均每年都有100万名儿童因家庭困难而失学,其中女童占了70%!……1989年,一项由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发起、旨在资助贫困地区失辍学女童重返校园的公益项目——“春蕾计划”开始实施。十五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就在这短短的十五年,“春蕾计划”却如天边飘来的吉祥的云,让150万人次贫困女童园了读书梦,并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公益热潮,15岁的“春蕾计划”也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成长为了我国著名的公益品牌。

  第一个红瑶女童班

  当“春蕾计划”即将十五岁的时刻,我们最想知道的是受她资助的第一批女童现在怎么样了?1989年资助的广西融水县第一个红瑶女童班是实施“春蕾计划”最早的县之一,后由香港周洁冰女士资助完成了学业。

  “我非常幸运,我是最幸运的……”,是我们在访问当年的贫困女童过程中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当年受“春蕾计划”资助的女娃娃们,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成为了一名老师,有的成为了一名医生,有的成为了一名军人,有的回到家乡后成为致富带头人……过上了与她们的父辈截然不同的生活。这个班的很多同学都成了红瑶族女性的骄傲:凤秀娟是红瑶第一个女军人,兰芝琳是红瑶第一女医生,兰仙英回家务农后当上了种养大户,是村里惟一的女党员……这些当年的春蕾女童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让她们的家乡悄悄地发生了改变。

  今年25岁的兰芝琳,是曾就读于白云乡中心校第一届红瑶女童班的学生,1996年9月从广西南宁地区卫校毕业后,在妇联的帮助下进入白云乡卫生院当了一名妇产科医师。她告诉我们说,广西红瑶族以前的传统观念是“狗不耕田,女不读书”,她们这帮春蕾女娃读书出息了,很多乡亲看到了女娃读书的好处,现在大部分红瑶女娃娃都能读上书了。在她之前,红瑶族还有一个风俗就是从不允许与异族通婚,乡亲们也没有上医院的习惯。读过书的她再不愿意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找了一位志同道合的苗族小伙,她到乡卫生院工作后,很多红瑶族的乡亲也都愿意来医院就医了,而且不论得什么病都愿意找当妇产科医生的兰芝琳。最后她动情地说“如果没有‘春蕾计划’的资助,我可能还在家割猪草,在山上打柴……如果我没有受到‘春蕾计划’的资助,我的孩子现在可能还需要‘春蕾计划’的资助”。

  从兰芝琳身上我们看到,一个女童受教育后,受益的并不只是她一个人,她的家人、她的乡亲都在发生着润物细无声的变化。广西融水县自1989年后,非常重视女童教育的发展,每年都通过各种途径办女童班。“春蕾计划”办的女童班,不仅救助了失学女童,也带动了当地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女童教育的重视,让更多的女童有了读书机会。

  一位老人的忧思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自1981年成立以来,有过两位让人敬慕的会长,一位是我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康克清,一位是德高望重的现任会长陈慕华。为了扩大“春蕾计划”的品牌效应,陈慕华自1993年担任中国儿基会会长以来,率先垂范,带头率领全家资助13名失学女童。家里人只要工作了,就资助一名失学女童,这是她家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每年初,她都第一个将5200元资助款捐给基金会,现在她已经资助了118名失学女童。在实施“春蕾计划”过程中,当她看到每年300元资助款交完学杂费后所剩无几,女童吃着盐水、辣椒酱拌米饭时,提议将300元的资助款标准提升到400元,以保证女童学习的同时,也能够身心健康的成长。随着“春蕾计划”的深入开展,另一个问题渐渐浮出水面,引起了陈慕华的忧虑:春蕾女童小学毕业返乡后,往往被嘲笑为“种地不如老手,养猪不如嫂”,上学无用的论调开始在一些地方蔓延。

  为了改变春蕾女童毕业后“升学无望,挣钱无术,就业无路”的境况,1996年,陈慕华从培养新世纪女性建设者的高度,建议“春蕾计划”设立 “全国实施春蕾计划女童实用技术专项基金”,带头捐款1000元,并强调指出:女孩子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学习掌握一、两门技能”,中国儿基会每年要给每个“春蕾班”专门拨5000元作为技术培训经费。几年过去了,女童实用技术培训班不仅培养了一大批农村新型劳动力,还出现了一个特殊的“女童经济效益”。

  在四川省巴中市,每年有5000多名女童参加各类技术培训,这些女童毕业回乡后不仅脱了贫,还成为当地经济建设的主力军。2003年受训女童人均收入1950元,大大超过全区人均收入水平,以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为重点的大户已达1100多户。例如,巴中市春蕾生刘红,在掌握了养鸡技术后开始把学到的技术结合实际,探索出一套养鸡的科学的配料、疫病防治、养殖方法,目前她的鸡棚已发展成集孵化、配料、养殖于一体的养鸡场,养鸡4000多只,日产蛋3000个,年收入达15万元。看到女娃上学能致富,乡亲们一下改变了观念,纷纷把家里的女娃送进学堂,使当地女童入学率一下达到了99.5%。

  像刘红这样的例子在女童实用技术培训班的学员中还有很多,比如,湖南的张吉莲学习了摄影技术开设了照相馆后,年收入达到万元;广东的唐秀伟种出的“萝卜王”,重3.3公斤,被《广州日报》等媒体作了广泛报道;重庆市在贫困地区培训了1200名女童后,70%的女童学习后扩大了家庭种养规模,有许多女童成为当地传播技术的“二传手”;云南培训了570多女童学习旅游服务、美容美发、家政服务、烹饪等技术,大多数学员回到原籍后,开起了理发店、家庭旅馆;新疆伊宁县21个乡镇、村、场先后共举办126期缝纫专业培训,3150名学生通过培训,其中有40%自己开办了缝纫店,过上富裕生活------

  正是让所有女童“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用得上”的实用技能培训项目,不仅为广大的春蕾女童找到了成才的出口,也产生了显著的“女童经济效应”,使“春蕾计划”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项目,为“春蕾计划”的进一步推动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30名幸运的女孩

  2003年7月29日,对于北京171中学春蕾班的同学们来说,是最幸福、最快乐、最激动的时刻,这30名从全国14个省市贫困地区选拔来的11个民族的春蕾生在北京读完了初中、高中后,就要在这一天举行高中毕业典礼,从此踏入大学的殿堂。

  这一天,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会长陈慕华奶奶发来致辞!国务委员陈至立发来寄语!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顾秀莲亲自给她们颁发了毕业证书! 回忆起自己的成长经历,已经出落得楚楚动人的30名女娃娃还是禁不住流出了幸福的泪水------

  1997年,当这30名来自11个民族的女孩作为全国品学兼优的春蕾女童代表被选拔到北京读书时,她们像做梦一样第一次坐上了火车,第一次看到高高的楼房,第一次看到那么宽阔的街道,第一次走进现代化的学堂------为她们筹划学习与生活的,也不再是愁眉不展的父母,而成了凭着一颗爱心到处为她们募集资金的中国儿基会的叔叔阿姨。在中国儿基会叔叔阿姨的艰苦努力下,保洁公司解决了她们初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后来又在中国儿基会秘书长程淑琴的百般筹措下,日本友人深见东州先生解决了她们高中三年的学习和生活费用。

  她们成了中国儿基会的孩子,成了学校老师的孩子,也成了全社会的孩子。无论是在和平里中学五年的就读,还是高三时并入的171中学,学校都为她们配备了最好的老师。考虑到她们来自边远地区,视野不够开阔,几年来学校和中国儿基会带她们几乎踏遍了北京的名胜。天热了,老师给她们买来西瓜、饮料,天冷了,又给她们置办崭新的棉衣。她们生病住院需要手术,中国儿基会“春蕾办”任继建主任亲自赶到医院探望,并以监护人的身份在手术单上签字。为了能让她们在北京参加高考,在陈慕华奶奶亲自过问,当年的教育部长陈至立亲自签批下,她们在2003年享受到了同北京应届高中毕业生一样的高考待遇。

  这深深的爱甚至让来自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无法承受,感到太“奢侈”。每顿饭都是两菜(一荤一素)一汤。主食也不断变着花样。她们就找到生活老师:我们在家时一年才吃一次肉,不要让我们天天吃肉了,太浪费了!省点吧!同学们在北京过第一个春节时,大多数都因为路费问题,回不去家,学校为了让她们感受家庭一样的亲情,决定给每个同学花30元钱买礼包。不想到了商场刚要掏钱买的时候,蔺慧银同学一把抱住老师哭着说:老师呀别买了!花这么多钱,得够多少人的学费呀,我们不要礼包了!不要了!——抱着老师硬不撒手。感动的商场经理赠送一箱瓜子、一箱花生,让春蕾生过年。

  又是这个曾经是孤儿的蔺惠银,曾满怀深情的写过一篇《母亲形象》的散文:当我无家可归的时候,是一位大娘收留了我,给我饭吃,给我衣穿,流着泪问我为什么流落街头,想到母亲的形象,我就想到了她;是中国儿基会又给了我上学的机会,使我来到北京读完初中、高中,考入大学,想到母亲的形象我就想到了中国儿基会;是老师辛勤培育我、关心我,想到母亲的形象时我就想到了老师------我的母亲是充满了爱的社会,我的母亲是社会上所有的好心人!

  6年来女童们也用她们自身的行动表达着对社会的感恩之情,她们不仅用自己的刻苦与努力为学校争得了成摞的奖状,还在2003年高考中全部考上了高等院校,其中11名考上本科,19名考上大专。更可贵的是,小小年纪的她们已经学会了思考人生:来自甘肃省两当县的姚晓庆,在她满十五岁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思考》,“十五岁的梦也许太美丽了,我美丽的梦总是与我的家乡联系在一起。我渴望快些长大,快些长大!把自己全部的知识和力量,献给西北那片我深爱的黄土地,献给那生我养我的地方!”在春蕾班上,和姚晓庆一样想法的孩子还有很多,孩子们说,她们和城市人不一样,因为她们对贫穷有着彻骨的痛,改变家乡是她们所有人的梦------春蕾,改变了30个女童的命运,而她们将改变的还要更多------

  孩子 你的大学不是梦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一些贫苦女生因为每年几千元的学费而无法圆大学梦。中国儿基会的工作人员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在2001年让来自安徽、黑龙江等8个省的35名贫困高中毕业女生走进了北京培黎大学。

  今年来自安徽大别山区、北京培黎大学春蕾班学生王小薇在毕业时给儿基会的信中这样写道:“三年前的高考,我考上了本省的一所本科学校。面对通知书上那无异于天文数字的学费,我欲哭无泪。高二那年父亲的突然病逝让本来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况且还有一个学习优异的小弟也正在读高中,没有任何余地,我选择了加入南下打工的行列。就在出发的前一天,县妇联的阿姨突然来到了我家,像上天派来的使者,给我带来了改变命运的福音。当我听到“春蕾班”的消息时,那一刻我欣喜若狂。上帝关闭了所有的门,但给我留下了一扇窗。而北京培黎大学(现已改名为北京培礼职业学院)春蕾班就是我生命中的那扇窗,让我看到了希望之光。一种绝处逢生、柳暗花明的喜悦和庆幸让我倍加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并且满怀感激。在这里,我要向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北京培黎大学以及最初通知我的县妇联,表示我最由衷的谢意。是你们,在我走投无路的时候给了我一个机会;是你们,用博爱的胸怀,改变了一群穷孩子的命运。”

  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这35名“春蕾生”在中国儿基会、北京培黎大学以及老师们的关怀和帮助下,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创下了培黎大学100%过线率的记录。目前,她们已经全部大专毕业,其中有25名同学仍留校继续本科阶段的学习。

  15年来,“春蕾计划”如春风化雨,点滴如土,在辉煌中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目前,“春蕾计划”已经遍布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筹集资金总额累计5亿多元,救助失学女童已达150多万人,兴建了300余所“春蕾学校”。并实现了受益群体的宝塔型结构,她资助范围遍及全国的高小,延伸到了中学,乃至大学。“春蕾女童班”不仅设置在普通学校,还设在艺术学校、技术培训学校。

  “春蕾计划”的实施还有力地促进了女童教育和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我国“两基”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妇女儿童事业和人权事业的发展。她还被我国政府写进1996年《中国的儿童状况》,1998年《中国儿童发展状况报告》和《2000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以及2001-2010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由于“春蕾计划”良好的社会效应,突出的成果,2001年,中国福利会授予陈慕华会长“樟树奖”;2001年9月,教育部授予程淑琴秘书长“全国‘两基’工作先进个人”。

  蓝天下涌起阵阵爱潮

  2002年“六一儿童节晚会”,当来自内蒙古的焦陆作为“全国十佳春蕾女童”为敬爱的胡锦涛爷爷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她激动之情无以言表------十五年来,“春蕾计划”得到了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热情支持。江泽民、李鹏等同志亲笔为“春蕾计划”题字;胡锦涛、曾庆红等同志亲切接见 “春蕾女童”;陈慕华、陈志立、顾秀莲等同志带头资助失、辍学女童。

  全国妇联作为中国儿基会的上级领导单位,更是全方位地关心和支持着“春蕾计划”,妇联主席、书记处书记、各部门领导和同志们不仅带头为“春蕾计划”捐款,还通过多方努力保持了受助女童每年15万人次的递增。更令人欣喜的是,“春蕾计划”的实施,不仅引起了全社会的关注,还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在神州大地刮起了一阵高过一阵的爱的旋风。

  香港周洁冰女士最先捐赠100万港币作为实施“春蕾计划”的启动资金之后,又陆续捐款200多万元;香港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张跃莉女士、香港廖创兴银行廖烈智先生、香港东峻(集团)公司各捐款100万元;台湾妇女界知名人士武佩琴不仅自己多次为“春蕾计划”捐款,还在海外为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募集资金。她每年向“春蕾计划”捐一万美金,几年来共捐款折合人民币50多万元。1997年她以耄耋之年、身患绝症的多病之躯,坐着轮椅专程从台湾来京捐款。每年捐赠一万美元,直到老人辞世。

  “春蕾计划”也得到了许多外国友人的支持和帮助。日本著名友好人士、日本国世界艺术文化振兴协会会长深见东州先生捐赠3000万人民币,建设100所春蕾小学,同时资助北京171中学春蕾班全部高中毕业后继续资助她们完成大学学业;(美国)世界儿童基金会、美国妇女争取和平与仲裁组织、索尼、爱立信、玫琳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万向集团以及各国友好团体和社会组织都给予慷慨资助,以支持我国发展女童教育。

  社会各界也都纷纷奉献爱心,中国人民银行倡导并牵头组织全国金融系统各商业银行广大职工,连续三年捐赠780万元资助“春蕾计划”; 广东香江企业集团总经理翟美卿继捐款100万元之后,又用1000万元设立翟美卿专项基金,用其每年增殖部分资助儿童福利事业;河北卓达集团、中海恒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中信实业银行、宝洁(中国)有限公司、北京有色金属研究院、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等大中型企事业更是发挥了骨干作用,都捐出大额资金或物资救助失学女童。

  人民解放军把救助失学女童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他们深情地提出“把爱献给祖国春蕾,把情洒向第二故乡”,热情捐资助学,尤其是人民空军和武警部队,上至司令员、政治委员,下至基层干部、战士都踊跃参加“爱心献春蕾”捐赠活动,并一批又一批开办“蓝天”和武警春蕾女童班,空军先后捐款460万元,武警共募集资金近千万元,全部捐助失学女童。中央军委首长赞誉“这是一件功在千秋的好事”。

  广大群众更是以满腔的热情支持关注着女童的发展,有的全国劳模捐出了荣获“五一”劳动奖章所得全部奖金;有的公安干警把冒着生命危险与歹徒搏斗荣立一等功的奖金全部捐献出来,秦皇岛有一位港务局水暖公司老工人,自己简朴度日,却从1992年开始把历年义务献血的营养费加上一部分工资收入,先后多次共30000多元捐给了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有一个刚满月孩子的妈妈,给中国儿基会会寄来了一份善款和一封短信。她说:“这是我给孩子存上的第一份爱心储蓄,希望我的孩子将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我要把这份捐款当成第一个儿童节的礼物送给她。”------

  更有不愿留下名称的单位和个人,默默地承担着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他们在给我们寄来的汇款单上只留下这样的称谓:一个郊区农民,一个海军列兵、一名退休工人、一个也曾失过学的小保姆……每当我们看到这样的称谓时,我们的双眼都会因感动而盈满泪水,而此时,我们会凭借那一张张小而薄的汇款单,感受到十三亿炎黄子孙怦怦然跳动着的强烈爱心!

  正是这一个个不同单位甚至不同国籍、不同人物、以不同方式所表达的爱,如同涓涓细流汇成长江,如同一砖一瓦铸成了爱的长城,托举起150万名春蕾班同学的命运、托举起千千万万春蕾女童的新生------

  文/金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春蕾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