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父母必读》执行主编唐洪、博士龙迪聊天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4月01日 16:30  新浪育儿  
《父母必读》执行主编唐洪、博士龙迪聊天实录
《父母必读》执行主编唐洪、博士龙迪

  4月1日下午15:00,《父母必读》执行主编唐洪、博士生龙迪作客新浪聊天室,与网友进行线上交流。以下为此次聊天实录:

  大家好!

  唐洪 : 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的聊天由我和龙迪女士一起来大家聊天,我是《父母必读》杂志执行主编唐洪,现在这位是龙迪女士,现在在香港大学在念博士,她的博士马上要毕业了。

  唐洪 : 我们今天的话题主要聊一下有关孩子教育里面的一些问题,在昨天《父母必读》杂志社刚刚结束了一个研讨会,这个研讨会叫做社会转型期,家庭教育新概念。这个研讨会,我觉得里面的内容挺新的,我不知道你听了以后感觉怎么样?

  龙迪 : 非常丰富。

  唐洪 : 我想在25年前,《父母必读》刚刚创刊的时候,我们昨天和前天谈到这个话题,都还没有人想过,甚至有很多人不知道有这些问题,但是现在这些问题纷纷涌现出来了。我印象比较深的有关人口环境的问题,你听没听翟老师的谈话。

  龙迪 : 我听了,《父母必读》这次会给我的印象我们已经不把做父母和管教孩子仅仅当成家庭当中的问题,甚至是仅仅当成母亲的问题,而是在社会和文化大的背景理解做父母的处境,现在有很多的变化,他们也有很多的压力。

  唐洪 : 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计划生育的实施,家庭三代同堂比较普遍的现象,到现在是核心家庭,孩子和父母住在一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住在另外一个地方,家庭环境跟原来有很大的区别。独生子女在家庭里面就他一个孩子,原来的兄弟姐妹的环境也没有了,这样的孩子在跟人交往方面是不是会出现问题,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还有以后这个环境里面,出生的事件越来越少,死亡的事件是越来越多,还有他和同伴交往的机会很少,这样的环境下孩子怎么样长大,这是一个问题。

  龙迪 : 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如果没有问题,我们人类是不会延续的,关键是我们今天面对这个问题和以往不同,但是我们是不是用老办法来解决新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唐洪 : 我们过去习惯了用行政司令的手段来解决问题,现在可能是不太行得通了。你想想像这种问题,咱们是不是需要有一些新的思路去解决呢?

  龙迪 : 对。我们讲做父母和社会教育,究竟是一种社会控制,还是帮助孩子拥有他自己的一分生活。如果我们这个想法是不同的,我们管教孩子的态度和方式这是不太一样了。

  假如说我想让孩子成为他自己,当他功课不好,老师总是批评他的时候,我就会问我的孩子,老师跟我说你怎么怎么不好,你自己觉得呢?你愿意这样吗?当然要分开,不要一下子问这么多问题,他会说不愿意,那么你愿意怎么样呢?他说愿意怎么样。你说我发现你还是挺有自己的想法,你现在没有做到一定有你的难度,你看妈妈能帮你什么,这样你成为他的一个帮手。当然我的管教我也不知道让我的女儿干什么,现在考大学好,她的成绩一下降我就会紧张,我就用会另一套方法来说话了,你怎么回事,老师跟我说你这个学生这么一个样,下次你必须考试达到多少分,我才给什么奖励,怎么样。这样的情况下就变成一个新的问题和压迫者,她为了逃避我,什么事情都不跟我说了,我没有帮她达到一个什么她的目标或者说我的目标都是达不到的。但是我想后一种态度我们大多数的父母会熟悉一些,包括我自己在没有学这个系以前也是理所当然,但是效果是不太好的。

  唐洪 : 你在会上在最后的时候,给如何做父母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我觉得那些话都挺有意思的,其中有一句叫做做父母而不是做家庭教育,我觉得这个话很有意思,因为所有人都会把这个做父母理解成做家庭教育?

  龙迪 : 不瞒你说,我以前也是这么理解的,一个月以前我收到《父母必读》邀请的时候我看到这个题目,我正好在香港大学写我的博士论文,我马上有一个意识,英文父母parenting,后面加ing就是动词,我们叫家庭教育,并不是说美国的教育是好的,但是起码从词上我们看到理解不一样,我就想到在香港和中国内地跟我的导师做家庭治疗的经历,我们在治疗室里面谈的时候,很多源于父母做家庭教育,很失败,我在香港看到比较好的父母,孩子发展好,他们没有当教育者,他们做有情有义的父母,我突然有一个意识,或许我们的父母不需要来做家庭教育,我们都说家庭是一个什么什么样的港湾,而不是在去按照一个外地的标准来要求你塑形,把你塑成一个特殊的形状,不就范就要惩罚,传统的教育是这样的概念。孩子痛苦,其实父母更加痛苦。

  但是我看到的,比如说在香港中文大学,我认识一个朋友,她就非常的出色,我毕业是拿了一级的奖学金去英国读硕士,后来回来读博士,她不到三十几岁的人,我问她的家庭,她很小的时候,父母就离婚了,而且妈妈在机场擦玻璃的清洁工,但是她的妈妈没有对她有考博士这种要求,但是她的妈妈有情有义,当她妈妈满足她学业上的指导的时候,她妈妈跟她说,妈妈做不到这些,妈妈只能做到这一点,但是这个孩子没有更多的压力,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和能力的范围去争取更多的资源。

  我们不要努力做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目前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一个全社会的概念,他的学历再高,他的精力用在家庭很多,但是他不能完全孩子需要的所有教育,但是他可以给孩子一份安全感,让孩子感到做人和生活是一进愉快的事,这样的话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自己会在家外寻找更多的资源,这点对父母来说可能更重要。

  如果父母不要求自己一定要做好的家庭教育,而是给自己一个目标,我只要按照我现在特有的条件和能力做一个有情有义的父母的话,可能很多的压力和焦虑,父母就不会这么着急了,那么责备自己的时候,可能对孩子的责备和压力就会小一点。这样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好的时候,那么我想很多事是可以协商的,包括我们可以让孩子帮着出主意怎么样来管教他,如果我们的办法没有效的话,我们就问我是你的父母,我有责任,我一定要你不好我会着急的,但是我管不了你,你说怎么办?比如说我的女儿八岁,我对我女儿说这话,她会帮我想办法。

  唐洪 : 你这样做成功过吗?

  龙迪 : 失败是很多了,但是我觉得关系是不太一样,而孩子也不太一样。比如说我的孩子她在我去香港中文大学读书这个阶段有的时候是非常焦虑的,所以在学校不是一个特别好的学生,小学一年级,二年级,老师说上课经常动小动作,出去走等等的,老师挺好的,她的学校老师不惩罚孩子,但是对孩子应该是有要求,所以我女儿回来跟我说,老师说她,她不高兴,我说老师要管三十几个孩子,上课的时候孩子都要动的时候,他没办法上课,他要求你安静是好的,你不这样做,老师当然会这样要求了,很简单,你可以不做了。我就给她一个选择,如果你不在乎老师生气,你可以做,但是如果你在乎,你可以不做。有的时候她觉得玩很重要,所以被老师批评,站去,但是她觉得很好,她玩了。这样的话我觉得给孩子一个选择,还有一个她一定要为自己负责任,世界不是围着她转的。

  唐洪 : 如果你给孩子这样的选择的话,有些父母会担心,她会不会老是选择在外面呆着,可以逃避上课的辛苦,因为上课确实是很累的,会不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呢?

  龙迪 : 这个不是作为一个普遍的真理,就要看这个孩子以前在家里和父母的关系,还有在学校他生活的感受,跟老师的关系,跟同学的关系,还有他课业成功的程度,对我的孩子来说,我的基本判断她不会这样,因为没有人,尤其是一个孩子在同学和老师的压力下,可以什么都不在乎,那是不可能的。而且小孩要比的,她老让别人请出去,别的同学不请出去,而且是比较好的,她会比的,有一天她也要做回来。这样我们给她一个选择,给她一个自由,她会变得更坏,这个假定我觉得如果不是原来的家庭环境,还有孩子自己的状况很差的时候,好像基本不太可能。

  唐洪 : 这么有信心。因为我们做杂志也接触不少父母的问题,我们自己也有一些困惑,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很多人都是从一个严教的环境里面出来的,我们那时候的口号是什么呢,我想你肯定记得?

  龙迪 : 说说看。

  唐洪 : 叫棍棒底下出孝子。

  龙迪 : 现在很多父母信的。

  唐洪 : 还有打是疼,骂是爱,不打不骂是坏,我现在想想那样的严格也没有现在怎么宽松,但是我们同样也成长起来了,你觉得现在为什么大家要提倡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原来严管不挺好的吗,大家也长大了,成才了,这也没有什么问题,有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呢?

  龙迪 : 我现在来想想,唐洪说的比较不错,这个情况在香港这样的地方也存在,据说在美国华人的地方也存在,但是这个我的想法是这样的,棍棒底下确实出孝子,中国的孝子不一定孩子是全心全意,孝是什么意思?孝是对父母和对长辈甚至是上级的服从,这个服从跟内心的感受是完全分离的,可以在形式上服从的,但是内心里是反抗的,这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这样的经历能成为一个精神上自由的人要打一个问号,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我们年轻的时候,还有一个我们父辈年轻时候的社会,在中国社会来说,服从已经能够有很好的生存环境了,比较好的生存环境,尤其在农业社会,但是当今的社会发展,一个人只会服从上级,而且听不到自己内心的声音,没有自己独立去做选择,做决定的能力,不能做一个独立的人和别人相处,只是看别人的评价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样的人尤其在比较开放的地方,在都市化,现代化程度高的地方,是比较难生存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孩子本身可能非常痛苦。

  唐洪 : 我倒有一个想法,我觉得任何一种管教的方式,可能在一个社会里头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它不同的意义,比如说我记得以前有一个电影叫做《刮沙》,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我曾经在一篇文章说看到,70年代的学生认为老师打学生耳光是挺合理的,特别天经地义,这是一种说法,当然这个话对不对,另说,在一种环境下认可哪种管教文化跟文化是息息相关的,这个文化我认不认可他,这个跟人的环境是有关系的,这个严教方式在中国可以存在的,并且现实它有效的方面,跟中国的环境是有关的,如果把西方的观念拿到中国来用可能有一定的不适应。

  我们曾经讨论过一个话题,中国人夸孩子跟美国人夸孩子的感受是不同的,我们说孩子是天使,美国的孩子和中国的孩子听起来是不一样的。我们自己有传统的文化是根深蒂固的,同时我们又接受了其他社会的影响,我们社会的文化又是这么一种新的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联系非常紧密的,而不是很个体化的环境,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观念和西方的观念就会有很多的冲突,所以有时候是不是合适,我现在还有很多的困惑和问题。

  龙迪 : 困惑是我们做父母一直都存在的,你刚才谈到文化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趣的问题。但是我觉得你刚才谈的简单把文化变成一个中国跟西方,我就要挑战你一下,我们也要注意到文化内部的差异性,并不是所有的中国家庭都打孩子的,即使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也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我在农村也看到很多,棍棒底下出孝子,也并不是都在读书。我的意思这些文化理念传下来确实是一个现实,但是我们每天生活的时间,包括我们身边的人教孩子不推的办法,每个家庭其实是不太一样的,这是不是有除了文化以外的一些因素?

  唐洪 : 对,会有这些因素。

  龙迪 : 但是你刚才谈到一点我觉得很重要,我们说对孩子,做父母不要强求那种教育,并不意味着不管,孩子一定要管的,我们叫儿童中心,什么都叫儿童说了算,什么都尊重他,那孩子就上天了,而且他不能成为中心的,他这样的话,他出去也是这样子,家长可以我的孩子最好了,你闹吧,出去同伴就收拾他,他没好日子过的,孩子是需要管的,你需要他更有效的行为跟其他的孩子打交道,当然是不是要打和骂,我的感觉打和骂偶尔用一下,因为并不是很多的父母可以控制得住,偶尔打一下骂一下不是一个天塌的事,从功利的角度来讲,我们打他,你做功课什么的,变成我们做父母的事了,他不用负责任,是他对我负责任,我不要求他就玩,可是他念书是他以后的事情,所以我教育我女儿的时候,我会把我的责任变成她的责任。比如说她答应做的功课她没有做,我说你不做的话,我可没有时间,我还要做我的功课,我就走了,她说别,我说你不做的话,那我真的走了。我们怎么把我们对孩子的要求变成他自己的责任,他要去做,我们只是他的帮手,这个转换我觉得是特别重要的。

  唐洪 : 我觉得刚才说的那个特别好,有一个责任是谁的这个问题,也写事情是孩子应该承担责任的,但是如果我们心里特别着急的话,我们觉得他应该把这个事做好,他现在可能还没做好,这个事我们很着急,我们比他着急,我们不管是出手还是出口,总是压着他把这个事做了,最后个压力在孩子身上,他自己本身没有承担自己的责任,这个我觉得恐怕也是一个现在存在的一个很大的问题。

  龙迪 :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现象可能背后有一个父母们自己有一个假定。其实我也老是经常问自己,比如我要教育我的孩子,我究竟是想让她学会一些手艺,生活的手艺,也就是我们说的能力,我们究竟让她学会生活的手艺,还是仅仅让她完成我们认为重要的某一件生活作品,假如说我们是后一种,比方说功课,她从小一年级,到后来,总是成绩在前面的,那么这样的话,我们就踏实了,我们是在要求她完成某一件生活作品,完成每一件作品都是完美的是很累的,孩子都把精力放在练自己能力和本事了,可能他有时候掉链子了,他觉得不行了,他会调整,生活总有掉链子的时候,他能够调整,最后达到自己的目标这个很重要。

  我后来教孩子去学习生活的手艺这一点下一些功夫的时候,我发现她的作品不会太坏。我举一个我个人生活的例子,在两年前,SARS阶段,北京的中小学都放假了,我的孩子是一年级,我还没有回到北京,在香港的时候,我的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听起来简直是文化儿童,数学是更为不好,我的先生很着急,数学不好以后怎么办呢?我也觉得是。但是我坐火车回来的时候我想,我上一年级的时候,因为我是插班生,我很紧张,而且是在农村,我天天切橡皮,削铅笔,但是老师告诉我,我念高中的时候是学校最好的,刚上学一年半年非常不好,不仅是不好,真的是有精神症状,很焦虑,有的时候就会尿裤子的,因为都比我大很多,我是插班,包括我们是从大连下到内蒙古,地域都变了,我想想一年级那样子也没影响我多少,所以就不是太着急。所以我在香港进行了专业的训练,我决定换一个办法来训练我的女儿,她达到什么程度我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她小学一年级数学不好,不至于终身不识数,我就训练她,我妈妈说她做作业很慢,做两位数加减法,后来我就观察,我说你愿意这样吗?累不累,她说累,为什么这样?她说不会做,我说好,今天累了,不管了。明天我要看看你,尽最大的努力能够多快,我说妈妈刚回来,我要是你也不想做事,她说就是,你不想做事,我更不想做事了,我说那明天呢,我们试试。第二天,我拿了一个定时器,你做,最快一点,我每次提前一点,我让她自己看,你做完告诉我,我按表,比如说变成20分钟了,然后变成15分钟了,有一次她说,真不敢相信,我会这么快,我说你看,你是能做到的,你就是没做,如果你不想这么拖拉,早点做完,如果你不做,你爸爸会说你,家里人批评是好事,因为是对你的督促。

  唐洪 : 我觉得你是一个更讨巧的角色,别人都在批评,你没有批评。

  龙迪 : 并不是说爸爸和姥姥批评你不对,他们是有理由的,他着急,我不着急,你为什么不着急?我这么长时间没接触你,她说爸爸对我严厉,她没学会新的,我们告诉她怎么说爸爸好,所以你要尊重爸爸。其实我非常吃惊,一个多月以后,学校开始开学了,她做两位数加减法是几分钟,她现在特别喜欢数学,但是其他的功课也是一点点。我并不是说做功课多重要,但是这个是她的问题,而且周围人都觉得是不能接受的,我是把成年人对她的要求变成她对自己的要求,我只是想了一个办法,这个定时器让她看到不同方式的努力有什么结果,这是她做的,不是我做的。可能有一个问题,其实我当时也担心,万一她真的不好怎么办,但是我自己想,我学了这么多心理治疗,家庭治疗心理学,为什么对人这么悲观呢?人生下来,他的整个趋势,心理还是要成长,要好,要比他自己更好,但是外边的压力太多,要求太多,变成别人的要求的时候,他就不知道有这个倾向,他不用这个了,他用的倾向就是端起长矛不断跟人拼搏,他的才智用在这方面了。我想我们不必对孩子包括自己做父母太悲观。

  唐洪 : 我从你刚才说的我感觉,实际上我们让孩子出点错也没什么,可能也挺好的。

  龙迪 : 不是我们让孩子出错,这一生他不出错是不可能。

  唐洪 : 与其我们尽力去避免他犯错误,不如让他自然犯点错误,可能还挺好的,我们自己也一样,对自己要求太严,我必须按部就班照某一本权威的书上及其科学的菜谱上,我教孩子是一二三四五,缺一条紧张得不性行,这样的话未必不是好的办法。

  龙迪 : 现在大众读物非常多,西方的东西都有讲做父母怎么样,书的封面上,那些画,每次我看到就想把这本书背下来,我的孩子就是哈佛大学校长了,就有这样的感觉。我做母亲这个过程也有你说的那个经历,对照别人写的那个,这点做到了,很自豪,就放心了,但是这点没做到就觉得焦虑,而且自己自责,而且有的时候自己自责太多,总是对别人发脾气。因为写书的人有的人自己是不是有育儿经验不好说。还有生活真的不是按书上发生的事情,你们家有的资源人家没有,你们家有的限制人家没有。我的经验就是当我们把这些压力扔掉,不用太焦虑的时候,我们自己可以创造,一个家有一个家的办法。

  唐洪 : 这点特重要,把自己的身心放宽松了,你的总结有一句话很好,对自己好一点,你就会有更好的办法,孩子也会更好,这个是我们特别想跟大家分享的一点。这句话我觉得很感动,有时候我自己工作压力很大的时候,我自己能够关照孩子的时间也会减少,我也会觉得内疚或者等等的感觉,我的同事会跟我说,你对自己好一点,你会更有智慧。

  龙迪 : 你真是幸运,我们的同事彼此可以支持做父母,但是很多单位要求父母做的工作,占用父母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可能你不做父母好一点,把所有的精力放在我这里,那样的话父母就相当难的。当时你谈到做父母对自己好一点,我真的有切身体会,我觉得非常的重要。很多时候,我们觉得管教孩子管教的不好,我们总是以为我们做的不够,但是我自己的感受和我做治疗师,做研究,观察家庭,我觉得有的时候,他们是做的太多,但是不是所有的太多,只是在一个方向上做的太多,而且这个过程往往就像人掉在水里的经历,做的越多的时候,然后越觉得效果不好的时候,不会换一个方向,就会不断拽这个稻草,拽的越多,最后失败越多。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让自己休息休息,可以告诉孩子,妈妈或者说爸爸这两天太忙了,别惹我,可能和你没关系,但是我控制不住的,或者说这两天我实在太累了,我要管我自己,你要帮忙,让孩子帮帮忙。

  唐洪 : 这样特好,我有时候对我闺女说,妈妈今天头疼,我要休息,躺在床上,你可以不来找我,她也挺乖的,她来找我两次。

  龙迪 : 她多大?

  唐洪 : 三岁。可能干巴巴的文字她读不懂,但是她可以看出你很累,很头疼,我跟她说的不是很生气,她敢于第二次来找我,我告诉她很累,我如果强撑着陪着她玩,给她讲故事,我可能会冲着她发脾气,我讲故事可能讲的没意思,我觉得后来她对我比较关照,我心里很舒服的,我觉得以后会对她更好。

  龙迪 : 你有没有告诉她,你这样关照妈妈,妈妈很感谢。

  刚才唐洪谈到这点,调动女儿来帮助她,这是很好的办法,但是我们有的时候要给孩子一些希望,我有时候给孩子说,半小时以后,我会理你,如果你遥遥无期,你总是不理他,孩子就造反了。

  唐洪 : 那可能你没有诚意?

  龙迪 : 尤其是都市父母个人的捆绑,财力的积累,老板像我刚才说的,希望你把所有睡着的时间都用在公司上,不用管家,但是家是需要我们投入一分的,父母挺难的,有的时候没有精力管孩子,也要看看外边的事太多了,能扔就扔一点。

  网友:怎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父母?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唐洪 :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你知道吗?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

  龙迪 : 不过这个问题是非常好的,但是你问错了,对象,不要问我们,问你的孩子,这是很好的讨论,孩子愿意告诉你,什么样是合格的父母。我的博士论文是做一个中国农村家庭的研究,我在现场的时候,有6个家庭,其中有一个家庭,我半年以后随访的时候,母女两个坐在一起,这个女孩是小学四年级学生,她受过伤害,在谈论的时候,母女俩有这样的对话,我就问妈妈,孩子受了创伤以后,这一年板您怎么看你怎么做母亲?她就说实际觉得非常的内疚,平常看不出来。我说为什么?她的孩子在旁边听着。咱家这么穷,人家孩子有的,咱们没有,我觉得挺对不起孩子的。我就问那个女儿,你也这么认为吗?她说不是,我觉得我妈挺好的。我说你妈好在什么地方?她说从小把我养大,从小给我做饭,对我挺和蔼的,从来不打骂。我就说妈妈你听到了吗?妈妈说,那也不行,咱没本事,咱要有本事,像女强人办一个厂,那不更好吗?孩子就说有的是人没办厂子。母亲说她爸指不上了,我一个人做也应该做的更好,有的家庭爸爸是残疾人,妈妈挺能干,那个女孩说我爸爸不是残疾啊。我说你经常和孩子在家里面唠唠吗。她说没有。孩子想要我们做的和我们想的不一样。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父母,我们可以问孩子,你喜欢妈妈或者说爸爸做的哪方面,你不喜欢是哪方面,不喜欢有的时候和他有关系,你老说他,他老是没记性怎么办,你要是变好了,我就不说你,不要做这么合格,有的时候合格是关系合格。

  唐洪 : 我觉得关系合格是挺重要的。

  龙迪 : 关系合格,关系里的人才有合格的表现,这个合格外人的表现没有用,只有当事人的理解才有用的。

  唐洪 : 你要对孩子说,你要观察孩子什么时候愿意跟你在一起。

  龙迪 : 但是跟孩子的交流非常重要,我们交流常常在事物上比较多,你应该装这个衣服,应该吃这个等等的,但是你怎么看我,我怎么看你,这个讨论不多,有的时候讨论变成要求了,你觉得妈妈怎么样,小孩说哪儿不满意,不满意就是你的,结果就变成争辩了,妈妈没有错,孩子有错,那就不用讨论了。我建议我们可以说,妈妈对你这么凶,我也不愿意,但是我管不了你,你给我出个主意。

  唐洪 : 你的办法又来,可能很管用,可以试一试。

  龙迪 : 不知道,但是每个父母都是可以有创造的。

  网友:孩子总喜欢黏着我,我走到哪儿孩子跟到哪儿,我不想打他,跟他商量也不行。

  唐洪 : 你的孩子有这样的情况吗?

  龙迪 : 也有。我觉得如果孩子小这是正常的现象,孩子小,尤其做妈妈,从小带着孩子,你走了他总会是这样感觉。但是你假如实在要走开没有办法的话,小孩自己也会调节的,你走了他并没有什么太多的不好,你晚上再回来,再告诉他就是了。假如八九岁了,还是这么黏着,甚至要你抱,就不要给孩子讲道理,我们抱他的时间实在太少了,或者让他感觉安全的时间太小了,那就多给一点,或者跟他说,比如我就会跟我女儿说,你老是这样,是不是觉得妈妈抱你太少了,她是说,我说那你多抱一会,这时候没有必要跟他讲道理。

  唐洪 : 你说没道理,这是挺有道理的。有时候如果孩子老黏着你会有原因的。

  龙迪 : 一定有的。

  唐洪 : 并不是你告诉他,我特忙,你别缠着,我有好多事要做,这没有用。

  龙迪 : 但是有一点要提醒的,我做的研究,这个孩子在幼儿园受到性侵犯的时候,他说不出来,那个侵犯者会吓唬孩子,但是他情绪的表达我不能离开家里人,这时候要细心一点,对他好一点,然后问他他究竟在外面是不是有高兴的事,告诉妈妈爸爸,妈妈爸爸会保护你的,不会惩罚你,我们是你的爸爸妈妈,我们会保护你,当然要看孩子的年龄,孩子说出来,我们要采取保护,最重要是把这个事情停止,其他的要慢慢来,但是要让这个孩子离开那个环境,这个有时候也是正常的反应。

  唐洪 : 如果这个孩子一直黏着你,这个是正常的,或者说他略微脱离你一点,你做一点自己的事情,但是这几年孩子特别的黏你,他看看在保姆,在幼儿园,有的时候他在幼儿园被孩子挠了,他也会这样。

  龙迪 : 我的孩子后来告诉我很多,当然不是性侵犯了,我说你原来不说,她说说不出来,有的时候可以让他画出来。

  唐洪 : 我们可以看看保护者,老师和保姆,有没有受到意外的情况和意外的惊讶,这都是有可能的,现象是这样的,但是我们要根据这个孩子的情况来分析。

  我们刚刚做一期叫爱上幼儿园这么一个专辑,这里面就专门讨论一个分离焦虑,任何一个孩子跟妈妈刚开始分离的时候都会存在这样的焦虑,都会存在的,不是说这个孩子离开你无所谓,那倒反而怪了。

  龙迪 : 小时候没有经历这个,长大还会要补课的。

  唐洪 : 你对这个事情你很焦虑的话反而对孩子有影响。

  龙迪 : 这里顺便讲一下,讲到创伤,我们都希望孩子没有创伤的生活,不管有意还是无意会经历一些,但是这些我们也不用太这么害怕,孩子在一个经历中,他失去了一些,但是他在一个经历中同时也收获了一些,比如我这四年在香港读博士,我的女儿和丈夫都在北京,我们分离的时间是非常长的,中间很痛苦,我痛苦孩子也痛苦,但是现在回头看,孩子学会了很多的东西,她学会了思念,学会了妈妈不在身边的时候,她不高兴,她怎么保护自己,有的时候她不喜欢爸爸,但是她要跟爸爸协商,跟姥姥协商,还有她要体谅他们为什么这样子,她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她要怎么样调节自己不被这个环境束缚,如果我在家她可能不需要这样,可能十几岁的需要还要补这个课,当我们不能躲开生活那个课的时候,咱们尽量让孩子少创伤,我们一个把它变成一种资源,还有一个我们尽量去弥补这个创伤带来的影响,减少创伤。

  网友:您觉得20年前的独生子女和现在的独生子女第二代有什么的不同?

  龙迪 : 这位网友提这个问题特别好,但是我不能回答,因为我没有做研究,我在这里谈到这些,如果叫回答你这个问题,都是我自己的猜测,我觉得没有意义。20年前的独生子女不都是一样的,20年后也是不一样的,总体趋势是什么样的,一定要做研究才能说话,所以抱歉不能回答。

  唐洪 : 不过我想有一点不同,我们可以从现在的环境上来分析一下,那个时候,从80年出生到85年这段时间,或者到90年代,这段时间是他从出生到小学低年级阶段,比如说现在几岁的孩子出生在2000年左右,我们可以这样来比较这个环境。我想第一车多了,电视更普及了,网络也普及了,这都是我们需要面临的问题,现在他的玩具多了,他的衣服也多了,现在的玩伴可能少了,这可能是他面临的问题跟过去不一样,80年代出生的孩子可以满世界跑,他们也很少坐过出租车,他们小时候,现在的孩子可能坐出租车比较多,可能很少的时候可以有机会飞到国外去看,但是在农村他们又面临另外一些问题,那天开会也有一些专家谈到,农村是有两个极端的问题,一个是父母离开家到外面打工,可能十几年常年不在家,他面临一个跟父母分离的一个状态,另外跟随父母在外面漂泊,这波人是那时候没有的,他们面临的环境也不一样。

  具体说这些的教育面临什么新的问题,我想是研讨会上其他的作家他们做了一些探讨。比如说有关网络成瘾的问题,还有谈到流动人口教育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等等,这也不是我们的专长。

  网友:你自己当《父母必读》的编辑,对自己的育儿有什么帮助?

  龙迪 : 这个是你的专长,可以回答。

  唐洪 : 也有很多帮助,我做这个编辑,可以有机会跟很多人分享他们的育儿经历,尤其是我们接触很多的专家和很平常的父母,他们的家庭各有特色,他们处理跟孩子的关系,处理教育问题上,他们都很有自己的想法,很有特色,这样我的视野更开阔,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做一期杂志我们需要接触很多人,专家和普通的妈妈,她们是怎么解决的,她们的心路里程是怎么样的,我们都可以跟她们分享,虽然很辛苦,但是很愉快。我原来在心理所做研究的时候,还没有这么开阔,我在幼儿园做过,做过幼儿园孩子思维的问题。

  龙迪 : 您本人是心理学博士?

  唐洪 : 对,我最关注是亲子关系的问题,那时候我们做研究会看很多的资料,但是那么资料远没有现在这么活生生,不是说研究不对,很需要,我们现在的感受特别需要研究的支持,像您这样的专家来支持,但是在我们国内的研究还是很需要呼吁一下,多做,否则我们能够拿到好的材料很少,这对我们是很大的限制,但是在这儿我能接触很多专家,还有从父母那儿来的信息,使我开阔眼界,我看到很多我原来看不到的东西,这对我是特别大的帮助。

  龙迪 : 我想网友提这个问题,一个是对您个人的关注,可能也是对《父母必读》的关注。

  唐洪 : 《父母必读》本身的一个特点有很强的专家阵容在背后支持,我想我们在这里讨论的很多问题,因为我们跟专家大量的接触,我们看到了这些问题在我们当前这个社会环境下,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很重要,真是关键的问题,比如刚才说到父母对自己好,可能父母都忘了自己了,老盯着孩子,我们是不是非得这么做还是好的呢?我们要换一个角度想这个事。

  另外一个《父母必读》杂志我们广泛吸收很多妈妈,我们听她们的呼声,我们有妈妈援助这样的栏目,我们都会让很多妈妈发表她们的意见和她们的苦恼,针对她们的问题来请教专家来提出解决的方案。尤其是我们上一期,也就是第三期,爱上幼儿园,我们是到幼儿园征集父母的意见,有针对性请老师来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跟读者和父母之间的互动很频繁,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一种丰富,对整个杂志的内容是很好的丰富,我也希望大家能在这里找到自己解答问题的一些答案。

  龙迪 : 刚才唐洪谈到《父母必读》支持妈妈,这有点遗憾,其实教育孩子和管教孩子,不仅仅是妈妈的责任,爸爸的支持更加的重要,即使是离婚的夫妻,爸爸的支持也非常的重要,孩子希望在家里得到的这些感情还有连结不是仅仅跟一个父母,孩子对两个父母都是同样有感情的,即使吵架也是有感情的,如果假如说只能一方给,一个是孩子自己的内心比较冲突,还有一点,母亲的压力太大了,这个时候整个家庭关系也不是很好的,所以如果爸爸能多给一些支持,特别是支持妈妈,孩子会更好一点,而且妈妈的心情也会更好一点。

  网友:我小孩才几个月,我上班,孩子总是奶奶抱着,一吃完奶孩子就被抱走了,孩子会不会跟我不亲?

  龙迪 : 亲不亲,想想我们这一辈子跟家人的感情,不是那一段时间,持续的一个关系的过程。所以现在不能说几个月就能决定以后什么样,但是妈妈有同样的机会接触孩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网友:我的儿子一年级,在学校被个高的同学动手欺负,老师对动手的同学很袒护,处理的结果我很担心。

  唐洪 : 我想他很担心这个处理的结果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龙迪 : 我觉得这个妈妈的感觉是非常自然的,而且是对的,我想更重要要跟老师协商了,如果老师还是不能改,要跟校长协商,这不是一个心理的问题,这是一个行政管理的问题,再不行就要转学了。

  唐洪 : 这是一个方面,她一方面做学校的工作,但是她同时需要对孩子,是不是需要做一些什么样的事情呢?

  龙迪 : 因为孩子是一年级,是小学一年级,对孩子做些什么呢,因为有老师对动手孩子很袒护这一点,首先要调查这一点,如果是真的首先得处理这一点,为什么?因为老师是有权利的,尤其对一年级的孩子,如果我们不处理这个环节,对孩子应该怎么样,孩子会感觉到被遗弃,还有一个不安全。假如说老师并没有像她说的那样的袒护,这时候我们也要教孩子,要问他这个事情是怎么样发生的,看这个过程,孩子是处于什么样的情况,有的时候可能是他先大了人家,人家还手,他为什么打人家,是由于生活不愉快,处理这一系列的事情。有的时候假如老师没有这么偏袒,还是很公平,也要让孩子学习保护自己。上次北京师范大学的陈教授就谈到教孩子后退一步,有手指着那个孩子,王小明你不许打人,很肯定的。对方也是孩子,有些这些办法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必须保证老师是保护孩子的,是均等保护孩子的,不是看着父母的权势去保护另外一个孩子,那样的话让孩子做事不公平,他也是做不到的。

  网友:对于老师的处理结果,我很困惑,老师并没有强调动手是一个错误,我的儿子只是哭,我明白她哭是被打了,我只能让他找老师说明情况,这样做能解决问题吗?

  龙迪 : 不可以。因为孩子跟老师这个关系什么样,我们没有在现场看到,不知道老师有多可怕,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话,家长去找老师来谈,问问究竟是怎么回事,让老师描述一下,告诉老师,孩子哭这个后果,问问老师,你说我们应该怎么办?但是我们这有条件,这个老师是讲道理的,是愿意帮助孩子,但是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我们就要考虑跟校长说,还是要去转学,但是一定要让孩子有一个安全的环境,才能说这些。

  唐洪 : 就是说孩子面临这样的问题的时候,我们要给他很好的支持。

  龙迪 : 一定要保证环境是安全的,有的时候孩子说大人不要想当然,我做的研究是儿童心理的研究,孩子给我们的话,我们就想当然,所以就有很多的后果。我们做妈妈爸爸想一想,我们自己在人群中,蹲下来像5、6岁孩子这么大的时候,会觉得这个世界多么可怕,你平时看起来不是特别的可怕,但是你蹲下来看看周围是多么的恐惧,这时候孩子绝对需要父母去保证这个环境是安全的,然后我们再跟孩子说我们前面说的那些事。

  唐洪 : 我想时间已经到了,咱们跟网友朋友说一下再见。我们以后会接着聊其他的话题。

  龙迪 : 再见。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