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作为现代理念:分级阅读(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 21:24  新浪育儿  
作为现代理念:分级阅读(图)
图为:曹文轩发言

  曹文轩①

  (北京大学)

  关于分级阅读不完全是一个问号,但一个会议如果想开好的话必须有一两个外行参加,因为外行人会说出一些荒诞的话题,这些话题有可能激活与会人员的思维,寻找到思考问题的另外一个角度,在客观上提供一些话题,最终无形中推动了这个学术性的会议。我想讲这么几个话题,第一个话题就是分级阅读这一现代理念。

  在西方我想分级阅读也是一个后来才出现的理念,它的背景必定是后来成为主潮的科学主义,必定是后来认知心理学的诞生。分工细化作为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最后导致各方面的发展,比如说阅读。以前的社会用浑然一片对认知世界进行描述是合适的,在这个时期不能有人提出分级阅读,连马克思都不能。但后来随着认知社会的成熟并走向极致,原来工农混杂的劳动方式得到了改变,一台庞大的机器有很多的工种来完成,分工明确。然后接下来是再分工,一个工种再分为更多的工种,而且分工越来越细,越来越明确,并且看上去是可以被无穷无尽再细分的。今天的一架波音飞机部件的制造甚至牵扯到很多国家的制造工厂。学科的建立也大概如此,原先是文学科,后来就有了学科,而学科又一分再分,一门心理学的大学科后来分成了不同的学科,儿童心理学、犯罪心理学等等。现在的社会就是如此,将原因看成浑然一片的整体进行层面、层次的细分,将所有的一切再分,于是就有了分级阅读的理念。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一个科学的概念,它的合理性、合法性是毋庸置疑的。中国现在讲这个概念也是顺应潮流,接力出版社打头在中国推广这个概念是追逐潮流的做法,白冰这个人永远是跟历史潮流合拍的,让我们跟着这个人。现在我们正在跟着,他让我们来到了这里我们就来到了这里。这是我的第一个话题。

  第二个话题在中国这是个复杂的问题,方向肯定是对的,但是在中国分级阅读一定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复杂到使这个理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仅仅被作为理论问题被闲置,会有各种各样的讨论分级阅读的会议。但是我估计这个话题会像天空的云彩一样飘浮,更多情况下会作为理想被我们追求、被我们讨论。一般真理在中国总要被耽搁,因为中国实在太大了,中国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中国不是冰岛,在冰岛搞分级阅读非常简单,因为全国人口加在一起不过26万左右,而且人们基本上都在一个城市里面生活,没有什么重点小学、重点中学之分,孩子们都接受着同样的教育,所以差异不会太大。可以请几个心理学家、教育专家坐下来根据不同孩子知识掌握能力、阅读情况,可以轻易地制定阅读大纲、阅读计划、阅读目录。在中国这个大纲谁来确定,制定一个纲领是国家的行为还是某一个社会组织的行为,我们拿出一个既适合城市又适合农村,既适合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又适合西北边陲这些孩子的阅读目录的可能性有多大?美国的学校是不分重点不重点的,学校的水平是差不多的,但是在中国哪怕是同一个城市里面的学校水平差异也是非常大的。

  我从他们的文章中发现的一份不同寻常的书单,这份书单牵扯到马克思、列宁、黑格尔、福柯等等,这些孩子在面对我们开出的书单的时候肯定是嘴角挂着一丝嘲笑的。我们仔细分析西方阅读、分级阅读这些提出的前提,巴黎的法国与南部乡村的法国差不多是一个同一个级别的法国,一个统一的分级阅读计划一定是在这个国家教育水平相对均等的前提下的。而中国大概是这个世界发展最不均衡的国家,东部与西部,贫民与非贫民,这个国家是非常复杂的。

  在中国有可能做出一个全部的分级阅读方案吗?如果不能,我们是否可以考虑制定一个区域性的分级阅读方案呢?如果是这样,这个工作又由谁来发动呢?谁是组织者,是官方还是民间呢?

  第三个话题分级阅读的科学性也是需要进一步的论证。不论中国的特殊情况,单说一般意义上的阅读我认为也有很多可以质疑的地方,我看到的资料我认为分级阅读无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需要再探讨,很多理论都似是而非,许多辨析和反向的论证。首先它无法解释从前的阅读史,那个没有分级阅读的历史,而这个历史无论用什么样的标准衡量都得承认它是很成功的,这个阅读史甚至是非常辉煌的。在没有分级阅读的情况下,能够凭借知觉和悟性进行了很好的阅读,他们的阅读完全是自由的,但是他们的阅读是最有成效的,没有人给他们开书单,没有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是他们就是将书读通、读好了,都是一些成功的读书人。分级阅读既没有回答从前的读书史,也没有向我们充分地证明由于分级阅读使我们的阅读出现了量化的变化。当然完全可能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就是意义与价值实际上是存在的,但是我们还没有来得及做这方面的工作。实行分级阅读的欧洲、美国,因为多年实行分级阅读其阅读质量与从前相比是否肯定得到了提升?证据何在?这些证据又是否可靠?实行分级阅读的台湾和香港,统领孩子的阅读水准、水平以及阅读水平的不同而带来的写作水平不同我们进行过比较吗?我是经常与他们文字打交道的人,我感觉大陆小孩的文章水平普遍高于港台,我这样说并不是怀疑分级阅读,我只是说我们实际上并没有做非常仔细的辨析工作,我们必须要有足够的理由,而且要有比较性的论证,并且是符合实际的论证。

  第四个话题就是种种误区。我总觉得今天中小学的阅读存在着若干个误区,这个误区有可能影响我们分级阅读的方案。事实上我们已经看到了我们对这些误区有警觉。我去中小学作过若干次演讲,我跟校长和老师讲我说孩子的阅读你们是有误区的。比如说所有的老师都问我说曹老师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文学的书目?我就问他们孩子为什么只能读文学?他们又问我曹老师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个儿童文学的书目?儿童为什么只能读儿童文学?另外深与浅如何来确认,前不久青岛出版社把我的作品做了分级阅读,把我的一篇文章放在了小学二年级的,实际上我那篇文章原来是放在高中阅读里面的。我说你是凭什么确定的呢?他说我觉得放在小学二年级是可以的。那么这个深度和浅度到底怎么判断、怎么确定?

  我的第五个话题是,我们这么一分析是不是把分级阅读当成天方夜谭了呢?如果等中国发展均衡了我们再谈分级阅读,我们在座的人大概等不到这一天。我坚信列宁的话,他说一个先进国家所走过的道路一定是那些后进国家要走的道路。这些年中国所走的道路已经证明了列宁的判断,发达国家的分级阅读必将是中国要做的事情,我们依然是可以有所作为的,我们可以制订一个相对合理的分级阅读计划,我们可以由上面制定的设想一定区域性的分级阅读计划,比如说北京有北京的分级阅读,外省可以分别制订城市分级阅读计划与乡村分级阅读计划。尽管我们知道在中国的现实状况下制订分级阅读计划难度是巨大的,但我还是极力赞成这一理论,并主张通过我们的摸索逐渐付诸实施。我赞成分级阅读是因为我是受益者,一年前青岛出版社来与我商谈说拉我的作品再出一点,我说这些作品已经许多家出版社在出,你们是赚不了钱的。他们就笑着问我说曹老师你想不想在青岛有一套房子?我说我不想,也没有可能,因为这些作品已经在其他出版社出版了。他说不用你管,你回去把电子文档重新传给我们,我们进行重新编排,就是所谓的分级阅读,编了6本书,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就发行了30万册。这就是打着分级阅读的旗号。所以白总请我来参加分级阅读的讨论会我是一定要来的,因为是一个报答,是一个感激。这个事实也告诉我们,成千上万个没有判断能力的家长,确实希望有人告诉他们这本书适合多大年龄的孩子阅读。

  谢谢接力出版社,谢谢白冰,谢谢黄集伟,谢谢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