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新媒体运用如何丰富分级阅读的发展(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9月07日 21:24  新浪育儿  
新媒体运用如何丰富分级阅读的发展(图)
图为:李超伦发言

  李超伦①

  (香港现代教育研究社)

  我做了一点小东西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就是我在香港几年前做的一套书,这套书主要做阅读策略。大概5年前,当时我们还没有新课程,还没有把儿童文学当做范文来使用。我们把美国的一个概念“阅读策略”引入香港,我们一共引进了35本书。我们推出阅读策略丛书,让所有学校开始认识,进而深入了解阅读策略。丛书推出后,受到广泛注意。几年后,我们的小学语文教科书的香港市场占有率第一。

  还有今天早上看到很多专家谈到不同的理论,所以我改变了我演讲的内容。首先给大家看一个例子,这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使用一个白板,有普通话和粤语两个版本。

  第二个例子是我们自己的例子,大概6年前,我们也在做同类型的东西。我们把30本有系统的书放在USB上面,然后把USB卖给学校、卖给家长。我们的USB是加护的,不会被侵权,不能被拷贝这是我们的小贡献,其实,是很多图书馆馆长和老师们一起想出来的方法。

  刚才大家看到一些电子书,我还会播放一些由剑桥和华师大所制作的。但是,我想说这些电子书都是过去的,过去的电子书只是把原书的内容经过电子化处理后呈现得更丰富而已,这些电子书不是真正的未来新媒体出版物。今天,我想跟大家讲的就是怎样运用新媒体的好处以发展分级阅读。

  第一,刚才我们看到了电子图书和板书,可是,电子图书与板书在分级阅读中是不够的。

  第二,我们还需要网站来支持分级阅读内容的推进,分级阅读内容不仅是静态产品,还必须是动态产品。

  第三,我们需要大量的工具,包括词典、字典、沟通工具。

  第四,我们要把阅读变得社群化,就是读者跟读者之间、读者跟老师之间都可以沟通。新媒体带来的最大贡献,是促使我们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情况下跟人家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一个非常重要的巩固阅读过程。

  第五,一项非常难做的事情,就是分级阅读的考量,也就是学习档案的概念。个性化的学习档案是分级阅读的核心,能够把个性化学习档案建立起来,并有效地与分级阅读的级别标准联结,分级阅读才能更有效率地推行。没有学习档案,就无法知道学生的差异,哪能做有效的分级?

  下面我要展示怎样利用新媒体把阅读过程变成一个活动、游戏。当我们运用新媒体制作教材,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里面,必须以教育为目标。未来教育里面最重要的环节不光是老师教学生,而且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

  最后我要介绍的是课堂展示科技,过去我们是用黑板的,今天我们是用电子白板,电子白板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老师能够统计他所有的教材跟他备课的内容,方便他做板书、提高生产力。可是,如果我们只有白板,却没有好的工具、好的理念,这只是一个浪费。

  既然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新媒体配套可以帮助分级阅读,我就每一个来谈一下,谈谈每一个配套究竟为分级阅读带来什么价值?我必须要说明这个价值的概念,因为有些事情我们做了是没用的,有些事情做了是多余的,可是,有些事情做了是关键。过去我们一直讲因材施教,但是,一个老师处于一个大课堂里面对几十个学生,老师该怎么做呢?当老师提供阅读课程给学生时,老师怎么知道几十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呢?怎么知道个别学生的需要呢?怎么能够处理男生和女生的水平差距和个别学生的背景差距呢?有时候我们只能牺牲某些人的水平和兴趣。可是,我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分级阅读可以吸引不同读者,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成为真正的分级阅读。在满足个别学生的需求时,我们必须采取以人为本的设计方式。比如说大家以前都见过电话簿,那么厚,只有一种按照拼音顺序的排序方法,可是,今天我们可以使用很多方法寻找手机里面的电话簿,这表示科技带来的范式已经打破了我们固有的顺序概念。因此,在运用新媒体于分级阅读内容时,我们需要更大的、更能吸引个人的人性化设计。

  第二,当我们为学生提供阅读教材时,我们总会担心学生不能理解教材里面的文字、生字、表达方法。在新媒体世界里面,可以同时为学生提供参考工具,当学生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马上使用工具解答疑难。比如说把词典放在教科书里面,词典里包括简体字、繁体字、动词、名词的解释,还有译句等等。为什么要为学生提供这么强大而即时的工具呢?因为基于每个学生的能力有差异,强大而即时的工具能协助学生轻松解决难题,促使他们能更快、更容易地阅读和理解。同一时间我们面对的不仅是工具,还有参考。

  第三,随着工具的应用,在进行分级阅读的时候,必须提升学生的互动功能,强化阅读的供给,加强阅读策略的运用。刚才我展示的电子书后面隐藏了一些字词,目的是训练学生的听的能力;电子书中还隐藏了其他工具,引导小朋友一边阅读一边预测内容发展。这种阅读的策略在课堂里面经常使用,在新媒体阅读里将会运用得更顺畅、更方便。数字化革命最大的意义就是融合,把所有的工具融合在一起,这理念不是我的,是1996年麻省理工大学一个教授写了一书,讲到数字化技术的厉害,15年后的今天我们已经能畅顺地应用数字化互动设计。

  第四,不管怎样界定分级阅读,我认为分级阅读是处在课外跟课内的中间产品,我建议在设计分级阅读的流程中,应该把教、学、练、参考、评估等过程融合在一起。其实,融合并不容易,我们必须把大量的参考工具置放在阅读内容里面,把作业、练习纸等置放在内容后面,还要把每一本书每个单元的资源、声音都置放在一个平台上,让老师随意地使用。其实,分级阅读不缺好的教材,欠缺的是好的老师,如果能够好好地运用新媒体于分级阅读内容中,我相信普通的老师也能变成窦老师。

  第五,分级阅读最大的目标是鼓励学生自学,培养学生喜爱阅读。我喜爱阅读不是因为阅读带来的好处,而是因为喜爱,不管是纸张阅读,还是新媒体的阅读。我认为新媒体可以帮助老师根据学生的差异来设计授课,不再是只有单一的授课方式,通过新媒体的运用,老师可能会发展出五六种的授课方式,上A班时采用这种方式,B班时采用另一种方式,提升授课的效果,鼓励学生自学。

  第六,小朋友最喜欢玩电视游戏、电脑游戏,新媒体可以带来非常好的视觉上的表达,可以让孩子看得见、摸得到。但是,阅读最重要的目的是训练小朋友思考,所以过程中必须有停顿,有动态的时间,但必须有静态的时间,让小朋友能专注。因此,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用新媒体是有所限制的,不是说播放了30分钟的动漫就等同阅读了,阅读是要把图文的意义刻画出来,必须让小朋友静下来欣赏画的功能与文的意义。比如说有些书设计得很漂亮,小朋友必须静下来才能发现它很漂亮。虽然我提倡丰富的表达形式,但是,阅读是目的,新媒体表达只是手段,不能喧宾夺主。丰富的表达形式必须跟教学有关。。

  第七,运用新媒体于分级阅读的目的是要促使阅读更具弹性,新科技所带来的是,用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手段达到不同人的需求。所以希望大家不要把分级阅读当成单一、硬性的系统,我相信每一个出版社编辑、出版人,都是很欢快地很辛勤地推广读物。关键是我们的重心要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我们才能帮助一些水平较高的小朋友,也可以帮助一般水平的小朋友。

  今天,我提出五个新媒体在分级阅读的发展方向,希望大学里的有关人员能深入研究。

  第一个是个性化的课程构架设计,个性化首先要我们对人的性格有充分科学的研究,还要对能力有充分的研究,我们才能说是个性化科学的表达。

  第二个是当我们知道有个性化框架的时候,才能够研究什么样的教材适应什么样的情况,这个不是说一成不变,做分级阅读里面我们必须要想到如果他这样我们怎么办,如果他不懂词语的时候我们怎样处理。

  第三个是针对性,没有东西能够针对所有东西,所以必须要说每个分级阅读每一个教材可能对某些孩子是最好的设计。

  第四个是学生档案的设计,我个人觉得大学应该马上研究这课题,对这课题没有深入的研究,后面很多事情都不能做。比如说,如果大家没有身份证,大家很多事情都很难做,有了,事情就好办了。

  最后,新媒体最伟大的地方是把分享的能力放大,让每个人在看完了这本书、上完了这一课后,跟别人分享,在分享的过程中,我们把内容与资讯消化了、融合了,把表层记忆搬到永久记忆区域中。

  这5个方向我希望有一天会有更好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分级阅读的大方向。

  究竟我们期待分级阅读承担什么责任?我希望未来的分级阅读材料,能承担起训练21世纪读者的以下能力:批判性思维、解难能力、创意、沟通与协作能力;创新科技的应用能力;最后,也是最基本的,公民责任。

  在运用新媒体上有5点需要大家注意的。第一新媒体不能代替书本,书跟新媒体怎么配合是一个伟大的创意,只有新媒体是不够的,不过新媒体确实可以带来一些书本不能具备的功能。第二请注意使用的时间和环境,希望大家不要过分使用新媒体,该用的时候出手,不要单一地使用电影、卡通、游戏。第三爸爸妈妈也好、老师也好,在推广分级阅读的时候,必须注意整个设计流程里面的回应与分享。我个人认为欠缺回应和分享的分级阅读是没用的。第四是思考,怎样培养一个学生在阅读过程里面思考是一个重要课题。阅读的同时必须思考,这样阅读内容才会变成我们自己的内容。最后,必须提醒我们要好好保护小朋友的眼睛,绝对不能让孩子在车上看平板电脑、PSP、手机等,8岁以下的孩子看发光屏幕更不能超过20分钟。

  最后,我祝愿所有提供分级阅读的出版机构,可以真正为孩子提供互动的、多元的、有意义的教材。因为教育不是填漏,教育是燃点学习的火花。谢谢各位。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留言板电话:010-6267630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