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正文
1939年春《晋察冀日报》来到马兰村驻扎了6年,当时邓拓任社长。邓晓岚出生在抗战时期的麻棚村,寄养在村民家里直到3岁。和父亲那辈人一样,对马兰她怀有深深的感情。退休后她再次来到马兰村开始和乡村孩子们的音乐之旅…音乐人阿里用镜头跟踪记录下了《马兰的歌声》。
6月1日13:30,我们特邀可亲可敬的老人邓小岚女士,还有纪录片《马兰的歌声》两位重要参与者,导演、摄影、剪辑刘汉祥,另一位是制作、摄影及音乐桂石做客新浪亲子大讲堂,与我们的网友一起聊聊邓老师与马兰的音乐之缘以及马兰村孩子学习音乐的故事。
以下是聊天实录:
(开场短片:纪录片《马兰的歌声》片断)
主持人尹俊:欢迎收看今天六一儿童节新浪育儿频道带来的访谈,刚才看到的是位于河北省保定区郊区马兰村的孩子们,跟着一位老人学音乐,听到这个不是来自专业音乐人的作品,而是一帮小朋友经过老师的辅导之后,带给大家的音乐。今天就把这个片子里刚才大家看到教小朋友的老人请到现场,首先欢迎的是邓小岚老师,欢迎您邓老师,同时大家看到的这个片子是一部纪录片,纪录片的主创也请到演播室,纪录片的名字叫《马兰的歌声》,介绍的是这部片子的制片、摄影、音乐桂石,欢迎你。
桂石: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桂石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在读的学生。另外介绍《马兰的歌声》纪录片导演刘汉祥,欢迎您刘导演。
刘汉祥:大家好。
主持人尹俊:两位跟着邓老师,三位在当地有很多的见闻,今天借着六一时间,来聊聊这个话题,不光关注城市里的孩子怎么过六一节,也关注农村地区的孩子。说到邓老师去农村教这些孩子学音乐,真的值得跟大家来分享一下。
据我们了解,邓老师的身份有些网友不知道,邓老师是邓拓先生的长女,邓拓先生是我国当代的著名政论家,《人民日报》第一任社长和总编辑。
视频:邓小岚与纪录片《马兰的歌声》媒体来源:新浪育儿
主持人尹俊:您是邓拓先生的长女,退体后您专注于农村的小朋友教音乐,这跟您的父亲有一些关系是这样吗?
邓小岚:是,要不然我怎么从北京跑到那么远,挑了山沟沟里的马兰村呢?原来有一个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日报》,党的机关报,我父亲一直在做这个报纸,他们十年中间都是在这片山区里转战,当然这代老人们对这个山区很有感情的,因为他和那里的人确实用心血凝成的战斗友谊。我们做子女非常向往父辈那代的生活,那代战斗经历,所以对马兰村很有感情,退休以后,就找到这个地方去了。
主持人尹俊:其实很多人对于农村地区的小朋友也好,学生的帮助,一般是物资的帮助或者金钱的帮助,捐希望小学或者捐书本等等实物的帮助,您的帮助是用音乐的方式,而且是您亲自去给他们上音乐课,辅导他们唱歌、弹琴,把音乐知识教给他们,您为什么会采用这样一种方式?
邓小岚:我自己有这么点特长,有这个兴趣。我到马兰村以后,发现那里的小孩不会唱歌。我很喜欢音乐,当然我希望小孩子都会音乐,都会唱歌,高高兴兴的多好,我发现他们不会唱歌,我心里挺不是滋味,所以我开始教他们。就这么一步一步的,教人唱歌,觉得有的小孩唱得挺好,再教乐器吧。
主持人尹俊:您现在教了多久,从事音乐,给他们帮助的时间?
邓小岚:我从2004年为研究会落实一个纪念碑,在那时间比较长一些,就开始教小孩唱歌。
主持人尹俊:最早在马兰村教小孩唱歌,到现在坚持七年时间里,这个时间真得太长了。您一开始想过您能教七年,甚至还一直教下去,当时想过可能给他们教音乐教这么长时间吗?
邓小岚:教唱歌的时候,就是随便教唱歌。2006年底拉去乐器以后,就开始教他们乐器。教乐器以后,我就想着要让这些孩子以后上大学能出来,我就想这是我的时间限。
主持人尹俊:一开始就是 觉得我带给他们一些快乐,学会一些音乐和歌声,没想到您自己投入进来了。现在也是您生活很大一部分了,教马兰村孩子们音乐。您是不是觉得这些孩子们除了物质上的帮助之外,也有很多精神领域的、审美领域的,需要人们去帮助他们?
邓小岚:对,那当然。有的比物质上的东西,他们更需要,而且对他们的影响更大,更深远。你要光是物质上的,书包用坏了就没了,而且像马兰村的孩子,他们都有这些东西。
主持人尹俊:您觉得这些音乐能带给孩子什么?您没打算培养几个音乐家从马兰村出来,但是您还是义无反顾去教了七年,您觉得音乐给他们什么,通过音乐?
邓小岚:就是给他们快乐。希望他们童年也快乐,而且他们以后一生中音乐都会给他们带来更多的感悟,心灵里的支持,一种帮助。因为也是伴我走过一生,我有这种体会,我就希望他们也能从音乐中吸取这些。
主持人尹俊:您觉得农村地区的孩子学音乐,他们的悟性怎么样,他们领悟力和接受程度,包括现代音乐的水平怎么样,跟城里孩子比的话?
邓小岚:我觉得农村孩子的音乐悟性一点不比城里孩子差,而且还有很多很好的,我也弄不清楚,在天然的环境里,其中有一些孩子音准、乐感,唱歌时候的感情,都相当好。
主持人尹俊:也让您有点意外是吧?
邓小岚:恩,而且让我有了信心。
主持人尹俊:音乐家出来,将来给这些地方培养音乐人才,音乐教师,这是肯定有的。咱们纪录片唱歌里的孩子唱得很好听,也是琴弹得很好,这几个孩子,你们所见到的,他们水平怎么样?
桂石:这几个孩子,片子里出现有几个孩子,因为他们毕竟是像邓老师讲的,天赋各不相同,有些孩子你一教,他一学,马上能看出非常优秀,特别有天赋的。像那种比较平庸的孩子也有,而且有不少,但是他们也对音乐有这种热爱。他们爱好都是一样,只是咱们看来,他们的成果不一样,其实没有区别。
主持人尹俊:刘导演,农村的孩子对待音乐的态度和城里的孩子对待音乐的态度,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刘汉祥:第一眼看他们是2010年元月1号的时候跟邓老师去马兰,就给我们演奏一些歌曲,当时我看到他演奏的神情,我一辈子是忘不了的,那种神圣,邓老师做了一件特别庄严的事情,把我打动了。然后我们才决定拍这个纪录片。
主持人尹俊:邓老师,现在我所认识的城市的孩子,学琴对他们是痛苦,是一种折磨,我真不想弹那个琴,周末学那种东西,家长逼着学,农村孩子很神圣,很投入,这不一样。
邓小岚:不能强迫。农村孩子里也有不很喜欢的。曾经有学琴拿琴一段然后还给我,这样也有。就算放下琴的孩子,过会经常到我这里玩,看别的孩子练。所以对不喜欢的孩子,确实不要强迫,我对他们也是这样子,我觉得城里的孩子也是这样,家长强迫他做一个不喜欢的事,这绝对做不好的。
主持人尹俊:咱们采访之前,您跟我聊过,孩子可能对音乐觉得比较好玩,想来了解,但是他确实没那么想认真投入玩的,给他们笛子,体验一下,不会让你学多高的水平,感知笛子,这很好的启蒙。
您04年去马兰教孩子,04年您刚去教他们音乐的时候,这些孩子的家长能不能接受,当时的家长和孩子是怎么想的,他们会不会觉得能给孩子学点有用的,对将来高考有帮助,学音乐,高考人不考,我考中央音乐学院,每天都练,遥远一些。当时他们怎么来看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