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重庆教育学院新生报道,今年是学前教育招生第二年,招到了260人左右。其中,只有11个男生,算得上是“熊猫”了。
报考学前教育的男生为什么这么少?与大家一直以来的“习惯”思维有关吗?作为家长的你,在选择幼儿园时是否考虑过给孩子选一个男幼教?
男幼教彭老师:
家里人不希望我干这个
彭老师是博赞蒙特梭利“儿童之家”的老师,男,40多岁,高瘦,皮肤偏黝黑,健康阳光。
他是新加坡华裔,2009年来重庆。10多年前,彭老师就开始对教育感兴趣。家庭条件优越的他,父母并不希望他从事这个工作,想让他继承家业。
他说,在国外,蒙特梭利(幼教的一种理论)老师地位很好,也没有男幼教就是男保姆这样的“歧视”。“医生、中小学教师都受人尊重,当然不如CEO那么高。”
彭老师很风趣,还会变魔术,经常在孩子面前耍魔术哄他们开心,孩子们也很喜欢他,还给他起了个名字叫:Uncle Tang。
男幼教张老师:
男老师比女老师更放得开
张兴义是新村幼儿园唯一的男幼教。他在数学、社会、健康、科学领域擅长,从教8年了。
张老师说,本来以前有好几个男幼教,可能因为有其他更好的发展空间,离开了这个行业。“男老师在孩子们面前,能有行动上的示范。在健康活动领域,男老师能让孩子自主地去做,女老师就没有那么放得开。”
准幼教小徐:
男幼教和女幼教的思维方式不同
徐涛是学前教育学院大二的学生,昨天,他在迎接新生。黑黑的皮肤,有点瘦,笑起来还有点腼腆,说话很有耐心。
去年只有2个男生同学填了学前教育专业,后来通过转系,总共有12个男生。徐涛就是“主动”填这个专业的2个学生之一。他现在是大二,3年制的专科。
他们专业的12个男生会经常在一起讨论。对他们来说,难的是舞蹈、唱歌。“但是,我还是在努力地压腿啊!”小徐说,尽管这一点赶不上女生,但他相信男生从事这方面工作还是有优势的,思维方式不同,比如活动方案、流程会与女老师有所不同。
在大一的时候,他们全班同学就已经去幼儿园见习过了,住在幼儿园,当过见习保育员。他还颠覆了老师们对一个四岁小女孩“内向”的定论:小徐的耐心和爱心,让小女孩喜欢跟他说话:妈妈来接我了,还喜欢什么动物,爸爸妈妈在家吵架了……让小徐很有成就感。
“我的性格本来就很孩子气,和孩子在一块儿,很专注于耍,我会耍得很痴,甚至不知道怎么收场。”小徐说,寝室里的活动很多,比如,练琴(电子琴),还藏猫猫,“保持童心嘛!”
他的目标是,作为优秀“准幼教”毕业,不一定要到很好的幼儿园,在教学中,专注单亲、特殊儿童的研究,做一个学术型的男幼教。
家长杨先生:
儿子上男幼教的课很开心
杨先生的儿子在读幼儿园大班,幼儿园里有男老师,主要是教健康(体育)。
“儿子常常会跟我提起,他们的健康活动老师,表情、动作如何搞笑,很幽默。”杨老师说,看得出来,儿子上健康活动老师的课很开心。
家长李女士:
特地给孩子选了个有男老师的班
李女士是一个大学教师,她告诉我们,儿子的爸爸很忙,家里就是外公、外婆带。外公年龄大了,没有活力,她特地选了有男老师的班。“我担心孩子不太阳刚也不太阳光。”
选择幼教老师和孩子的成长有关吗?
重庆教育学院副教授李学容举了一个她此前在幼儿园看到的例子。
一群小朋友在玩抛球,一个女老师带着玩。女老师一边玩,一边观察小朋友们,见有小朋友捡球从团体中分离出去,她会赶快跑过去,把两个孩子“捉”回来,还温柔地说:“我们要和小朋友一块儿,不能掉队跑到其他地方去了哦!”
李老师说,其实这也没有什么不好,在幼儿园,孩子的安全是第一位的。如果是男老师,一般会允许、容忍孩子跑远一点。相比而言,女老师害怕出错,害怕孩子出问题,在行为上的体现,就是过度保护。
再如,小男孩摔倒了,其实孩子并没有受伤,摔疼了,在哭。女幼教可能会赶快跑到孩子旁边,问,摔疼了吧?男幼教可能的做法是:没事,男子汉,自己起来!
李老师说,其实,孩子就是在感知中探索的,小孩也在观察,他们对外界的感知,往往取决于大人的表情,而老师是孩子们模仿的重要对象,孩子也在观察、学习。女幼教这种方式带来的效果可能是让孩子感知外界的机会减少。男幼教的适度冒险,带给孩子的是:敢于开拓,突破意识、冒险精神、阳刚之气,感知外界的机会越多,创新意识更容易培养。
李老师说,如果孩子仅模仿女老师的行为方式,在性格、社会化方面,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比如,现在的“伪娘”现象,虽然还没有相关研究来证明它与孩子幼儿老师的选择有必然的联系,但它可能与孩子幼时的成长经历有关,也跟现代青少年审美价值有关。本报记者 高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