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曾荫权12日在特区立法会发表2011年至2012年施政报告。他说,香港回归祖国以来虽经历种种挫折,但每次都能再次奋起,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就。经济发展的本身不是目标,而是手段,最终目标是使香港市民分享繁荣成果,改善生活,安居乐业。
这篇题为《继往开来》的报告是曾荫权担任特区行政长官以来发表的第七份施政报告,也是他在特区第三届行政长官任内的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报告包括引言、福为民开、美好生活、发展经济、“一国两制”、民主发展、未来挑战、信任自己八大部分。
谈中央
感谢中央政府无私帮助
曾荫权在施政报告中表示,回归后香港面对不少严峻挑战,中央政府推出多项措施,使香港得以稳步发展之余,发挥独特优势,贡献国家。中央政府不仅贯彻基本法,确保香港的高度自治,还及时给予无私的帮助与支持。他说:“我代表香港,再次衷心致谢。”
曾荫权表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具开创性,在实施初期不少人对其可行性和对中央落实的决心抱怀疑态度。回归以来的历程渐渐消除了这些疑虑。香港与国家关系日益密切,市民对国家认同感大大提高。同时,特区政府成功而有效地保持了香港制度的运作,维护和巩固了香港社会的核心价值,包括自由、法治、人权等市民珍视的权利和义务。
“我认为这证明了‘一国两制’切实可行,而且在香港成功实践。”曾荫权说。
谈医疗
香港孕妇优先使用医疗服务
施政报告中表示,特区政府并非鼓励内地妇女来港产子,但这些港生儿童是香港永久居民,要正面看待他们,培育为有利香港的人力资源。
曾荫权说,对于社会关注内地妇女来港分娩,基本原则是必须让香港居民优先使用医疗服务。因此,在港分娩的非本地妇女人数,须限制在医疗服务所能处理的范围内。
他同时表示,非本地妇女在港所生子女,日后可能选择跨境入学或回港居住,也可能对本港幼儿照顾和教育设施构成压力。然而,面对人口老化,这些港生儿童可能成为补充香港人口的新血。
曾荫权说,为此,必须在相关的公共服务作好规划,对来港定居或就学儿童的数字有更好掌握。人口政策督导委员会会统筹有关工作。对于考虑港生子女来港入学的家庭,加强向他们发放香港教育制度的资讯,以助他们考虑是否和如何安排子女来港接受教育。同时,在各口岸推行辅助措施,以便跨境学童安全往返。
谈教育
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港升学
关于教育问题,曾荫权表示,为推动高等教育国际化和多元化发展,香港会吸引更多海外学生来港升学。
曾荫权表示,香港会扩展交换生计划至副学位课程,也会与院校积极配合,提供更多宿位。政府将推出25亿港元的“自资专上教育基金”,提供奖学金及提升教与学的素质,建议扩大“开办课程贷款”计划,支援拥有学位颁授权的自资院校兴建学生宿舍,同时将计划的总承担额增加20亿港元。
曾荫权说,随着4间新国际学校相继落成,预计未来数年会增加约5000个学额。政府会继续协助个别国际学校在原址扩建或在适合的空置校舍作短期扩充。
在创新科技方面,曾荫权表示,全球对数据服务需求日益增加,政府在将军澳预留约两公顷土地作发展数据中心之用。首幅土地最早可在2013年供市场竞投。香港科技园公司也会检视各工业邨内的情况,推动活化,以配合这方面的发展需要。另外,政府会推动本地业界开发先进的云端运算技术及应用,并在未来数年构建政府云端运算平台,及采购公共云端运算服务。
谈住房
提出复建居屋的新政策
曾荫权表示,为了回应中低收入家庭的置业诉求,特区政府提出复建居屋的新政策,预期首批居屋单位可于2014或2015年预售。
新计划的对象是每月收入低于3万港元,主要是属首次置业人士的家庭。计划会提供实用面积约400至500平方英尺的单位(1平方英尺=0.0929平方米),初步估算售价为150万至200万港元左右。
根据现阶段已经物色到的土地,由2016至2017年起4年,政府会以总共提供超过1.7万个有关单位为规划目标,每年约为2500至6500个单位,而首个年度可先提供2500个单位。将来土地供应增加,会以每年平均可以提供5000个单位为规划目标。
曾荫权表示,新居屋计划的目的,是当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因为供求问题,以及内外的宏观经济因素,包括利率环境以及其他地区的量化宽松措施,令本地楼市出现失衡时,提供缓冲。当私人住宅物业市场再次能够提供合理价格以及数量的中小型单位时,会调节该年兴建以及推出这类资助单位的数目,甚至停止兴建以及出售有关单位。
相关链接
香港人都住什么房
据最新数据,香港目前约有260万套房子,为全城逾700万人口提供栖身之所,其中约有48%的人以不同形式受惠于政府的资助补贴。
大致来讲,香港人住在以下四类房子里:
一是公屋。公屋是“公共屋邨”的简称,基本相当于内地的廉租房。它主要由政府出资兴建并拥有产权,然后以便宜的价格租给低收入人群。目前香港的公屋单位超过70万套,其中绝大部分由房屋委员会管辖,为209万市民提供住房。
公屋突出的亮点是租金低廉。以新界区为例,该区公屋月租金平均为每平方米40港元,而私人楼盘的月租金则达到平均每平方米165港元,是前者的四倍多。目前,超过六成公屋住户月租金不超过1500港元,而在过去10年中,公屋租金也基本没有变化。
由于优惠幅度大,申请公屋的条件也很严格。按规定,申请者需为年满18岁的香港永久居民,不拥有任何物业,家庭收入和资产净值也有上限规定。以一个四口之家为例,有资格申请公屋的家庭月收入和资产总额不得超过18560港元和39.7万港元。
二是居屋。居屋指政府通过“居者有其屋计划”提供的房屋,类似内地的经济适用房。居屋计划自1976年开始推行,由政府提供资金,兴建楼宇,以低于市价30%-40%左右的价格,卖给公屋租户和其他符合标准的中下收入家庭。
居屋的条件要好于公屋,建筑面积基本在40平方米-80平方米之间,售价在两三百万港元左右。申请居屋同样有收入和资产限制;按规定,购买居屋五年内不得随意转让,当五年期满后,住户需补交一定数量的房屋差价后,才能在市场上租售转让居屋。
三是夹屋。夹屋指“夹心阶层住屋计划”提供的房屋。所谓“夹心阶层”,主要指中低收入家庭,收入虽然高出租住公屋或购买居屋的标准,但又没有经济实力购买普通商品房。政府在上世纪最后几年实行该计划,兴建楼宇,以低于市价卖给市民,同时也提供贷款,帮助家庭购买私人楼盘。夹屋基本在54平方米-80平方米,售价为市价的七折。房屋在住满五年前禁止转让,且申请人必须住在房屋内。
目前,香港约有18%的家庭住在居屋和夹屋中,其中夹屋数量很小,仅为9000套左右。
四是私人商品房。目前,香港约有商品房143万套,为约51%的市民提供住房。 本版文图均据新华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