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育别被四个孩子进北大遮望眼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7日 10:30  国际在线  微博
萧百佑和子女(资料图片)萧百佑和子女(资料图片)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11月15日《扬子晚报》)

  三天一顿打,这种早被淘汰、早被证明为落后的棍棒教育、体罚教育,在现代教育理念早就普及的今天,竟然还在被争论,甚至被当作教育典范——许多家长甚至慕名花钱把孩子送到这位“狼爸”门下接受教育,这位“狼爸”在受到激励后甚至想将自己的教育方式产业化,开门办私塾,落后的教育方式被竞相追逐,实在是我们教育莫大的退步。

  人们为什么会被这种野蛮、落后、原始的教育方式所吸引,关键不在“三天一顿打”,而在“孩子进北大”。

  如果没有“孩子进北大”,谈到这种“三天一顿打”的体罚和棍棒教育,舆论和公众必会很不屑,必然会立场坚定地认为这是一种落后的、摧残孩子身心的教育方式,应该被抛弃,不能随意打骂孩子,要尊重孩子。可是,因为有了“孩子进北大”的诱惑,有了这个炫目的教育成果的遮掩,人们便是非不分了,失去了清醒的判断和理智。一俊遮百丑,在很多家长看来,只要孩子能进北大,无论采取什么手段,都是可以的。不是以孩子为中心,不是尊重教育的规律,而是以“教育的成果”来判断。家长为了孩子进北大,可以不择手段。

  也就是说,中国当下教育的问题,并非方式和手段选择上的困惑,而是在方向上陷入了功利主义的迷思:只要进名牌大学,就是好教育。不关心孩子是不是接受到了完整的、科学的、全面的教育,不是把孩子当成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去对待,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和身心的健康发展,标准只是一个,就是以高考为指挥棒,以进名牌大学为终极目的。教育成败只有一个标准,就是高考分数,就是考大学的归宿。正因为如此,“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的狼爸可以毫无心理障碍、毫不顾及孩子感受地谈论“三天一顿打”。

  “虎妈”的教育方式所以受追捧,也是因为她教出了两个名牌大学的女儿。于是,可以粗暴的教育方式笑傲舆论,舆论不仅不会谴责,甚至会羡慕忌妒并追捧。

  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可是,我们有没有想过,孩子进北大,就算是成功的吗?且不说进北大的不一定是优秀的人才,他们的身心是否健康,他们有没有因“三天一顿打”而身心受伤?再说,“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也许只是个案,类似的体罚和棍棒教育可能多了去了,可有多少经过这样的孩子进了北大,而不是走向一种逆反呢?不能因为“孩子进北大”的表现成果而遮住理性的分析。

  对狼爸的讨论,暴露了中国教育的焦虑,不知道怎么教孩子,一个“孩子进北大”就左右了他们的思考。(曹林)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