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着深厚“属相”情结的中国父母正以高涨的热情掀起壬辰龙年婴儿潮,龙年伊始,伴随着热闹的鞭炮声,众多“龙宝宝”赶着出生过春节,从大年初一零时至大年初六,省妇幼保健院、省人民医院共有121名“龙宝宝”出生。面对“龙宝宝”生育潮,专家提醒家长应小心扎堆生育可能给“龙宝宝”带来“挤”的烦恼。
“小龙女”爆竹声中降生
在兰州,第一个“龙宝宝”出生在大年初一零时35分。25岁的陈女士预产期原本是在腊月二十八,但小家伙一直在妈妈肚子里拖着,不到龙年,妈妈的肚子一点反应都没有。
大年初一零时35分,伴随一阵嘹亮的啼哭,一名6斤6两的“小龙女”顺利诞生在省妇幼保健院。值班医生开心地抱着婴儿,剪掉脐带,给婴儿清洗、给产妇做最后的处理;护士们一边为婴儿填写资料卡片,一边精心照料这第一个“龙宝宝”,疲惫之外她们有种格外的幸福感。
对于自己的宝宝成为兰州首个“龙宝宝”,陈女士和家人既意外又很开心:“真没想到我们的小宝宝会在大年初一出生,还博得了‘头彩’!宝宝太可爱了,看来是急着出来跟我们一起过春节呢!到现在我还没有给她取好名字,就希望她能健康成长,平平安安,快快乐乐。”
“龙宝宝”赶趟出生过春节
一连几日,省人民医院的分娩室外,一直集聚着焦急等待的家长们。一见到分娩室的门开,他们就立即把推着妈妈、宝宝的平车围了起来,挤上前看自己的“龙宝宝”。
对中国人来说,龙是吉祥的象征,生肖属龙更让大家“情有独钟”,而农历新年中降生的宝宝更有福气,“龙宝宝”的安全降生更让全家人都乐开了花。
1月30日(正月初八),在省人民医院妇产科,新爸爸张先生端详着自己刚刚出生2天的宝贝儿子,看着可爱的“龙宝宝”微张着小嘴安然入睡,他的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刚刚生产完的妈妈看起来很虚弱,但脸上也写满了初为人母的幸福。
数据显示,大年初一到初六,仅省妇幼保健院就出生了80名“龙宝宝”;而截至初六,省人民医院也已出生了41名“龙宝宝”。
“龙宝宝”扎堆月嫂紧俏
随着龙年“婴儿潮”的到来,孕婴产品市场持续升温,价格较去年有所上涨。记者走访一些孕婴店看到,孕妇专用产品大多宣称“天然、安全”,价格从几十元至几百元不等,而宝宝用的棉袄、奶嘴也价格不菲。
“龙宝宝”扎堆也使得月嫂市场出现紧俏现象。记者走访市内多家家政服务公司了解到,想要在龙年生孩子的年轻夫妇很多,现在想请月嫂,必须得提前 “下手”。据了解,一般情况下,请月嫂需要提前3到6个月。现在不少家政公司的月嫂几乎已经订满,即使给出5000元月薪也很难雇到适合的月嫂,一些有经验的月嫂预约期已经排到4月份。
生育高峰或致未来烦恼
“比起往年春节,今年‘龙宝宝’出生数量明显增多。”省妇幼保健院产房护士长杨琳表示,中国人喜欢将婴儿出生时间与一些重要节点相联系,以期交好运,2000年千禧龙年、2007年金猪年、2008年奥运年都出现了生育高峰。今年,市民抢生“龙宝宝”的势头很猛,预计又将迎来一轮生育高峰。
她告诉记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前往医院门诊就诊、建卡的孕产妇数量明显增加,产科号异常火爆。据了解,一般怀孕12周孕妇就会去医院建卡,以便往后的检查和生育得到保障。特别是去年7月到11月,该院产科门诊的人数较上年同期增加30%,据推算这些宝宝正好赶在龙年出生。
看似能带来好运的生育规划,却可能带来孕育烦恼。上一个龙年恰逢2000年,有资料称,千禧龙年的婴儿潮直接导致了部分地区6年后的入学难。经验表明,生育高峰直接导致人均资源分配紧张,最初的表现就是婴儿从出生时就面临医疗资源分配问题。孩子今后可能在上幼儿园、小学,甚至考大学、找工作等方面都面临更多的竞争压力。“孩子的成长,还是在于优生优育,健康就好,属相并不重要。”采访中,医院妇产科的医生如此建议。 本报记者 赵汇 卢伟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