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赴港产子”戛然叫停。 4月25日,香港正式宣布暂停“双非”孕妇2013年预约申请。
但是,始于2001年的赴港产子热潮留下了数量可观的特殊群体,18万多的“双非”儿童游走在香港与内地之间,“港生一代”的成长路从一开始就面临着诸多后遗症。
近一个月来,深圳商报记者采访了大量“双非家庭”,面对孩子的未来,大多数父母的回答是:“只能困惑地往前走。”
困惑是什么?是每天来回奔波的跨境求学,是不得不面对的经济压力,是两边受气的身份非议,还是孩子的心理健康担忧。
两边受气
“双非”身份非议多
“我们现在越低调越好,让公众忘记双非婴儿的存在,双非就不会受到非议。”面对记者,一位深圳家长如此回答。和此前的赴港产子采访有着明显不同的是,双非家庭现在大多婉拒采访,甚至有家庭直言反感“双非”二字。
家住福田的小点妈有一个港生宝宝,经常在小区里和其他家长交流育儿经验,大家相处了近两个月才知道,平时聚在一起的七八个宝宝中,“双非”占了半数。“以前,宝宝是在香港出生的,家长们还颇为得意,可如今,大家能低调就低调,尽量淡化宝宝的出生地。”小点妈说,这是其他双非婴儿家长告诉她的,而她也采取了相同的态度。
“双非原本是一个中性词,现在,这个词汇带有歧视性。”在一个港生婴儿群里,家长凯强(化名)对此很愤慨。父母均不是香港人而在香港出生的孩子称为“双非”婴儿。正如凯强所说,双非原本不是贬义词,但从2001年开始,“双非”婴儿的数量呈几何式增长,数目逐渐庞大,冲击着香港的医疗、教育等福利政策,很多港人对此怨声载道,矛头直指双非孕妇和双非婴儿。“有些从双非变成单非的家长甚至默默地离开Q群,以免和双非混为一谈。”有家长告诉记者。
“我很担忧,我们的双非宝宝会在香港受到歧视。”凯强说。据他了解,如今,很多深圳的公立学校、港人子弟学校,甚至是私立学校都在私下里明确表示不收“双非”学童。“现在是两边都不讨好。”
教育纠结
跨境上学是种“折腾”
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的数字显示,3岁左右的“双非”儿童人数已由2003年的709人急升至2012年的2.98万,9年间激增41倍。据香港统计处在过去5年内的意向调查显示,20%到港产子的内地孕妇打算送子女来港读书。按此推算,2012年9月赴港读幼儿园的“双非”儿童人数估计在 1700至6000之间。在香港媒体2月的报道里,声称“双非”儿童造成学位紧张,今年的缺口在3000个左右。
回流香港还是留在深圳?每当港生宝宝到达入读幼儿园的年纪时,双非家长们就开始“纠结”。
“看似有两种选择,其实从入读幼儿园开始就决定了港生宝宝是回流香港还是在深圳就读。”在香港教育的网络论坛上,一位家长一语中的,“香港和内地实行两套不一样的教育制度,香港用的是繁体字,如果孩子将来要到香港读小学、中学、大学,那么孩子从小就得学习繁体字,学粤语。”有家长认为,待小学时再让孩子到香港当插班生,会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所以最好从一开始就作出选择。
“这些宝宝在香港出生,这就注定了他们的求学道路会有更多的艰辛和不易。我到香港生孩子并没有后悔,可一碰到孩子的教育问题,我就有点后悔了。”双非家长刘小姐说。
经济压力
香港租房每月要上万
“屯门的学校较多,有利于孩子今后的就学。”5月11日,记者以家长身份咨询了深港两地的部分地产中介。地产中介一听记者家有港生宝宝,立即向记者推荐楼盘,并表示有不少“双非”家长为了孩子在香港就学而物色“学区房”。所谓“学区房”,是指在小学录取过程中,教育部门根据学生居住地进行“派位”,而居住深圳的跨境学童一般会被划入到“北区”校区。为了孩子能在香港接受教育,不少家长花费高额资金购买或租用“学区房”。
“香港的优势在于其社会环境和公共资源,为了让孩子能融入香港社会,我们在香港租了房子,每个月要支付上万的房租和生活费。”“双非”家长陈太告诉记者,她无法承担香港的高房价,所以采取租房的方式,每个月在香港的开销确实成为家庭最大的负担。
成长担忧
环境变换影响心理健康
家住龙华的卓太,女儿今年9月份就要升香港小学。小孩跨境走读幼稚园的三年间,每天凌晨5点半就起床,下午6点左右才回到家。除了读书的时候跟香港的同学玩,其他时候并无联系,孩子的社交圈还是在深圳。虽然女儿很喜欢香港的学习环境,但卓太不免有些担心:这种情况会否对孩子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正如卓太的担忧一样,许多双非家长也有此疑惑:在两种教育制度和社会背景下生活和学习,会给处于成长期中的儿童带来什么影响?准备将港生宝宝送到香港学习的父母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深圳大学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家刘国艳博士告诉记者:“5岁以前的孩子处于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通过‘模仿’来完成人格及心理的自我塑造。深圳和香港的社会制度、文化风俗和生活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跨境学童每日往返于深港之间,可供‘模仿’的环境不统一,很可能会造成孩子标准混淆、概念模糊,造成道德感脱节,影响孩子社会性的发展。”
香港阳光心理咨询中心主任杨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凡事都有利弊。从积极方面来说,双非儿童从小就能接触到深港两种不同的文化,视野相对开阔。同时跨境读书也能提高独立性,培养孩子的毅力。从消极方面来说,孩子对香港和深圳两地的归属感可能都相对较弱。“在香港,会觉得自己是外人,跟城市里的其他人有距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