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妇婴等专科医院超负荷运行,另20家医院产科床位使用率不足80% “择院”令沪上产科“冷热不均”
龙年,生孩子似乎变得有点难。很多想要宝宝的父母在问:“既然处于生育高峰,上海为什么不增加一些产科床位呢?产科专科医院为什么要限号呢?”
本报记者 就此专门采访了上海市卫生局疾控处处长李善国,他表示,上海产科的床位设置足以应对生育小高峰,但是,孕妇分娩过度集中选择专科医院,才导致了个别医院产科出现“一床难求”的局面。
据了解,生育小高峰持续已久。2001年本市新出生人口为81083人,2011年达到203879人,11年间出生人数增加了151.4%。今年1-3月出生人口为5.32万人,较上年同比增长11.40%。预计今年出生人口将达到21.21万。而全市提供孕妇分娩服务的医疗机构共81家,按常规每位孕妇住院5天来推算,现有的产科床位应可满足约26万孕妇分娩。
上海的产科已经出现严重的“冷热不均”,这不仅让孕产妇叫苦不迭,也让医疗管理者十分无奈。
热:5家专科医院接下1/4分娩量
从来者不拒,到根据医院产科每个月的实际接生能力“倒轧账”来确定开放孕妇建卡人数。身为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院长、产科专家的段涛教授坦言:对于今年该院出台的“限号令”,自己内心十分“纠结”。尽管该院已是本市同类专科医院中最晚实行“限号”的一家。
“‘限号’实属迫不得已。”段涛介绍说,该院的日门诊容量是按300人次来设计的,但如今每天的门急诊人数已经超过了3000号。全院包括妇科在内只有310张床位。可去年产科接生的新生儿数已超过了1.1万,较3年前几乎翻了一倍。今年,前往该院建卡的孕妇仍在持续增加。在其他医院纷纷出台 “限号令”后,一妇婴最终只能妥协。“再不加以限制,将有可能影响到母婴安全。”段涛说。
同样的情况,在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以及长宁区妇幼保健院、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上演。记者昨天致电国妇婴了解到,目前该院至明年1月20日前产妇分娩已全部额满。为了加快床位周转率,长宁区妇保院不断推进自然分娩,使剖宫率降至30%左右的全市最低水平;一妇婴顺产产妇 36小时出院,床位周转次数达68.26,为上海三级医院之最。
来自市卫生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4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第一妇婴保健院、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以及长妇保、浦东新区妇幼保健院等5家医院的总床位数占全市总量的五分之一,但分娩量却占全市分娩总量的近四分之一。
冷:部分医院产科床位“放空”
然而,就在5家专科医院产科加床成常态,“限号令”又引发一些孕妇抱怨无法建立产前检查档案(俗称“建大卡”)的同时,本市却有部分医院的产科床位“闲置”着。
上海市普陀区妇幼保健所副所长张蓉告诉记者说,整个普陀区域内有5家医院设有产科,开放床位数为178张,按原先的设置每月可满足1000余名孕妇住院分娩。但是,从今年5月份的分娩数来看,区域内5家医院分娩数总共只有613人,而按原先的设置,没有一家达到“饱和”状态。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约有20家医院的产科床位使用率不足80%。类似产科床位“放空”的情况,在各级各类医院中均有发生。
“择院”多因从众心理
在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的“生产大军”中,舍近求远者不在少数。有人横穿上海,从杨浦、松江、青浦等地赶到徐汇区生产。
为什么要让生产过程变得如此辛苦?说来也许有些难以令人置信,许多孕妇给出的答案却是:“我周边的朋友都是在这里生的。”从众心理,加剧了上述5家医院产科床位的紧张局面。
“其实,更多的孕妇还是在选硬件。”张蓉给记者讲了她前不久的亲身经历。有朋友的孩子托她想在其所在的普陀区妇婴保健院生产,可是,第一次来探路,就打起了退堂鼓。这家医院面对长寿路,三面被包围在居民楼里,即将异地重建的木质小洋楼又显得十分破旧。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同济医院。该院产科设在即将改建的20年前造的老病房大楼里,要让“80后”的准妈妈相中显然很有难度。
不可否认的是,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也是影响许多孕妇及家人“择院”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此,李善国介绍说,自2007年起,本市相继建立了5家 “危重孕产妇会诊抢救中心”和6家“危重新生儿会诊抢救中心”,构建了覆盖全市各区县的“绿色通道”和“安全网络”。两个抢救中心成立至今,共救治危重孕产妇1500余人、危重新生儿8000余人,去年救治成功率分别达到96.42%和90.16%。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本市孕产妇死亡率在 7.36/10万,婴儿死亡率为5.70‰,继续保持国内领先,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据了解,市有关部门正在研究相关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在产科资源相对缺乏的地区举办医疗服务机构。同时,探索通过医保政策,引导和鼓励孕妇区域化就近分娩。 本报记者 陈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