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主讲嘉宾:尹建莉发言

2013年07月29日19:52  新浪育儿
主讲嘉宾:尹建莉发言 图为:主讲嘉宾尹建莉

  导语:一个家长除了从宏观上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怎么样跟孩子相处;要培养一个幸福感强的孩子除了要很好的和他相处,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住给她幸福,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我们一定更把阅读引入孩子的生活当中去,因为政策确实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具体很现实的利益,而阅读是我们能够把人类整个积淀的精神文明直接的带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去。

  小雨:真正实现弱势群体的教育梦想我们做的还有很多,但是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一目标一定可以实现。

  孩子都是家长的宝贝,让每个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是每个家长的希望和责任,那么我们邀请到的第三位教育专家就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的作者,著名作家尹建莉老师,下面有请尹建莉老师,她发言的题目是让童年的梦想更美好,有请。

  尹建莉: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样一个活动,我们今天这样一个活动的举办本身就说明了我们的政府以及全社会开始非常重视家庭教育,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刚才吴霓研究员又从政策层面上谈到了我们应该怎么样关心我们的下一代,但是如果仅有政策的完善或者是全社会站在一个很高的层面上的单纯的呼吁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就想一下最近发生的大家热议的李天一事件,就李天一这一青少年来说他所拥有的政策方面是不是非常完善,几乎所有好的政策李天一都能够享用到,而我相信他的家庭也是非常重视教育的,李双江从主观愿望上绝不希望李天一变成这样一个样子。

  所以我们从周边很多的个案上可以看到政策的完善确实是必不可少的,但仅有这个远远不够,任何一个时代它的政策都不能够包罗万象和涵盖每一个人遇到的问题或者说世界上拥有不可能有这样一种政策完善到足以使每一个社会人员都成为最杰出最优秀的人。我接触过一个少年犯,他当时在服刑,后来他就跟我讲他确实也是经历了留守儿童的生活经过,说一直很想念他的父母亲,爷爷奶奶照看他,使得他精神苦闷,但一想到有父母亲在外地每年还能看到父母,内心就会升起一种力量,会努力让自己表现更好。但由于常年和父母隔绝,所以这种亲情就越来越淡。后来他在精神苦闷的时候想跟父母亲倾诉,父母亲打电话就是教训他一顿或者劝说他一顿,态度非常简单粗暴。

  他说最后促使他离家出走的原因就是有一天过春节他的父母亲从外地回到家,他特别高兴,飞快地跑回来,热切的想跟父母在一起团聚,他爸爸见到他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说长高了,怎么驼背了,挺起胸来,特别冷漠马上给她一个命令,这样父亲的一个态度让他彻底对父母亲失望,所以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跟一帮同龄的孩子一起流浪到社会上,以至于最后违法犯罪。

  所以从这些个案当中完全可以看到刚才佟丽华主任所讲的,就是说他面对一些青少年的违法犯罪问题的时候他会真切的看到他的出处,他所面对的是一个教育的残局,我们如何防止这个残局的发生,仅仅从政策层面来建设是远远不够的,或者仅仅倡导重视家庭教育也是远远不够的,我们一定要把宏大的思维能力降下来,降到一些具体的事务上,降到每一个具体的孩子身上,我想这应该是专业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应该肩负的责任。有一次我在一个场合下跟一个在我们国家家庭教育方面比较有名望的一个教授在观点上有一些冲突,讨论的话题就职怎么样解决现在青少年沉迷于网络和电脑游戏的问题,我们设计的一个情景,一个孩子该吃饭了,可是父母亲叫了他两三次他都在网上玩的特别高兴,不肯下机,这个时候父母亲到底该怎么办,我给出的办法是你可以把这碗饭端给孩子,因为玩耍是孩子的必须,另外一位教授给出的办法是把这碗饭倒到垃圾桶里面,教授的发言得到了大家很多的掌声,我的发言我相信当时人们很不以为然。

  但在这个观点的以后其实包含了很多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则,当我们和一个孩子相处的时候只是拿出一些非常简单粗暴的手法去相处,无论我们内心有怎样美好的愿望,对孩子的影响都是非常简单粗暴的,比如社会曾一度流行虎妈妈狼爸爸的简单粗暴的教育,大部分人说得很痛快,看的也很爽,可是到底这样一些教育能给孩子带来一些什么样的感受呢,我相信每一个人只要把自己带入到孩子的角色稍微体会一下孩子的感受,你就会知道这样一种方法原来是不可以的,青少年现在确实面临很多的问题,如何让孩子爱学习,不沉迷于某一种不健康的东西,如何让他们发扬自己的优良爱好,如何让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我相信这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正视的一个问题,在这方面一定要切忌那些粗暴简单的手法,要忌讳那些宏大的话语,而是要具体的把我们所学的教育学知识或心理学知识和一个具体的孩子有连续性的去分析解决这个问题。

  我在很多场合下都会谈到怎么样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怎么样培养一个有幸福感的孩子,这确实是一个宏大的问题,我在想我到底该从哪方面去表述,生活中有千万种细节,教育就可以发生在千万种细节当中去。刚才我已经谈过一些细节了,至少我认为每一个我们和儿童相处的细节其实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契机,如果我们不能够在每一个细节当中去做一个很好的处理和解决,那么最后我们可能给孩子的就是一个糟糕的教育,最典型的像药家鑫的父母,大家体会一下他父母的心境,我相信他的父母一定不希望把孩子培养成那样,父母亲非常认真,可为什么就会产生一个药家鑫,不要说他天生就是这样,如果是这样的话教育的功能又在哪里,教育的功能就是要把一些正常的儿童让他正常的成长,哪怕是天性中有问题的儿童也要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其实药家鑫的父母亲和他相处的很多细节完全能说明这个问题,我绝对不认为他是一个天生就有问题的孩子,药家鑫因为弹钢琴的问题弹得不好或不好好练琴,他的父母亲就会打他的手或者拿针扎他的手,或者把他关到地下室,父母亲这样一种残忍粗暴的教育方式一定会给孩子内心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

  所以从这个例子上我们就可以看到如何培养一个幸福的孩子、心理健康的孩子其实最重要的就是我们父母亲如何跟孩子相处,这就是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总之,在我们生活中每一个和孩子相处的细节其实就是一个教育的契机,如果我们处理好了每个细节,我们最后可能就能告诉孩子很多问题。我的孩子长大成年以后有一次跟我讲到一个小事,有一次我带他去商场买东西,当时已经很晚了,我们回去的比较晚,我们回小区要走一个天桥,当时人已经很少了,天桥上有一个卖糖葫芦的女的,可能当时是晚上十点钟,这个女的自行车上只插着两串糖葫芦,她为了要卖掉这两串糖葫芦不知道还要等多长时间,我们平时从来不吃这些东西,但那天看了这个女的还在等着,后来我就用两块钱买了这两串糖葫芦,当值我的女儿很小不理解为什么要买这个东西,她说我们不吃为什么要买,我说你看她如果不卖掉的话可能还要等很长时间,买了她可以马上就回家。

  就是很多这样的点点滴滴的小细节远比你告诉孩子你要做一个好的社会公民,你要助人为乐,你要怎么样去热心的帮助他人的大道理要来的要实在一些,对孩子的影响也更为深刻一些。所以,一个家长除了从宏观上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在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怎么样跟孩子相处,还有的家长特别重视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视孩子将来怎么样社会化的问题,可是遇到很多细节不知道该怎么处理,我前几天还遇到一个家长问我问题,他说他的孩子就是很逆反,这是很多家长抱怨的一个问题,我就说你举个最近的例子,他说他的孩子只有5岁,他说前几天带我家的孩子去弟弟家玩,我弟弟的孩子只有3岁,这两个人玩的特别好,高兴就要去抱这个小弟弟,结果一抱两人就一起摔倒了,小弟弟的头磕到了桌上,结果把小弟弟的头上摔了一个大包,小弟弟就大哭起来,然后全家人就说你给弟弟道歉,他不愿意,大家一定要强迫这个孩子道歉,自己的妈妈也觉得很不好意思,赶紧给弟弟道歉,5岁的孩子说不是故意的,不是故意的也得道歉,一伙人非得强迫他,然后这个孩子很勉强的说了一声对不起,然后哇一声的就哭了。

  大家体会一下他的心情,他还是一个自然人,那么小,他在摔倒的一瞬间一定很难看内疚,这个时候几个成人能够给予他谅解,说没事没事,你也是不小心的,如果淡化一下,如果我们作为成年人能够拿出一个很好的姿态来不去强迫孩子做不愿意做的事情,或者不去强迫他去做这种虚伪的礼貌,这个孩子的心理就更健康,在今后的社会当中就会有更少的固执、更多的礼貌。我经常从我的专业的角度上去思考,什么时候我们从一个宏大的面上能去细微的关注到这些小小的教育的点上,我想我们整个家庭教育才有一个更好地发展和进步。刚才我前面谈的就是今天我想分享的第一点,就是我们到底应该怎么跟孩子相处。

  第二点,要培养一个幸福感强的孩子除了要很好的和他相处,要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住给她幸福,另外一个最重要的技术手段就是我们一定更把阅读引入孩子的生活当中去,因为政策确实可以给孩子带来很具体很现实的利益,而阅读是我们能够把人类整个积淀的精神文明直接的带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去,一个孩子当他受到很好的政策呼呼的时候还不足以成为最优秀的人只有在政策的呵护之下接受了人类精神文明的滋养才能成为一个合格而优秀的公民,所以阅读的问题应该也是我们在倡导家庭教育的同时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我前天参加了北京市阅读季的一个活动,这也是从政府的角度上来开始关注阅读的问题,也是非常好的现象,我们所有家长这一项工作完全就可以从一个一个的家庭细胞开始做起,一个被书香浸染的孩子,他的思想一定是清澈而深邃的,他的情感一定是丰富而饱满的,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有句话说得特别好,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他对阅读的功能概括得非常好,所以我也在各种场合下说一句话,一个不阅读的跟是蒙昧的,一个不阅读的家庭是无趣的,一个不阅读的社会是浅薄的,为了让我们的时间更加美好,让我们的孩子更加幸福,让未来成长的更为健康,我们同时也不要忘记阅读这个非常重大的任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