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幼儿的训练班的都有通过背诵或书写练习来掌握语音、词汇或运算的训练,但小孩能应付这些训练,并不代表就应该要求他们用这些方法学这些内容。他们合作的态度并不能作为这些活动的价值指针!
充实的课
三岁多的侄女已经上过一年托班了,暑假后将开始上小班。她的课余活动早就安排得相当充实:星期一音乐启蒙班,星期三创意美劳班、星期四芭蕾舞班。父母觉得,只要是孩子有兴趣学的,就让她上上课,看她的兴趣有多浓厚,能投入多久。小侄女对唱歌和跳舞最感兴趣,下课回来就向我报告当天学到的东西,还要表演给我看!
课余兴趣班
很多经济条件还不错的家庭,孩子都有像小侄女那样从小上兴趣班的经历,有的是随意学学,有的是接受严格的训练:乐器演奏、舞蹈、运动、计算机、外语或珠算、心算等。除了为让孩子应付升学的竞争早做准备外,很多父母都期望孩子能多学点有用的东西。一般父母都希望给下一代更优质的学习环境,更大的发展空间。但因为自己的工作太忙,没有时间陪孩子,保姆也只能照顾生活起居,所以感到更有必要为孩子安排充实的兴趣班。让他们有事情忙着,时间不会浪费掉,同时,也可以认识一些朋友。因此,孩子学什么就成了父母很早要考虑的问题!
学什么和什么时候学
教育工作者和儿童心理学家也常思考儿童发展有“阶段性”和“可塑性”的问题。对小孩来说,学什么和什么时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此,学校订定了不同年级的课程内容和学生应达到的水平。“阶段性”着重某个年龄的小孩在学习上表现出怎样典型的能力和限制;而“可塑性”却关心孩子在学习过程中各方面表现出的步骤和变化,以及这些不断演变的表现如何跟积累的经验产生互动。
另一方面,“阶段性”着重在了解某个年龄的小孩能够或不能够学到某些事情;而“可塑性”相信早期的学习经验对日后发展会有深远影响,因而探讨孩子在某个阶段应不应该学某些事情。
长远的发展
研究发现,很多幼儿的课程都有通过背诵或书写练习来掌握语音、词汇或运算的训练,但小孩能应付这些训练,并不代表就应该要求他们用这些方法学这些内容。他们合作的态度并不能作为这些活动的价值指针!“可塑性”的观念所强调的不只是孩子能学什么,更重要是孩子学什么才对他们长远的发展最有利!以下四类学习的内容对任何阶段的孩子都重要。
知识:事实、概念、意见、单字、故事和孩子身处的环境中发生的许多事件。孩子不仅从成人对事情的解释和描述中吸收到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自己的观察中揣磨和建构知识。
技能:对幼儿来说,技能是组成一个动作的小环节。体能、社交、语言、数数和绘画等都包含很多的技能,技能也是可以通过直接传授或观察学来的。增进的过程往往需要引导、练习、重复、亲身操作等。
感觉:包括感官、情感和情绪。例如:激动、恐惧、信心、归属感和安全感等。
兴趣:兴趣可能是最容易被忽略的。孩子对某些事物倾向的表现和态度,例如好奇心、合群性、创造力等应得到适当培养。兴趣有别于知识和技能,有高写作能力不代表热爱写作,有高阅读能力不代表有浓厚的阅读兴趣!根据一些研究结果,生活中的熏陶,适当机会的发挥和得到欣赏,比系统化的训练和奖赏更能奠定孩子的兴趣。作为老师,为了强化积极正面的兴趣,应该让孩子关心“我能学到什么有用的?”而不是单单评估“我做得能有多好?”
怎样学
近代有些研究结果指出,通过互动的方法学习,比被动接收更有效。特别时儿童,这种效果更明显。因为儿童与成人、同伴以及周围环境的互动有利于他们体验更深层的学习意义。儿童会尝试主动探究、有目的地观察环境中的学习目标。成人若鼓励他们用说话、图画、文字、图像、模型等表达学习的体验或成果,他们对学习的热诚会提高,而且认知和情绪都会有良好的发展。
那么,不同课程模式对孩子到底有什么长期影响?科研结果显示,只着重于学术知识培养的幼儿课程,在短期内有利于提升应付标准化测验的能力,但是可能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例如,为了达到某些指标,让孩子接受大量阅读技巧的规则指导,会使孩子觉得,阅读是一个单一和重复的受训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孩的阅读兴趣慢慢被磨灭掉。另外一个危机是,未能达到指标的孩子,也会感到自信心受挫。长期承受失败的儿童,若得不到适当的开导和支持,很可能出现行为问题。
非常规式的学习
很多专家学者认为,年纪越小的儿童越适合通过非正规的方法和环境学习,因为这样可以鼓励幼儿在自由活动或即兴玩耍中参与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主动的探究。最好让孩子参与小群体合作的专题研习或设计活动教育,既有跟同辈的互动机会,也能体验以学习为核心的挑战。
曾有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