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月刊[综合刊]
2005年第7期
每本定价7.9元

 
珍藏版-合订本
 是你的育儿宝典
 值得您永久珍藏。
        
详情>>
下半月刊[专题刊]
2005年第7期
每本定价5元

 

《父母必读》系列丛书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我想投稿
服务热线:
010-58572510
广告热线:
010-58572267
明天,我们的孩子会爱家吗

  在人们的印象中,当代青年似乎不那么看重婚姻家庭,他们赞成并实践着未婚同居,结婚离婚对他们再也不是像父辈那样沉重的话题,对婚外情、婚外性关系他们也抱着相当包容的态度。

  在调查中,有2/3的被调查者认为人生最大的幸福是“有一个温暖的家”,97.2%的被调查者“打算结婚”。

  如何理解这些数据呢?如何理解当代城市青年的选择呢?如何理解调查与人们印象的不一致呢?明天,我们的孩子需要家吗?还会爱家吗?

  今天,家更重要了!

  理解当代青年的婚姻选择,要从社会变迁去解读。25年前,也就是这一代青年出生前后,中国开始改革开放。那时的中国,有一部彩电就会让人眼红,更不要说有私家车、商品房了;那时的中国,不要说走出国门,就是从一个城市到另一个城市工作,都是无比困难的事情;那时的中国,刚有“个体户”,还没“万元户”,更别说亿万富翁;那时的中国,没有股票,没有期货,没有彩民,没有一夜暴富的机会;那时的中国,人们唱的是“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绝想不到有一天能开着车在高速公路上奔驰。

  毫无疑问,和25年前相比,城市青年的生活富裕了,多彩了。但与此同时,他们生活中的不确定性也大大增加了:毕业以后会不会找到工作?明天老板会不会炒我的鱿鱼?要不要背着沉重的还贷压力去买房?供职的单位会不会破产?兜里的股票会不会贬值?家里财产会不会被盗?外出会不会染上SARS?旅游会不会碰上海啸……

  变动不居带来不确定性,不确定性带来不安全感,这是现代化的心理代价,也是当代青年生活的“主旋律”之一。

  当外部世界充满动荡和不安时,人会本能地寻求稳定和安全,而“家”就是一个遮风避雨的港湾。

  家,意味着什么?

  对于当代城市青年来说,“家”的意义和他们父母辈、祖父母辈已经非常不同了。当代青年可以成家而不育(所谓“丁克家庭”),可以选择夫妻AA制的家庭财务管理方式。“家”对他们而言不再是,或不仅仅是“生育合作社”、“经济共同体”,它更多的是一个心理文化共同体。

  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在生物性需求之外,还有“安全”、“归属与爱”“尊重”、“自我实现”等等其他的需求。一个温暖的“家”,除了让人有饭吃,有地方住外,还有强大、丰富的心理功能:让人感到被接纳、被理解、被关心、被重视。人们喜欢把“家”比喻为“心灵的港湾”,就因为在家中,你可以卸掉面具,放松姿态,做回自己;就因为快乐和痛苦都可以在这里被分享、被分担。

  陆晓娅

发表评论】【关闭窗口


亲子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389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