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数背后大学问|数学启蒙第一步,你做对了吗?

2017年05月08日 13:09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数学启蒙的第一步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认数字和数数。有些家长会说:“我家娃15个月就会从1数到10啦!”但是接下去就会发现,孩子在数苹果,数糖果的时候常常会多数,漏数,甚至不是点一个物品说一个数字。

  爸爸妈妈会沮丧:咦,娃怎么倒退了,连数数也不会了呢?其实会说1-10的孩子并不是会数数,这只是唱数而已,孩子并没有把数字和意义联系起来。这时的孩子只是在机械数数。在真正数数之前家长需要帮助孩子建立几个概念。

  数数的对象

  数字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描述一个集合有多少元素,一堆苹果或者糖就是一个集合,我们数数就是想知道一堆集合的数量。因此,我们需要先让孩子建立“集合”的概念,也就是数数的对象。

  集合是孩子思考和学习的基础,也是形成数系统的基础。物品的匹配和分类就是很好的关于“集合”概念的启蒙。举个例子:

  按照不同属性分类:比如按照颜色、大小、形状来分类积木;

  按照种类分类:比如按水果和蔬菜来归类,收拾玩具时的归类;

  按照对象分类:比如分衣服,哪些是爸爸的、妈妈的和宝宝的;

  按照功能分类:比如吃的和用的;比如上衣和裤子。

  生活中的分类活动还有很多,孩子需要大量的机会把物体按照不同的特征属性进行分类和归类成不同的集合,这些经验有助于孩子建构与数数相关的基础概念。

  袜子配对也是很好的基础分类启蒙

  数数的四大原则

  数数牵涉到四个原则,我们需要在生活中帮孩子逐一攻破这些概念,才能顺利过渡到数数。

  1、固定顺序

  这条很好理解,就是数字的排列是固定的。这就是大家经常会做的唱数,从1数到10。完成唱数的基础上建议大家进行一些变化,比如从任意一个数开始接着数,或者尝试倒着数。

  2、一一对应原则

  这原则简而言之:手口一致不漏数,一个萝卜一个坑。生活中也可以训练(在家长监护下):抓一把牙签和一盒葡萄,问孩子哪个多哪个少?不用计数的情况下,用一根牙签戳一个葡萄,看看剩下来的是哪个,那就哪个多。

  生活里还有很多拓展方式:分碗筷(碗筷对应人),分糖果(糖果对应人),估算苹果多还是梨子多(苹果对应梨)。

  戳好的葡萄不要浪费哦,加上一个生梨就可以做成可爱的小刺猬了

  3、顺序无关原则

  不管从集合内的哪个元素开始点数,集合的总量不会改变。有些孩子是不能理解如果换个元素开始数,集合内总数也是不会变的。譬如在幼儿园里,老师第一天从小A开始数人数,第二天从小B开始,就会有孩子提出异议:“不从小A开始的话,人数会不对的。”

  生活中父母在示范数数的时候,可以从左到右,从右到左分别计数,然后说:你看,从左到右数和从右到左数都是6块糖果哦。

  4。基数原则

  点数完毕以后向孩子提问:一共有几个苹果?有些孩子会重新又点数起来,有些甚至说:“我不知道”。这就是孩子还不理解基数原则造成的。基数原则指的就是,数到最后的这个数字就是总数。

  如果做好前面提到的铺垫工作:建立基本概念——数数的目的是为了统计集合内的数量。那孩子自然就顺利掌握这个知识点。

  数学启蒙的本质为“数感”打下基础

  数数看起来是极其简单的事情,但是背后牵涉到的知识点和所需要的能力往往超过了家长的想象,启蒙常常很难推进的一个关键点就是因为我们不能理解孩子的不理解。

  今天分享的内容涉及到的这些理论知识不是教孩子,而是在孩子碰到难点的时候,我们可以了解孩子到底欠缺哪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他想办法解决问题。

  学前的孩子学习知识主要从具象物品,特别是生活实践中来的,但父母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让自己可以寻找合适的生活场景帮助孩子构建相应的数学思维,打下数学基础。

  家长要带一双“数学”的眼睛,在生活中引导孩子了解体验数字的不同用法,给他们的“数感”打下基础。

  现在身边有很多焦虑的家长深怕输在起跑线上,恨不得一出生就开始鸡血。我也深陷过这个泥潭,但是后来我想明白了:“鸡娃先自鸡”。 育儿本身是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因为可以借助孩子的成长让已而立之年的我一起回到生命的最初,重新开始学习,重新成长,就如同有了第二次生命一样。

  千万不要让任何的启蒙教育造成亲子裂痕,理解孩子的不理解,花更多力气自鸡,适时适当引导孩子这才是正向的良性循环。

  拔苗助长可能短期有效,但是破坏孩子的学习兴趣就如同破坏了苗的根,未来的学习必将走向灭亡。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大J小D”]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