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患儿可在全麻下治牙

2016年04月01日 15:37 新浪育儿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广告
广告

  4月2日是世界孤独症日。3月31日上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的全麻治疗室里来了一位特殊患儿:13岁的孤独症男孩星星(化名)。他在治疗前要接受全身麻醉,“睡一觉”之后,一口小坏牙就被医生“修”好了。据介绍,星星是中华口腔医学会发起、民政部资助的“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项目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今年,该项目将在全国12个省份为100名孤独症患儿进行免费全身麻醉下的牙齿疾病治疗。

  孤独症患儿又被称为“星星的孩子”,他们就像天上的星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让常人看得见却亲近不得。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被归类为一种由于神经系统失调导致的发育障碍,孤独症的患病率报道不一,一般认为约为儿童人口的2~5/万人,男女比例约为3:1~4:1,但女孩症状一般较男孩严重。目前医学界公认孤独症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由于表达有问题,很多孤独症的孩子牙齿出了问题不能告诉家长,而家长忙于孩子的康复训练,很少关注孩子的口腔健康。等到孩子牙痛得难以忍受到医院治疗时,除了极少数轻症患儿外,绝大多数孤独症孩子都不配合医生的治疗。在全身麻醉下治疗儿童牙病,特别适合星星这样的孤独症患儿,以及有牙科恐惧症的患儿、低龄儿童、智障儿童等。

  “治疗时,与健康孩子有何区别吗?”

  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夏斌主任医师说:“就诊时,孤独症患儿不能与医生进行有效的交流,而且他们也容易对陌生环境产生恐惧不适,因此除少数轻症患者外绝大部分都不能配合治疗。为完成预定治疗、解除患儿的疼痛,在过去只能在束缚下进行治疗,由多名医护人员协助固定患者,并强制患者开口。有时,在治疗过程中他们会因不自主的动作而造成口腔软硬组织损伤,而且束缚下的治疗还存在加重心理损伤的可能性,对患者和家长来说身心两方面都要承受巨大压力。在治疗期间,需要医护人员想办法固定患者、医护人员在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的同时,还要快速地完成操作,减少患儿的恐惧感,因此每次治疗的持续时间一般都很短。可见,传统的治疗方法存在极大风险,且很多时候不可能做到完善治疗,难以保证治疗效果。因此,现在我们更多的采用全身麻醉下的治疗方式来解除其牙病的痛苦。”

  北大口腔医院早在1999年就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全身麻醉下口腔治疗,目前已经为数千名患儿完成了全麻下牙病治疗。

  据介绍,关爱孤独症儿童口腔健康试点项目面向4岁到14岁的孤独症患儿,患儿需要治疗的牙齿数目在8颗以上者可以预约登记,在同等条件下低收入者优先。项目为受益对象提供每人1万元,中华口腔医学会和各项目执行医院也将配套部分资金提供支持。京津冀地区的孤独症患儿可以到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儿童口腔科护士台进行预约,地址在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2号。

  在孤独症日来临前夕,再一次呼吁全社会关注这些“星星的孩子”,而这次,我们的关注不仅限于孤独症本身,而是关注患儿因身患孤独症而无法言说的其他疾病。而这更需要患儿家长和全社会的细心与耐心。

订阅专业权威的母婴健康知识,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官方微信:新浪育儿 (xinlangyuer)及活动微信:BB营(yangyuyoudao)。

新浪育儿 BB营
推荐阅读
聚焦
  • 广告:战神刺影合击纯元宝PK
  • 广告:冰火至尊轻变精品裁决
  • 广告:精彩生活快来看
  • 广告:手机电子书免费下载
关闭评论
宝宝图库+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