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来到李定平教授安静的办公室,他正在看一本厚厚的物理学书。学校的氛围,办公室的氛围以及李定平那一身的书卷气,让采访飘出淡淡的书香,外面世界的喧嚣一点一点消失了,只剩下了这个学者爸爸和他的儿子的世界……
和倔强的儿子打“持久战”
一般来说,准爸爸对未出世的宝贝是没有特别的感性印象的,但是“倔强”的个性成为李定平对未出世儿子的深刻印象。这让他提前认识了儿子李其翰的小脾气,也让他日后在儿子的“倔强”面前颇有心理准备。
“我感觉他和其他小孩不一样,性格非常倔强。一般胎儿都是5、6个月开始动,但是他胎龄4个月的时候,就在妈妈肚子里面非常厉害地踢妈妈,好像一定要踢到某种程度才肯罢休似的。出生后8个月就会走路了,大概就是在妈妈肚子里面把脚劲练出来了。”这样的“倔强”让李定平充满自豪。
出生以后,儿子的倔脾气给爸爸带来了“无奈”。小其翰是在台湾出生的,台湾的
医院对于新生儿有专业的护理任务,婴儿可以在医院住1个月。小其翰3个星期后回到家,因为在医院吃惯了牛奶,不再接受母乳了,他想喝牛奶的时候,如果喂得稍微晚了一点他就不喝了,会一直哭……
现在长大了,倔强的脾气表现得更充分。不过这时候的倔强,更多的是得到爸爸“无声的惩罚”。面对儿子的倔强,李定平绝不会宠他,但也不会动用武力,而是“要打一场持久战”,“他坚持多久,我就坚持得比他还要久。比如他从一些顽皮的小朋友那里学了脏话,我会告诉他那是错误的,但是他还要说,我就用‘不理他’来惩罚他,坚决不妥协。”
培养勇敢精神是爸爸的“专利”
儿子很顽皮,到处撞,不是这里磕个包就是那里碰破皮。但是李定平依然不限制儿子到处蹦蹦跳跳的自由,只是在有可能发生危险的时候,在一旁提醒他、看着他。“不能因为危险就完全阻止孩子玩那些游戏,否则长大了这也不敢那也怕的,不像个男孩子。要他尽量去做想做的游戏,但要在旁边保护好他的安全。”
儿子很喜欢在外面跑跑跳跳,特别喜欢在翻斗乐里面很疯地玩,或者在外面骑他的三轮“飞车”。所以每星期爸爸都会陪儿子出去疯玩一通,尽量让他运动,接触新鲜事物。小其翰也很喜欢找爸爸玩,因为只有爸爸才能和他玩“男孩子的游戏”——他“开枪”爸爸“中弹”,每次父子俩都能玩得十分过瘾。
严厉爸爸的温柔爱子之心
男人抱孩子的时候最能体现他一颗温柔的心,尤其是抱着生病的孩子,那情景很是令人动容。
“一次儿子生病,那时才2岁多,我抱着他说,你生病爸爸很伤心,他也哭得很厉害,他似乎也很理解我的这种感情。”李定平最怕孩子生病,而儿子还经常生奇怪的病,这让他的心受尽了儿子怪病的折磨。“一次,他得了湿毒,身上起一个个血疱,大概1个多月才好;还有一次,他得了口腔病毒感染,嘴里面都是疱,1个星期都不能吃饭,只能喝牛奶。”叙说这些的时候,李定平依然流露出很心疼的样子。
孩子的心智教育很重要
李定平的夫人在一家蒙特梭利幼儿园作督导,因此家里也免不了要“执行”蒙氏教育理念。但有时由于家人多,不能在孩子教育上达成一致意见,所以,李定平觉得孩子在家受的教育没有在学校里面的好。对此他全力支持夫人。
“这种教育方式让孩子接近生活,比如他拿杯子可能会摔碎,但是碎了就碎了,用真实的生活让孩子知道这个杯子是瓷的,而瓷会碎。”在这样的理念下,小其翰被弱电“麻”过,被热水管“烫”过……经过生活的最直接“教育”,不用再强调这些危险因素,他就会很自觉地“规避”了。
“蒙特梭利对于孩子心智的培养理论,我也很赞同。我们的教育理念是:不强迫孩子学什么,而是给他很多的选择机会,这和蒙氏的教育理念是相符的。”李定平认为EQ高会让孩子更快地成熟,也更容易成功,而EQ低能IQ高能,结果往往会很糟。所以,李定平认为给孩子找一个注重心智教育的幼儿园很重要。
扮演“厉害爸爸”角色
在家里,李定平是扮严厉角色的,比如关禁闭、用“武力”惩罚等等,都是他出面,因此两个孩子都比较怕爸爸。
其实李定平很不情愿担任这一角色。“每次对他们动用‘武力’,我也不是很用力。老婆就曾说,你打那么轻,他们才不会听呢。”一般当儿子耍赖犯错误的时候,李定平主要是靠话凶唬住他:“就是这样心里也很心痛的。”爸爸说的时候一副抱歉的样子。
爸爸歉疚的“补偿”方式
李定平工作非常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尤其是每年的两个假期经常出国,这让他心里非常内疚,因此他会用一些方法来“补偿”这份歉疚。
在国外的时候,李定平的补偿方式是通过现代网络手段与孩子沟通。每天打网络可视电话,“这样即使出去两三个月,回来后我和孩子们也不会陌生。”
买礼物是所有爸爸用来作为“补偿”孩子的手段,李定平也不例外。每次出国都会买一大堆东西回来,只是不管什么玩具儿子玩一段时间都会摧毁它,没有留下来什么。
在国内的时候,一般周末会有时间。这些周末的时间他几乎都用来陪孩子玩。
拍照留作纪念,是李定平最常用的“补偿”手段。他把所有认为有意思的时刻都用相机记录下来,这些有意思的照片,定格了那些快乐时光,成为李定平随时可以翻阅的幸福“瞬间”。
爸爸“旁观”儿子
男孩的共性
和其他的男孩子一样,总是停不下来:玩游戏、“拆”玩具、玩电脑游戏、听妈妈讲故事。
喜欢和姐姐竞争
很多时候会处于一种竞争的模式:两个人比着争妈妈的宠,把妈妈当成一个争夺的对象;姐姐坐妈妈的这边,他就一定要坐妈妈的那边。
老小“崇拜症”
现在什么都学姐姐,姐姐说一句话,他就重复说一句话,完全模仿姐姐。我想他是崇拜姐姐,因为姐姐比他懂得多。
“文学”特长
他的用词很像成人,很多时候让我觉得很突然。比如,我推门进他的小房间,他会说:“爸爸你吓着我了,怎么和鬼一样。”他喜欢唐诗,会背很多,喜欢儿歌,很长的儿歌也会背。这些我们都没有特别教他,都是在幼儿园学的。他对“文学”吸收能力很好,知道了就用。
父子档案
爸爸:李定平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
儿子:李其翰 3岁
金牛座
最喜欢的玩具:汽车、枪
最喜欢的颜色:蓝色(衣服和汽车都喜欢选择蓝色的)
最喜欢的食物:巧克力、面食
最喜欢的运动:滑梯、骑车
最喜欢的游戏:网上游戏
编辑:任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