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好态度好习惯造就好人才

http://www.sina.com.cn    《冯德全早教方案10:用对方法教孩子》 

  凌志军简介:人民日报社主任编辑、著名记者。没有读过中学和大学的他却以《追随智慧》 《联想风云》 《中国的新革命》而成为畅销书作家。他探讨、研究微软亚洲研究院30个“微软小子”的成功之路,于2003年所著的《成长》,在众多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中引发了极大共鸣,改变了许多人对教育的看法和他们的命运。在《成长比成功更重要》中,他通过一系列关于成长、教育的故事,试图向家长、老师、学生们说明一个问题:既然我们无法改变教育,那就改变对它的看法。

  凌志军如是说

  许多人没有走向成功,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天生不够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失去了“我自己”。他们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使用聪明,而是按照别人的标准去使用自己的聪明,这就使他们的聪明投错了方向,最终导致了结果大不一样。我研究的这些事业有成的人,追溯他们的成长道路,可以明显地看到,他们不仅关心哪些事情是必须做好的,而且更关心哪些事情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哪些事情是真正适合自己做的,哪些事情是绝对不能做的。他们无一例外地都在自己想要做和适合自己做的事情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你的孩子聪明吗?

  死啃书本的孩子能成才吗?

  你的孩子会运用知识吗?

  你知道怎样才能培养一个聪明的孩子吗?

  好孩子也不快乐,你知道吗?

  好孩子也是矛盾重重、毛病重重、危机重重,你相信吗?

  孩子的学习动力在哪里?

  如何才能使孩子走向成功?

  ……  

  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畅销书作家凌志军。没有想到,并非专门从事教育工作的他,居然对教育有着这么深的研究。请看他的最新、最切近现实的教育观——

  死啃书本啃不出杰出人才

  记     者:人人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像“微软小子”一样聪明,可在现实生活中,像他们那样聪明的人为什么只是极少数?

  凌志军:科学研究表明,我们的大脑表层被至少140亿个脑细胞覆盖着,数量巨大。这些脑细胞中真正与智能相关的,只有大约5亿个。在普通人那里,它们被叫做“智力”;在生理学家那里,它们被叫做“神经细胞”,也叫“神经元”。

  无论是黄种人、黑种人还是白种人,无论是高考状元还是落榜者,无论是博士还是文盲,无论是天才还是普通人,只要经过健康的发育过程,他们大脑里的“神经元”数量是没有什么差别的。

  既然决定人的智能的“神经元”并无明显差别,人类又怎么会有聪明和不聪明之分?

  按照张正友的解释是:“人的聪明不是靠神经元,而是靠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张正友是毕业于巴黎第十一大学的博士,现在是微软研究院的研究员。他的业余嗜好之一是研究人脑的生理结构。他的观点是:“中国人有句俗话叫‘三岁看老’,这是因为人脑的神经元在3岁之前就开始连接。你的神经元之间能不能很快地形成一条宽敞的通路,与你受的教育、接触的东西有关。有些通路,你不断地使用它,它就加强了;你不使用它,它就萎缩了。”

  生理学家们的研究结果,似乎证明张正友说的不错。大脑并不是由互不相关的单个“神经元”堆积在一起的。事实上,“神经元”纠缠在一起,互相伸展,构成复杂的回路,它的形状犹如一棵棵枝杈繁茂的树,所以生理学家把它叫做“神经树”。人的智力的差距,与“神经元”互相纠缠伸展的速度和复杂性有关,而“神经元”的生长和连接,需要外部因素去激活。

  然而我们大脑中的“神经元”还有另外一个特征,无论你是否激活它,是否发展它,它都会新陈代谢,都会死亡或者新生。实际上,我们每天睡觉的工夫,就会有至少10万个脑神经细胞死去,可我们还从来没有使用过它们呢。

  这个事实令人沮丧:大多数人一生中只使用了自己大脑中10%~15%的“神经元”。当然,这一事实也令人激动。因为,你只要把沉睡着的“神经元”唤醒1%,就能让自己的智力出现飞跃。如果你能把“神经元”的使用率提高一倍,比如说达到30%,那你就变成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那样的天才了。

  “微软小子”“神童”张亚勤对大脑也有研究,他说:“人的大脑隐藏着无限的可能性,同时它又有自己的结构。”“你记住了这个就要把那个忘了,这是记忆选择。好的教育方式是让你记住最重要的东西,不好的教育方式就是让你记住很多不重要的东西。比如做很多习题,做好几遍甚至几十遍,这就是让大脑僵化的过程,到最后连自己也糊涂了。”

  从他们的研究可以看出,普通孩子没有达到本该有的聪明,一是没有外部因素去激活,二是没有受到真正好的教育,三是没有唤醒自身的潜能。

  记    者:很多家长都喜欢把那些埋头啃书本的孩子标榜为好孩子。根据您的研究,那些死啃书本的孩子日后真的能成为杰出人才吗?

  凌志军:我们先来看看日后的杰出人才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吧。

  张亚勤说:“学习的关键不在于你记住了多少,而在于你理解了多少。理解最根本的定义,其实就是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而不是相反。所以,我觉得,你把时间花在什么上面是很重要的。你的脑子里装了那么多没有用的东西,那些有用的东西就找不到了。现在的中小学教育,有用的东西无非就是那几样。你不用花很多时间去思考那些复杂的问题,只要理解那些最基本的原理,脑子里非常清楚,这样你的大脑的单位面积里产生的压强要比别人高得多,你花的时间是别人的1/10,但是你弄清楚了最重要的东西。”

  “微软小子”童欣也说:“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我就不会像从前那么卖力地读死书。我不会仅仅为了分数就拼命去学那些我不感兴趣的课程。我可能只让它及格就够了。我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学一些课本以外的东西。我会培养自己的兴趣。我要读更多的书。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我会更自觉地去掌握学习的方法,而不再只是灌输知识。现在看来,我的知识还是太死。这样的知识积累得越多,大脑就越是不能进入特别活跃的状态。我现在才懂得,死记硬背的人聪明一时,寻找方法的人聪明一世。

  “如果有机会重新上学,我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书,因为我已经明白,最重要的不是记忆,而是理解。你对你所学的东西要有一个理解,就像我爸教育我的话‘你要用脑子来干活’。用简单的重复来掌握知识,可能是最笨的方法了。”

  他们的经验表明:杰出人才不是死啃书本啃出来的,而是好的方法、好的态度、好的习惯造就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父母  方法  态度  习惯  家庭教育 

企业服务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