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自制力、自觉性差
有不少父母抱怨:孩子放学后,不写作业,而是先玩;有的孩子一边玩一边写作业,总要父母在一旁督促才行;还有的孩子上课总是控制不住自己,不是东张西望不专心,就是爱做小动作。对这样的孩子,老师经常批评,父母也总是责骂。批评和责骂以后仍不见效果,于是,这些孩子被老师打入了“另册”,父母也为此头疼不已。
为什么这些孩子的自制力和自觉性这么差呢?心理学家们研究发现,那些胎位不正、剖腹产、难产的孩子由于大脑中枢功能发育不足,更容易注意力不集中,易兴奋,活动量大,自我控制能力差。要改掉这些孩子的毛病,应进行专门的训练和调整。例如,拍球、跳绳、滑梯等训练,这些训练看起来像玩,实际上是训练孩子不断地用大脑指挥自己的眼、耳、手、脚和躯体等进行协调一致的运动。而这些训练的效果与玩游戏机、电动汽车、唱卡拉OK等活动是不能相比的,后者是加强孩子的参与能力,而前者是从根本上提高孩子自觉性与自制力的手段。
还有一些孩子缺乏自制力和自觉性是由于出生后运动量不足造成的。孩子小时候老让父母抱着,缺少充分地练习翻身、爬行、掌握平衡和协调等活动,使得孩子大脑中枢对躯体的控制能力得不到充分地发展。其实孩子的自制力和自觉性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后天的培养和训练。它的发展进度并非人人一致,而发展的快慢与父母的教育方法正确与否是非常有关的。
所以,孩子的自觉性与自制力的表现体现着父母教育的是否成功。有的父母的教育方法是放任自流,认为孩子长大了就自然会好,殊不知,一棵在狂风暴雨中长大的小树是需要有一个强有力的支撑点才能让它们长直成材的。还有的父母对孩子严加管教,控制得非常严,结果孩子没有学会自制,而是依赖“他制”,一旦父母控制不到他了,他就非常自由散漫,为所欲为。所以,正确的做法一是从小对孩子进行科学的训练,二是要对孩子正确地管教。
不愿意写作业
做作业不仅能帮助孩子巩固学习过的知识,而且能培养他们独立完成作业、计划安排时间、约束自己和承担责任的能力。但是,有些孩子就是不愿意完成作业,回家以后先想着玩,把作业拖到很晚才完成;还有的孩子喜欢边写边玩,极易受外界的干扰,非得在父母的不断督促下才去做。有些男孩子特别不愿做语文作业,有些女孩子却不愿意做数学作业,不爱动脑筋;有些更严重的孩子干脆就不记得老师留过作业。这些问题让父母十分头痛,只好采取打骂的方式。打骂有时还真见效,但时间长了,孩子被打疲了,问题还是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有些孩子还产生了撒谎、厌学等更严重的毛病。
分析孩子写作业困难的原因,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在写作业时感到吃力,是因为对老师所讲的内容理解不够,跟不上老师的讲课进度,这些一般是智力问题,可以通过智商检查来了解孩子的问题。而有些孩子是智力正常,甚至优秀,但注意力不集中,大脑老是处于兴奋状态,所以,上课时不好好听讲,写作业时坐不下来,很难坚持独立做完一件事。这就需要进行注意力集中的训练,来帮助孩子改善大脑中枢神经的调节功能。有的孩子脑与手的协调性差,脑子想的是一回事,手上动作是另外一回事,所以,就会出现动作磨蹭拖拉、写字颠倒、计算粗心、写字出格等问题,往往有这些问题的孩子特别不爱写字。不爱看书上的字,经常眼酸、头疼的孩子一般来说是视力发育不良;而听觉发育不良的孩子则会有老师的话听而不闻,忘记所留的作业等问题。
上述问题都是孩子学习能力发展不足造成的,有先天和后天的原因,有些并不是孩子的学习态度有问题,父母要酌情处理,了解孩子究竟是在什么环节上出了问题,然后再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治。
如何提高学习效率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学习效果就好,要提高学习效率,就要先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在休息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父母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孩子们几乎没有时间自由自在地玩耍。有个孩子叫小龙,天资聪颖,父母觉得光在学校学习还不够,又给他报了电子琴、钢琴、绘画、作文、围棋等等学习班,结果这个孩子患了抽动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还有个孩子已经上了数学奥林匹克班,父母又给他报了物理奥林匹克班,孩子不堪重负,患了强迫性思维症,只好停学休息。所以,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了学习。
另外一种情况是孩子学习能力有障碍造成的学习成绩差,但是父母不了解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提高学习能力,而是更加限制孩子的娱乐时间,整天逼着孩子学习,孩子一看到书本就头疼,故意磨磨蹭蹭,你看他一天到晚坐在那里,实际上一点也没有学进去。当心理医生建议父母让孩子参加提高学习能力的心理训练时,父母又因为孩子写作业慢没有时间而不让孩子参加,结果形成恶性循环,孩子的学习障碍问题,总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为什么心理训练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呢?例如:旋转圆筒的运动,训练了孩子的前庭平衡功能,对注意力集中、记忆力很有好处,拍球、跳绳的协调性运动,对提高孩子的自制力有益。但是,这些活动看上去像在玩,所以,父母都不愿意让孩子做这些活动。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心理感受:一看到孩子在玩,而不是在写作业心里就很不高兴,他们总希望孩子不仅能够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还要自觉地多学多练。可是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而且,心理学家早就研究发现,游戏是孩子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通过游戏,孩子的语音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抽象逻辑能力等将得到发展。那些缺乏游戏训练的孩子,尽管认字和算术能力挺好,但对自然和社会常识的了解甚微,智力活动的广度和灵活性较差,自理能力差,上学后这些缺点更加明显,在语文课上分析和理解能力差,在数学课上不会举一反三和灵活多变,缺乏想象力。所以,父母不要片面地给孩子硬灌知识,而需要根据孩子的心理发育规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休息和放松,也训练了心理品质。
上面提到的小龙同学现在已经不再上那么多的学习班,卸掉了包袱,加上科学的心理训练,抽动症已经消失了。一些有学习能力障碍的孩子通过参加心理训练,写作业速度大大提高,上课注意力集中程度好了,学习能力也得到逐步提高。
学习上粗心大意咋回事
许多父母发现,孩子的视力、听力都正常,但是在学习上却经常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现象。例如:读书时丢字落字、错行错认;做算术时把加当作减;抄题老出错;写字时偏旁部首颠倒,写字出格;看书容易眼酸,对看书写作业不感兴趣,经常忘记做家庭作业,经常听不到别人对他说的话。父母见状,总是训斥孩子:你的眼睛、耳朵长哪儿去了?他们认为此现象是孩子学习态度有问题。其实,有许多孩子是由于视觉、听觉功能方面发展不健全造成的。
神经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的视觉功能并不像成人那样能够稳定地、全神贯注地看一个对象,他会有不同程度的视觉跳动,因而,他们更爱看变动的物体,如卡通片。随着年龄的增长,活动的增加,他们逐渐能够“盯住”某个物体,视觉振动现象也慢慢减少,能够上下左右自如地移动目光。但是,由于现在许多孩子在早期发育时活动量不足,比如爬行不够,手眼协调差,造成视觉不稳定。另外,由于孩子看电视、玩游戏机过多,眼睛长时间收到不稳定光源和画面的刺激,也影响了视觉的发展,还容易诱发眨眼、抽动、癫痫发作。而自然光是最稳定和柔和的,所以,孩子应该多在自然光下活动,少受电视屏幕的光源刺激。听觉的发展与视觉一样,需要早期良好的抚育环境,充足的活动量。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视觉听觉不好而对他们大喊大叫,这样只会形成恶性循环。应该求助于心理医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训练,例如,脑、手、眼、耳、身体协调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