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不能忽视对“好孩子”的教育

  好孩子身上会有更多值得赞扬的优点,比如懂事、有礼貌、学习认真、各方面能力强等等。但是,在他们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弱点,其中有些毛病深及心理和人格,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如果一对父母有一个在学校里学习好,当小干部,在亲戚、邻里圈子里人见人爱的好孩子,其内心深处的满足和欣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知家长想过没有,好孩子也会有自己的问题。我在长达几十年的青少年工作实践中发现,好孩子身上发生的成长问题并不比所谓的坏孩子少,而且因为家长的疏忽,这些问题对发展带来的伤害不仅严重,而且长远。

  毋庸置疑,相对而言,好孩子身上会有更多值得赞扬的优点,比如懂事、有礼貌、学习认真、各方面能力强等等。但是,在他们身上,也会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带有共性的弱点,其中有些毛病深及心理和人格,必须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一般说来,好孩子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价值判断、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三个方面。

  第一,价值判断。

  在价值判断上,在学校长期处于“领袖”地位、在家里总是受到表扬的孩子,容易形成不正常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群体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孩子在其中不仅要学会领导,也要学会遵从。孩子在群体中长期处于服从位置,特别是曾经长期受到暴力压制的孩子,可能会形成压抑、懦弱、胆怯等个性品质;而在群体中长期处于命令、领导位置的孩子,则可能会形成专横、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倾向和价值倾向。而且在幼年时形成的这些特征很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一些家长也可能会常常在自己做“小干部”的孩子身上看到过分自我、不尊重他人的种种表现,比如通过孩子的言谈举止可以了解到,孩子不能平等地对待学习不好或是调皮捣蛋的同学、在同学中指手画脚、过分地自信、自恃、总爱管别人,甚至滋长一种“小少爷”的习气,动辙对其他同学吆五喝六。长此以往,就会逐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凡事以自己的好恶、自我的标准为判断尺度,这对一个人立足社会将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第二,心理状态。

  在心理状态上,好孩子易患的毛病,第一是骄娇二气,因为长期受到老师和家长的宠爱,听到的尽是赞美和表扬,很少会被人提醒和敲打,不少好孩子不自主地滋长了一种傲气,听不进半点批评,与同学相处不时表现出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有些很受老师喜爱的小干部在同学中并没有多少威信,除了个人表现的因素外,主要原因就在于这些小干部不能平等待人,举手投足之中,把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准老师”,而不是普通学生。

  好孩子易患的第二个毛病是不大容易经得起挫折,面对前进路上的坎坷和挫折时表现脆弱。就像一株花草一样,经常的、一定程度的风吹雨打往往会使它更茁壮、更挺拔;而未经历过任何风雨的植株,一场风雨就可能是一次毁灭性的打击。一些被俗话称之为“说疲了”的孩子,固然可能会对批评不以为然,但从另一方面看,他们经受批评和打击的耐受力可能会比一般人更强。在人的成长道路上,打击和挫折是必不可少的经历,而好孩子们很少受到批评,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很少经受打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差。

  第三,行为方式。

  在行为方式上,一些好孩子过早地走向世俗化。由于当干部,由于经常地从事主持会议、大会发言、与各级领导交往等普通学生身份以外的活动,一些好孩子过早地沾染了“官气”:有的过于成熟,说话办事极具成年人色彩,完全丧失了童心和童趣;有的过于乖巧,日常生活中学会了看大人眼色行事,会说大人爱听的话,甚至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有的过于拘谨,被好孩子、小干部的外套束缚住了手脚,一举一动忘不了自己是好学生,是小干部,孩子的活泼、真情、创造力、个性都被这种所谓的身份感压抑住了。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好孩子都一定会有上述这些缺陷,但从整体上分析,上述这些问题有很大的出现机率。因为社会、学校、家庭对这个问题的忽视,好孩子问题的反映越来越多,已经日益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现象。

  应该看到,好孩子的这些缺陷对他们的成长发展影响极大,特别是今天的孩子将要面对的是21世纪飞速发展、日益复杂的社会现实,一个人心智的发展,特别是心理素质的发展将直接影响他的生存状态。由于我们社会在儿童评价体系上的正统和相对高度一致,家长和教师都极力引导孩子向“好孩子”的目标进发,这必然使“好孩子”的问题愈发突出;另一方面,无论是社会、家庭、学校,还是儿童组织,都尚未把“儿童领袖”培养教育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对儿童群体中儿童发展的研究和实践都很欠缺;再一方面,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在如何发挥儿童的自主精神问题上仍然存在着误解,常常把单纯的放手使用小干部就误认为是发挥了儿童的自主精神,忽视了对儿童创造力的启迪,忽视了对小干部平等意识和为他人服务精神的培养。所以,家长也必须认识到自己在培养孩子过程中应该担负的重要责任。

  对于“好孩子”的家长来说,要高度重视对“好孩子”的培养教育,要把这一问题提到家庭教育的日程上来。为此,以下建议可供有一个人人都夸的好孩子的父母参考。

  第一,关注孩子在同龄群体中的位置和感受,这里所说的同龄群体包括同学,也包括邻里、亲戚等范围中的同龄人,还应该包括在一些临时性群体、陌生人群体,经常就这方面的问题和孩子聊聊天,指导他去体会在群体中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和行为方式导致的不同结果;

  第二,对孩子在当干部及社会活动中表现出的成熟和才能持小心谨慎的态度,对此给予有限度的肯定,小心地对待孩子面临的各种出头露面的机会,注意在才能后面隐藏着的心理和品格;

  第三,经常和孩子谈心、沟通,通过讲一些前人的故事、帮助孩子分析所经历的人和事等形式,有意识地向孩子传达一些观念,如平等、服务、奉献、合作、关注、爱心等等,经常地帮助孩子做到心中有他人;

  第四,以身作则,在日常生活中时时注意到要关心他人、平等待人、服务社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要经常带孩子主动参加一些公益性的活动,并注意孩子身上可能表现出的功利主义倾向;

  第五,不时帮助孩子自己认识身上的弱点和毛病,使其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能够清醒地对待外部的肯定,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儿童自己认识、分析自己,千万不能一味地指责孩子,把大人的判断和认识强加给孩子;

  第六,正视、甚至“制造”生活中的难题,创造机会让孩子们去体会挫折,这并不是指对该考100分而得90分的责难,而是让孩子在做人做事的实践中,有机会遇到问题、遭到阻隔、体验到困难,磨练他们的意志,并且能够以正常的心态去面对这种挫折,并能以良好的心态去战胜困难和挫折;

  第七,有意识地指导孩子的人际交往,经常地了解孩子与其他同龄伙伴的关系,在人际交往目的、交往心理、交往品质、交往技巧等多方面进行具体指导,特别要重视孩子在同龄人际关系中的心理状态和表现出来的品质;

  第八,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全面指导孩子提高综合素质,克服单纯注重学习成绩和工作能力的倾向,重视孩子的全面心智:语言能力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视觉空间智能、音乐旋律智能、身体运动智能、人际沟通智能、个人内省智能的提高;

  第九,和孩子一起在孩子的人际关系和处事能力等方面进行“自我形象”评分,看看孩子自己的评价和父母的评价有什么不同,再仔细交流这种差异。在人际关系方面,可列出如下项目:待人诚恳、乐于帮助他人、主动关心别人、愿意细心聆听、关注他人、很高兴和别人一起聊天、游戏和共事、容易和他人相处、有自己的好朋友、愿意听取他人意见、乐于接受别人的见解、能说出自己的心事等等。

  “好孩子”的培养教育问题是个社会性问题,需要转变全社会的教育观念;需要从事少年儿童教育和研究工作的人员加强对这一问题的分析研究;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共同重视、相互配合。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同时,家长应该对“好孩子”的教育培养予以更多的关注,并付出更多的努力,唯有如此,才能让自己的孩子成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也会有助于使更多的下一个世纪的中国人拥有正常的心态。

  帮孩子走出挫折感阴影的4种途径:

  (1)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承认和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要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活,培养自信心和实际的行动能力。

  (2)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做任何事情前都应给自己定一个恰当的标准,这样,即使失败了也不会过分的失望和自责。

  (3)通过为孩子讲述克服挫折的故事告诉孩子挫折并不可怕,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克服它。

  (4)如果发现孩子将要产生或已经产生自我挫败感的时候,父母应该教他运用自我鼓励的方法来矫正。可以教他用生活中的哲理或某些明智的思想来安慰自己,鼓励自己同忧虑和痛苦进行斗争。

声明:本文由著作权人授权新浪网独家发表,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习惯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