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二岁的孩子为啥玩不到一起

  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为啥他们总是各玩各的,融不到一起?

  孩子1岁半后对外接触的机会多了,家长也更关注起孩子的社交能力,甚至常有些榕城家长有意约上也有孩子的亲朋好友出去玩,为的是让孩子多些玩伴。但这样的刻意安排,小家伙们似乎并不领情。

  “有时撮合他们一起玩,也不过是握握手、抱一抱,又各顾各地玩去了,也只有分东西吃的时候,才能把小朋友们聚在一起。”早教QQ群里的豆妈笑言。

  近日,记者也细心观察过在福州早教学校上小小班的孩子,即便经过了长时间相处,但除了老师引导的集体游戏,多数人仍然没有相对固定的、信赖的玩伴。即便是有两三个小朋友聚在一起玩,也很快会因为争抢玩具、推打等不愉快行为发生而悻悻分开。

  “而在我们的模糊记忆里,自己能走能跑后,父母就要去干活了,小屁孩们自己嘻嘻哈哈打打闹闹地玩上一整天,等到天黑了才各自回家吃饭。”俊妈的回忆让很多家长感同身受。

  相仿的年纪,不同的时代背景,如今的年轻父母多了陪孩子的时间,孩子之间似乎也多出了一层屏障。妞妈有些担心,自己对宝贝女儿太过呵护了,以至于束缚了她对外交流的欲望和能力……

  孩子之间为啥疏于交往,是因为他们没有交往的欲望还是缺乏交往技巧?是孩子发展到不同阶段的正常现象还是父母过于心急了?家长又该如何引导?……迷茫中的家长,多半是因为对孩子的不了解。看完本期这三位业内人士的细心解答,同样可以让您充电学习,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

  理解孩子

  时代环境大变样 社交更困难

  德慧泉早教中心创始人陈明兴教授感叹,现代中国社会的高速变化、普遍的独生子女家庭、狭隘而封闭的生活空间都给孩子的社交能力培养带来相当大的挑战。

  过去生活节奏较慢,相互之间的关系较稳定,人与人之间的防范相对较弱,而今,相互防范的心理,加大了人与人交流的难度。

  过去普遍都有兄弟姐妹,孩子间的互动、交流、游戏都是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能学习和培养的。而今独生子女的玩伴成了一大问题。

  过去兄弟姐妹多,许多家庭采取“放养式”,而今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个个是宝贝,是掌上明珠,碰不得,摔不得,许多家庭采取“圈养式”。

  过去大院邻里之间开放式的较多,孩子们经常能聚在一起玩耍、嬉戏,而今独门独户的封闭式“蜗居”成了城市居住环境的主体……

  种种外界环境的改变,给今天的孩子们的社交带来了困难。万婴跟踪(福州)亲子园资深老师、高级育婴师刘丽娟则简明扼要地概括了目前影响城市宝宝社交的四大因素:

  一、与同伴交往的时间太少,也许有家长会辩解,“我每天都带宝宝出去玩”,但出去玩不等于与同伴交往;二、家长往往担心孩子在玩乐中被“欺负”,总是给予过多干预;三、孩子几乎没有比较固定的、熟悉的玩伴;四、“不会分享”,导致宝宝不能融入群体。

  了解孩子

  2岁孩子对玩具的兴趣超过同伴

  作为老师,旺婴妈妈亲子园小小班的姜媛媛一度也很疑惑:为什么孩子总是喜欢一个人玩?久了之后,她渐渐明白,其实孩子并不是不会交往,而是用自己的方式在交往。

  “2岁左右的孩子,玩得更多的是平行游戏,他们喜欢自己玩自己的,像平行线没有交点,孩子在进入3岁后才会逐渐学会简单的合作游戏,才会懂得基本交往用语。”

  刘丽娟也想告知家长宝宝同伴交往的特点,1岁前的宝宝看到旁边的婴儿时,能发出微笑及“咿呀”的声音。虽然这种接触是短暂而单向的,却是向同伴交往迈出的第一步。

  2岁前的宝宝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事物,孩子之间出现模仿性或互补性交往行为,但他们虽然一起玩却互不干扰,熟悉以后会相互观察、模仿。

  2岁后的宝宝同伴交往的回合越来越长,但主要是各自对物体的摆弄和拟作,他们是对玩具或其他物体感兴趣,而不是对同伴感兴趣,所以这个阶段还是以物体为中介的同伴交往关系。

  “对于该阶段孩子,家长不要急于或强迫孩子与他人交往,也切忌包办孩子的语言及行动,而是侧面引导提示。”姜媛媛建议家长教孩子一些常用的社交用语,如“谢谢”、“对不起”、“我们一起玩好吗”等,还可选择“过家家”、“玩沙”、“玩水”类游戏促进孩子间的交流欲望和合作意识。

  引导孩子

  从生活细节做起 帮助孩子学社交

  刘丽娟建议家长,这个阶段宝宝的活动应以家庭为中心逐渐向更大的范围扩展,让宝宝多参与小伙伴共同的游戏,接触更多的人和事。

  陈明兴则认为,孩子社交上的问题,大致受到三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一是生理的成长和性格原因;二是心理方面的障碍;三是环境的局限。无论是哪个方面的原因,家长都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下列方法来改善。

  NO.1 宝宝玩时,大人请走开

  宝宝社交行为中有“强势”必然有“弱势”。孩子可以在一分钟前打架,一分钟后拥抱欢笑。父母尽可以以一颗豁达之心看待这一现象,不要以眼前“吃亏”与否来衡量宝宝结交朋友的价值。只要没有伤害身体,父母都可以做个理性的观众。

  NO.2 积极暗示孩子与同伴合作

  家长需要通过游戏积极暗示宝宝与同伴进行合作,如:宝宝与小伙伴在活动之前,妈妈可以告诉他们“你们只有一起搭个漂亮的房子,才能得到表扬”,而不是对他们说“你们谁先搭好一个小房子,我就奖励谁”。

  NO.3 多为孩子创设社交环境

  学习分享是宝宝尽快融入群体并与之和谐相处的法宝。傍晚带宝宝一同散步,周末带宝宝去郊外或游乐场所玩,让年龄相近的孩子互相串门,或带宝宝上亲子课等,都是改善环境的一些举措。

  当然,要想让宝宝有良好的社交能力,家长自己要树立好形象,你的言传身教都在影响着宝宝。  东南快报记者 汪兰平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社交能力  培养  教育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