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序:创作的作文和应试的作文

http://www.sina.com.cn    《好妈妈教出好作文》 

  作为应试的作文,绝不会公开宣称“我是应试的”,就像坏人不会宣称自己是坏人一样。倒不是因为他刻意隐瞒,而是他往往从内心里就非常真诚地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之所以做了坏事,完全是客观原因造成的。

  再说,“好”与“坏”原本就没有绝对的标准,在一个人看来是好的东西,在另一个人看来完全可能十恶不赦。所以,任何事情总是有争议存在。

  应试作文也不会给自己贴上“应试”的标签,有时甚至会故意模糊应试的特征。即使被揭穿,也因为它身上“好”和“坏”杂糅在一起,使人很难有明确的判断。

  譬如,不少分析高考作文、中考作文的书籍,都会分析那些高分作文的立意,都会告诉你要解放思想,要大胆创新,不要落入俗套;然后告诉你,只有这样才能得高分。

  但你心里既然已经有一个高分的框框,又怎么可能跳出俗套呢?长年训练的目的,不就是为了得高分吗?作为应试的作文必然有着很强的投机性,要学会巧妙地说套话,巧妙地编框框,还要非常正确——立意正确,语法正确,写字正确,标点正确,卷面还要干净。

  只要是学生,都不会不明白作文的潜规则:你必须积极乐观,必须正义凛然,必须感恩戴德,必须表现出很有爱心,当然,错别字也是不允许的,这就叫万变不离其宗。

  那么,作为创作的作文呢?创作其实并不是很深奥的事,懒妈家的好好去参观画展,看见一个裸女很好玩,就临摹下来了,很有后现代风格。她才四岁,但是我敢肯定,等她到了十四岁,恐怕很难坐在展厅的地板上,忘情地临摹一个裸女。到了四十岁,恐怕连去看画展的冲动都没有了,因为她心里已经有了太多的成见,也有了太多世俗的目标,需要全力以赴去“奋斗”,原始的冲动就只能靠边站了。

  创作就是用手中的笔,去写内心的冲动,内心没有冲动而应题目的要求去写一篇文章,那肯定不是创作。当然,有时候一个题目也会触动内心,引发冲动,所以,也不能绝对以是不是命题作文来判定是不是创作。

  看日本的一本关于青春期的教育著作,里面引用了很多孩子的作文,内容非常广泛,写得非常真实、细致,所以被用来作为心理分析的素材。这让我很羡慕。我们这些孩子的作文,有多少能被用作心理分析呢?孩子们早已习惯了用考试的标准去写作,他们本能地知道哪些事能写哪些事不能写,也本能地知道一句话该用怎样的方式去说,他们写出来的东西,并不是自己内心真正想要表达的,而是别人希望他表达的,这种训练有素、投机取巧的作文,除了应付考试,又有多大的价值?!

  我们的学生,从小学开始,写了十几年的作文,走上社会,还是有很多人写不出像样的文章,甚至不能用文字进行基本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悲哀!

  在小学这个阶段,当作文还是一门必考科目时,我们很难指望作为创作的作文能蓬勃生长,只有极少数内心冲动和表达欲望都极其强烈的学生,才能够在这条路上走一走。但他们也会付出高昂的代价,很有可能被作为另类而逐出“好学生”的行列。

  所以,可以这么说,凡是希望孩子能跻身于“主流”的家长和老师,都会为他选择应试之路。需求决定市场,因而又可以这么说,市场上绝大部分的作文书、作文比赛、作文培训,都是为应试作文服务的。

  那么,我这本书是为“应试”还是为“创作”而写的呢?

  想起一个故事。一个贵族家里有个仆人,擅长用蜡制作各种物品,可以达到乱真的地步。于是,每次家里来客,主人都会将仆人的蜡制品和真物品混在一起,让客人鉴定,结果往往认错,客人惊愕不已,主人甚为得意。有一天,一位贵客莅临,主人故伎重演,端出一盘苹果,言明其中有一个是假的,请客人找出来。不料该客人一眼就认出了那个假苹果。主人大惊,问其故,客人曰,唯有那个假的没有一点瑕疵!

  之前的客人之所以认不出假苹果,大概因为他们都是贵族,与现实的生活离得太远,以至于不知道“无瑕不真”这样一个道理。那么,仆人如果在假苹果上故意制造一两点瑕疵,是不是就可以蒙混过关了?我想,真正具有慧眼的人,还是能认出来。因为假的终究是假的,本质上它根本就不是苹果!

  应试的作文就是那个假苹果,哪怕它再完美,也只是个工艺品!既不能用来交流思想,也不能用来解决问题。但是,既然有考试这种体制存在,作为应试的作文就有它的价值。工艺品也是很值钱的,甚至比真物品更值钱。所以,在特定的时候,不妨以做假苹果的心态去写作文。既然社会需要假苹果,那还是好好地做,这也是一门手艺,也要勤学苦练才能到手。凡是手艺,终归会有用。

  所以,我不反对很多人传授制作假苹果的方法。但是作为自己,我只能很抱歉地告诉绝大多数家长,我这本书是为那些追求真苹果的人写的,读了它,除了写出好作文,对于“作文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表达”、“表达什么”、“怎样用文字来表达”等问题,也许会得到一些启示。

  鲁 稚 

  2009年12月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