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袋鼠妈妈”的育子误区

http://www.sina.com.cn    湖南在线-家庭导报 

  “袋鼠妈妈,袋鼠妈妈有个袋袋,袋袋就是为了,为了保护乖乖……”这则广告歌因为歌词简洁明快,音调朗朗上口,成为许多孩子喜爱的歌。很多妈妈也觉得歌曲唱出了自己的心声而自称“袋鼠妈妈”。然而儿保专家提醒家长,做“袋鼠妈妈”保护孩子本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像袋鼠妈妈一样,时刻让孩子呆在育儿袋里,对孩子来说并非好事。

  误区一:

  保护过度,宝宝不愿出门了

  近日,湖南省妇幼保健院,儿保科的黄广文副主任医师接连接诊了5名不敢出门的小宝宝。这些孩子年龄在1岁到3岁之间。其中一名1岁11个月大的宝宝的妈妈述说道,去年秋冬之际,甲流流行,为了避免让宝宝染上疾病,她很少让1岁多的孩子外出。整个冬季平安度过之后,最近气温回升,春暖花开,她想带孩子出去走走,这才发现孩子出了问题。每次她抱着孩子走到门口时,孩子就表现的很不安,不是哭就是闹。一开始她没在意,依然带着孩子出了门,孩子一路上都紧紧地抱着她的脖子不放手,邻居们走过来跟她们打招呼,只要陌生人一走近,孩子就会哭。在小区的花园里,妈妈没有看到孩子兴高采列的玩耍,只奇怪孩子不是缠着妈妈要抱,就是抱着家长的大腿不敢往外走一步。如今,只要家长抱着她外出,她就会哭闹不愿走出家门。

  黄广文告诫家长,孩子不能总呆在家里,只要天气条件允许,每天要带孩子出门,0——6岁是孩子的社交敏感期,如果错过了孩子的这一敏感期,将会造成孩子的社交障碍。

  怯生是7、8个月宝宝的正常心理现象,通常会在短期内自然消失。怯生的程度和持续时间过长就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了。1岁多到3岁,甚至更大一点的孩子出现怯生现象,应引起家长的重视。家长可经常让宝宝接触他人,如上亲子园、到别人家做客等等。宝宝熟悉的大人越多,越习惯于体验新奇的视听刺激,怯生的程度就越轻,怯生的时间也就越短。

  误区二:

  溺爱过度,13岁男孩每晚要妈妈陪睡

  黄医生告诉记者,家长的过度保护还会给孩子造成许多方面的问题,比如,他碰到的一个较为严重的案例是,一个13岁的初中男孩子,在13年中从没有与妈妈分开过一个晚上,从来没有独自睡过一晚,孩子的父亲非常着急,带着孩子到黄医生处就医,黄医生诊断孩子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原因在于孩子的妈妈过度溺爱的教养方式造成的,在孩子3、4岁应与妈妈分床独自睡觉的时候,孩子因为害怕与妈妈分开,一哭闹妈妈就心软,所以与妈妈分床睡这件事到13岁还不能完成。

  黄医生分析说,有的家长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总是挡在孩子的身前,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自觉不自觉地养成了强烈地依赖的习惯,这不仅不利于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过分保护直接导致的是对孩子的过分限制,限制了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发展,更使孩子丧失了体验生活和认识自我的机会,其结果就会导致孩子的懦弱,缺乏勇气,这样的家长常被医生们叫做“袋鼠妈妈”。

  家长要学会松开保护“袋”

  “袋鼠妈妈”们常常是怕孩子吃苦受累,怕孩子生病,怕孩子受伤……于是不让孩子干这做那,让孩子逐渐养成胆小怕事的性格。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首先就要改掉大人的过分保护和溺爱。家长要注意:

  ●有意识地为孩子创造外出活动与他人交往的机会。

  把孩子从家庭的小圈子里解放出来,经常带孩子到公园和其它公共场所,让他们接触、认识、熟悉更广阔的世界。黄医生表示很多家长在外出参加聚会或社交活动时常常不愿带孩子参加,这非常不好,其实家长应多带孩子走亲访友,或去外地旅行,开阔他们的视野,并让孩子和小伙伴们在一起游戏,和大家一起参加文娱表演活动。

  ●给他们讲一些歌颂、赞美勇敢的故事和童话,对孩子进行勇敢者光荣和只有勇敢才会成功的教育。

  ●针对孩子存在的具体弱点,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锻炼和诱导。如,孩子怕生人,在生人面前不敢讲话,每当有客人来时,应该让孩子与客人接触,并锻炼孩子在客人面前讲话。这个工作可与客人讲明,并求得客人的配合;让客人有目的地发问。这样,一回生,两回熟,会逐渐改变孩子的怯懦心理。  本报记者 吴岱霞 通讯员 肖亚洲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