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今年读小学六年级,期末被评为优秀学生。朋友一高兴便给孩子买了一个两百多块钱的书包,一双五百块钱的名牌运动鞋,一部一千块元钱的手机作为奖励。
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和赞扬,当孩子取得些成绩时,适当给予他们一些奖励自然无可厚非。然而,过度的奖励不但不能起到激励孩子学习的作用,还将对孩子产生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会对孩子的价值观产生误导,使孩子养成凡事斤斤计较、讨价还价的坏习惯,干什么事情都要先讲条件、讲报酬。其次,容易使孩子把学习、生活中一切应该做的事情,统统当作“份外”的事,不给奖励就不认真去做。此外,过度的奖励容易让孩子盲目崇尚名牌,滋生攀比、虚荣、奢侈的心理,不仅分散了学习的注意力,还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有的孩子甚至用各种奖励得来的钱去吃喝玩乐,甚至赌博,从此误入歧途。
怎样才能做到科学、合理地对孩子进行奖励呢?作为家长,应该多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给予孩子健康、有效的奖励。心理学研究表明,物质奖励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会起到激励的作用,随着年龄的增加,孩子们会更在乎精神奖励。孩子们需要的不只是物质上的奖励,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家长应多激发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培养孩子的意志力。孩子某方面做得比较出色,家长可买几本好书或订份好报,鼓励其继续努力。家长们还可以带孩子去文化宫、博物馆、体育馆以及农村等地参观、学习、锻炼,让他们在与社会的接触和大自然的怀抱中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因此,家长给孩子奖励要注意策略,要量力而行,量度而行,这样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