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18个月前宝贝的心理秘密

  婴儿出生前,母亲的子宫为他提供了一个完美的生活环境:最适宜的温度和自动的营养供给,甚至呼吸也不必自己劳神,这是婴儿的安全和舒适的生活世界。但是当他与母体分离后,面对着一个陌生的世界:周围的空气温度使他感到不舒服,氧气和食物需要自己获取,这一切都使他感到自己生存受到了挑战。所以18个月前的孩子最大的心理需求是什么呢?如果这些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将会种下什么性格的恶果呢?

  从小:用哭声赢得一份安全

  18个月之前的宝宝如果得不到母亲的奶头,或者不舒适的时候,此时不能立即得到母亲的怀抱,他便感到死的威胁。因为这时候的孩子没有任何自我生存的能力,完全依赖于母亲的呵护,所以在这一阶段,生存是婴儿生命的全部目的,对母亲的依恋也就成为他的最基本的需要,如果这一需要不能得到满足,即造成了婴儿的心理伤害。

  而这么重要的需求却得不到一些妈妈的重视。如妈妈情绪不稳定,没有适应做母亲的角色,有时冷淡烦躁,有时呵护有加。或者由于工作原因不能时时守在孩子身边,有些家长甚至认为不能溺爱孩子,不能要吃就喂,一哭就抱,有意识地训练孩子按顿吃奶的习惯等等,不到时间坚持不喂奶,任凭孩子哭闹等等。

  这样的孩子不能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安全感,反而形成了一种观念:只有不断地哭闹才能得到食物和爱护、才能生存下去。婴儿一方面使出全身解数,努力地用哭闹吸引母亲的注意,从而使自己的依恋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却又为自己受到冷落而感到愤怒。母亲成为他的愉快与痛苦的同一源泉,会表现出愉快、满足与愤怒、伤心交替出现。

  长大:“索”爱无止境

  如果依恋儿的处境不能在后来的成长阶段得到改变,他们的心理发育就会停滞在依恋阶段。他们在这一阶段没有满足的心理需求,将会成为其基本的人格特征伴随其终生。成年之后,他们对依恋的需要始终存在,当他们进入了一个亲密关系时,这种依恋倾向就会突出地表现出来。比如他们在亲密关系中,会产生不满:“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总是不在。”他们对亲密接触的要求似乎永无止境,每当他们认为自己被对方忽视的时候,便会感到被遗弃,就会愤怒,就会恐惧。

  婚姻关系中、朋友关系中,他们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要求对方时时刻刻地关注,不能容忍丝毫的忽视和冷遇。他们总是在埋怨对方对自己不够关心,辜负了自己的爱,并总是试图用生气、吵闹和威胁等手段来迫使对方关心自己,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这和他们在婴儿时期用哭闹的方式来获得母亲的关心是一样的。由于强烈的不安感和对遗弃的恐惧,他们心中充满了嫉妒和猜疑,无论对方如何表白,还是难以给对方以信任。生气、哭闹、吵架、猜疑嫉妒都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归根结底,这是源于他们早年对母亲怀有的爱与恨的矛盾情感。  蓝天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键字: 心理  行为  培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