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个人也喜欢新的技术,并且很有可能会买一台IPad回家。但是每位家长在把一个新的电子产品带回家之前,必须要考虑清楚这个电子产品对孩子和家庭生活的影响。研究表明在家里使用越多的电子媒介,会导致孩子越狭小的想象力空间和家庭成员之间越来越少的交流!
——美国儿科精神科医生埃坦D。施瓦茨博士
“屏幕宝宝”,是指那些小小年纪就接触手机、电脑、MP4、掌上游戏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宝宝,那大大小小的屏幕成为他们感知世界的窗口。
请注意,本文绝对不是恐吓你把手机等电子产品扔掉,而是提醒你,别因为你的态度让涉世未深的宝宝误以为电子产品是比小皮球更高级的玩具。
从一次秋游开始说起
前几天,我和朋友们去秋游,同去的还有一个叫豆豆的小男孩,今年2岁多。当我们到达目的地后,豆豆的妈妈铺好野餐垫,拿出平板电脑对豆豆说:“现在我们可以好好地玩游戏了。”我顿时感到十分诧异,对于宝宝来说,这里(湖边的一大块草坪)可以玩的太多了。不过,我更遗憾的是豆豆的态度,对这个他不熟悉的环境也未曾流露出太大的兴趣——他和妈妈一直坐在那里玩游戏。
是什么让宝宝对这个多彩的世界失去了应有的兴趣?是电子产品,准确地说,是家长在不经意间让宝宝过早、过多地接触高科技产品。
别让“屏幕”代替了真实世界
随着科技越来越发达,宝宝接触数码产品的年龄越来越小,有的甚至才刚满1岁。为什么如此强调年龄?是因为,对于一个3岁不到的宝宝,世界才刚刚在他面前展开,需要他自发地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小手去触摸。结果,妈妈拿来一个神奇的屏幕,这个屏幕会通过动态的影像和音效指引宝宝“看这里”,“听这里”,久而久之,宝宝就变成了被动的接受者。如果有一天,宝宝认为神奇的屏幕比真实世界的吸引力更大,探索的欲望、敏锐的观察力、宝贵的好奇心和感受世界的热情可能就会被消磨掉,这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
也许,你会说,数码产品里软件是互动式的,需要宝宝的小手不停地点,才会发出声音,才会有动画效果,这是在开发宝宝的智力啊。没错,但要知道,这种互动是有限的,即使再变化多端的游戏软件,和有着无穷变化的世界比起来也是模式化的、单一的。
0~3岁宝宝,可以在真实生活中获得什么
1.宝宝在发展自己的视、听、嗅、触、味觉,这是日后认识世界的基础和途径。宝宝通过触摸去感受物体的质感;通过移动自己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同一个事物,获得空间感;通过闻出各种物体的味道,获得嗅觉;通过敲打不同材质的物体,听它们发出的声音,获得丰富的听觉。
2.宝宝获得动作能力。捏一次橡皮泥,爬一次楼梯,把牛奶倒到杯子里,都在充分调动宝宝的身体,发展宝宝对身体的控制力和运动能力。3岁之前,宝宝的智力发展与身体、动作的发展是紧密相关的。
3.宝宝获得对世界的立体感受。投一次小球,宝宝会去判断小球的运动方向;玩一次水,宝宝就感受到水的浮力;搅拌一次沙拉,宝宝就知道加点调料,食物的味道会不同。所有关于世界运行规律的感受都是在具体的操作中积累起来的。
4.宝宝获得与他人互动交流的机会。在小区绿地里闲逛,在游乐场滑滑梯,看老爷爷打太极拳,看起来都是生活中非常平常的事情,宝宝却在观察别人的表情,模仿别人的动作,进行语言交流。
宝宝的体验与感知需要大人的指引
尽管在真实的世界中,宝宝可以获得如此丰富的体验,但宝宝获得信息的方式是“一股脑地”,笼统的、不加选择的,需要家长语言的指引和描述,才能加深宝宝的印象,引起宝宝有目的性的注意。现在,回到豆豆的故事中,建议豆豆妈妈这么做:
1.收起平板电脑,改在下雨天窝在家里时和宝宝玩一玩。
2.和豆豆一起在湖边玩耍,并把豆豆看到的、听到的、接触的事物用语言描述给豆豆听。 文/徐瑞雪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