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走出分数教育的误区

http://www.sina.com.cn    《好心理 好成绩》 

  三、走出分数教育的误区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多少年分数教育下一句人人皆知的流行语。实际上,现在中国家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大都仍属于分数教育。中国家庭分数教育是中国应试教育在家教中的反映,家庭的分数教育是学校的分数教育的反映。

  应试教育把分数看成几乎是唯一评价学生的标准,它也是评价老师教育或效果的标准。这种分数教育观在家庭教育中必然使父母树立一个盯着分数不放的观点。孩子考了好分,父母荣耀,考试分数不仅成为孩子的命根儿,而且也成为父母的命根儿。

  孩子考试分数高,父母心里非常高兴,当别人问起自己孩子考试分数时,父母便眉飞色舞,情不自禁。当自己的孩子考试分数低、考得不好时,当别人问起自己孩子的考试成绩时,家长往往遮遮掩掩,情绪低落,感觉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挫折。

  有一位母亲是老师。她的儿子中考没考好,这个孩子平时学习成绩不错,在班里总是五名以内,没想到中考时数学错了两道题,一下子总分就掉下来了。知道孩子分数后,这位母亲心里非常难过,自尊心受到很大的打击。她觉得自己没脸见人。过去每当有人问起孩子考试成绩时,心情非常好;而如今碰到楼上楼下的邻居,人家问起来怎么说呢,这件事竟难为得这位母亲一个假期基本上没有出门,非出门不可了,也是很早或天黑了才出去,想尽一切办法来回避别人。她还做了几手准备,如果别人面对面问起这件事怎么办,怎么遮掩过去。

  现在的家庭重视分数教育,这是应试教育的反映。一般来说我们并不反对分数,如果考试方法科学,那么学生考试的分数在一定意义上也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反映出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合理的考试方式、科学的考试方式所评定的分数还是有相当重要价值的。

  对待目前学生考试的分数也要具体分析。一般说来,学生的考试分数高,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学生掌握的知识比较牢。我们不能说考试分数好的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必定是低能的,更不能说考试成绩不好的学生将来一定是有作为的人。

  我是不赞成“高分低能”说法的。存在几个高分低能者那是有的,但不能笼统地、一般地讲高分低能。高分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反映能力水平的。就说应试教育下,你死记硬背,也能反映记忆能力水平,何况我们现在考试也不能说全部都是靠死记硬背,不能这样讲。我们现在的考试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现在考试的分数反映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掌握情况。现在关键的问题是把分数看得太重了,这才是问题的要害。当然还要改考试的方法,使考试比较真实地反映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反映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反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果是按照这套考试模式进行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越高,那就是高分高能。

  目前,中国家庭的父母与子女谈话的最重要的主题是学习,是考试成绩、考试分数。父母经常向孩子询问的是孩子考试成绩怎样,而孩子经常向父母汇报的也是考试成绩怎么样。应该说父母关心孩子的考试成绩是正常的,问题在于我们现在的父母把精力和兴趣主要都集中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而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被忽略了。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应该说家庭教育包括做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教育。由于我们的父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分数教育上,因而对做人教育、个性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与创新教育忽略了。

  一位40多岁的妇女退休了,她说:我内退的目的就是在家把孩子的生活管好,帮助孩子学习,让他能考高分,我退休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我孩子的分数。

  有一位母亲对儿子讲,只要你考试名次在班里排前五位,妈妈就喂你吃饭,一直给你喂到上大学。

  一对夫妻在讨论孩子成长情况时,爸爸说,这孩子不太懂礼貌,对大人和同学说话都没礼貌那怎么行呢。妈妈马上辩护说,只要孩子学习好,考试成绩好,礼貌不礼貌是小问题,有礼貌又怎么样呢,有礼貌考不好也没用,上大学看你分数,你过不了录取分数线再怎么礼貌也只能是落榜。这位母亲说,不要管太多了,管好他的学习最重要。要抓住重点,重点突破,想让孩子又讲礼貌,说话又文明,全面出击什么也做不好。

  一名高一的学生在解一道数学题时,用自己想出来的方法解出了这道题,答案与书上的答案一样,但解题模式不一样。他很高兴地告诉了爸爸,爸爸却说:“可不要这样做,你现在做练习的时候,老师可能判你对,到高考就可能扣你分,书上怎么讲你就怎么做,老师怎么讲的你就怎么做,你不按老师的要求做,不按书上的要求做,高考要吃大亏的。”

  作为家长,引导与帮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也是应尽的义务,但是,作为家长应该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教育孩子怎么做人,怎么发展自己的个性,怎么培养孩子的健康心理,怎么培养孩子的创新精神。不能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几乎都用在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上,都用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