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家长要身体力行

http://www.sina.com.cn    《好心理 好成绩》 

  中国传统家教提倡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中国人民几千年家庭教育经验的总结,是光荣传统。

  父母的任何言行举止都会通过模仿与感染的心理机制传给孩子,并可能成为孩子的习惯。

  模仿是人的特点,是少年儿童的心理特性。就是仿效别人的言行、举止与行为而使自己产生相类似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模仿是人类社会学习的重要形式,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一般说来七八个月的婴儿就会开始模仿成人表情与动作,稍后就开始模仿成人的语音。在家庭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引导幼小的孩子模仿父母的优秀品质与行为,模仿父母的良好习惯。

  孩子的模仿种类,通常分为模仿动作、模仿表情、模仿语言。

  所谓模仿动作就是重复仿效别人的动作,特别是成人富有生动性和戏剧性的动作,更容易被幼小孩子模仿。比如有的孩子走路的姿势和自己的父亲或母亲几乎完全一样;有的孩子说话的样子、思考的样子和父母一样,等等。

  模仿表情是效仿他人的表情。一位父亲和人说话时经常眨眼笑,眨一下眼,嘴笑一笑,他的女儿也逐渐从她爸爸那里学会了,和同学或别人说话时也眨眼笑。

  模仿语言就是效仿别人的语言。不少孩子说话口气和他(她)的父母特别是和他(她)的母亲有很多相同之处。比如说:有的母亲常说,越烦你有什么毛病,你就越有什么毛病。孩子也跟着模仿,对别的孩子也说:越烦你有什么毛病,你就越有什么毛病。这就是一种语言的模仿。

  在孩子的心理发生发展过程中,年龄越小模仿能力越强。他们能模仿良好的动作、表情、语言与习惯,也能模仿不良的动作、表情、语言与习惯。因此,父母的语言、表情、动作与习惯对孩子的语言、表情、动作和习惯将产生重要的影响。父母以身作则,使自己的良好语言、行为与习惯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孩子在家庭生活的早期模仿自父母的良好行为、良好动作、语言表情与习惯,对以后孩子的成长将发挥重大作用。

  在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中,人的时装、发型等都是模仿对象。父母良好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生活习惯,必将陶冶孩子的情操,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父母不良情绪与不良习惯必将通过模仿机制让孩子从小就有一些和家长一样的坏毛病。

  模仿分为无意模仿和有意模仿。越是小的孩子无意模仿就越多。有的父亲总在抠鼻子,他的子女模仿他的动作,结果也经常抠鼻子。有人说这是遗传,不是,这是后天模仿而来的。儿童的模仿大多是无意模仿。

  我们现在重视学习成绩的结果,重视考试的分数,但忽略孩子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个好习惯的形成对人终身有益,一个不良习惯的形成对人终身有害。有些习惯甚至会直接影响考试分数高低。

  我建议,父母要像重视孩子学习成绩那样,重视培养孩子好的习惯。良好的习惯使人在工作中省时、省力,减少错误,提高效力,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使工作井然有序,都会提高工作效益,提高工作质量。例如有人有珍惜时间的习惯,有人却养成了浪费时间的习惯。人们常说时间就是金钱,在知识经济时代,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的价值远远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父母要用自己的良好习惯去影响教育孩子,使孩子从小养成爱劳动习惯、讲卫生习惯、诚实习惯、礼貌习惯、负责任习惯。要努力引导孩子克服吃零食、不卫生、马马虎虎、办事不认真、说谎、说脏话的坏习惯。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