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使孩子学得轻松愉快?

http://www.sina.com.cn    《培养后劲十足的孩子》 

  5岁前的孩子,要不要进行文化教育?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有专家大力倡导婴幼儿文化教育,主张孩子不会说话就应接受文化教育,孩子的文化教育越早越好;有专家坚决反对过早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认为5岁前的孩子没有接受文化教育的必要。比如法国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甚至反对12岁前的孩子接受文化教育。

  到底该不该对幼儿进行文化教育?不能一概而论。有的孩子天生对书、对文字感兴趣,小小的就想读书、识字,父母压抑孩子的天性,非让孩子5岁之后才学文化,这不是白白贻误了孩子的学习好时光吗?可有些幼儿对数字,对外语不感兴趣,看到书本就跑开,父母非要把孩子拉回来,摁在书桌前学知识、学文化,孩子人在家里念书,心却在外面玩耍,这样的文化教育,对孩子有价值、有意义吗?孩子能记住、理解父母所教的知识吗?

  什么时间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这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以任何专家学者的观点为准,只能以自家孩子的实际情况为准。孩子对文化知识需求早,阅读意识早,则早进行文化教育;孩子文化需求晚,阅读意识晚,则晚进行文化教育。当然,早晚都是相对的,早不能早到孩子对现实生活毫无理解、认识,晚也不能晚到孩子上学了还对文字、符号毫无知觉。

  幼儿园的孩子,需接受运动教育、游戏教育、社会交往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境卫生教育、生活自理教育、爱国爱家爱师爱友情感教育,至于该不该接受文化教育,怎么接受文化教育,这是需要探讨、研究的问题。在我看来,好的文化教育,不在家里,也不在教室里,而是在现实生活里。

  父母带孩子走亲访友、走街串巷、开车坐车游玩,到超市、商场购物……都是对孩子进行文化教育的好时机。孩子到一个地方,接触一些亲人、熟人,看到一些站牌、标牌、广告牌,不可能对这些跟他生活密切相关的地名、人名、站名、招牌名毫无兴趣——孩子和一个地方的人、地、物发生关系,必然和这个地方人、地、物的名称、符号发生关系。孩子到一个小区,需认得这个小区的名称;孩子进公园,需认得公园的名称;孩子进商场,需认得商场的名称;孩子买玩具,需认得玩具的名称;孩子看电影,需认得所看电影的名称;孩子买零食,需认得所买零食的名称……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一次两次能完成的事情,而需要长期、反复进行,功到自然成。

  行进中的文化教育,有一个过程和先后次序。孩子最先认识、记住的必然是跟他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事物的名称,比如男厕、女厕,他不认识,就不知该进哪道门;再比如东南西北几个字,在哪儿都能听到、看到,孩子天天接触这几个字,久而久之就认识、理解这几个字了。孩子的识字会经历一个从听到看到说到认到再到写的过程。孩子听都没听说的字,最好别学别认;孩子经常听、经常看、经常说的字,可以早学早认。比如,孩子生活周边的街道名称、公交站牌名称、标志性建筑名称、商场市场名称、医院学校名称、餐馆旅馆名称、经常活动的场馆名称等等,可以早学早认。孩子认识这些字,就像认这些实物一样简单、自然。因为,这些字和这些实物是一体的,孩子认得这些实物,自然就认得这些实物的标牌、名称。

  孩子有了一定的生活基础、年龄基础、识字基础,可以由近及远、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慢慢扩大识字范围。刚开始,孩子或许只认得家庭周边的几个字、几块牌子;慢慢地,孩子听得多、见得多、说得多,认的字和牌子会逐渐增多。他们的生活就会越方便,快捷。孩子从这里认到那里,从大字小字,从简单的字到复杂的字,一点一点认下去,认到学龄前,也不是一个小数字。

  当然,孩子认大街上的字,和认书本上的字一样,不能一厢情愿、急于求成。孩子对街名、地名、人名、招牌名称没意识、感觉,父母不用急于要求孩子去认这些字。孩子听多、见多、说多了,对周边的环境比较熟悉了,知道每个单位、每个地方、每条街道的名称了,就可以慢慢去认这些单位、地方、街道的名称了。

  人生来是会学习的,学习是人的本能。孩子需要学习,但学习不能成为一件苦差事,特别是对于学龄前的孩子,学习更不应成为负担、压力。

  怎么能使孩子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有效呢?行进中的学习,可谓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一,行进中的学习没有硬性规定,孩子不知道这是与书本知识相对应的学习,孩子对某些字、某些牌子感兴趣,走过、路过,留点心思,就记住了,成为一种条件反射,走到哪儿,哪儿的信息就会呈现在眼前。

  第二,行进中的学习没有文字的抽象感,孩子一开始就把实物、文字及文字的含义结合起来理解、学习,孩子不厌恶生活中的实物,就不会厌恶与实物相对应的文字。孩子知道文字的含义、用途了,就不会把文字、文化的学习当成一件苦差事。

  第三,行进中的学习一点不机械、不呆板,孩子听得多、见得多、用得多,自然就知道知识、学问的变化和运用。比如,同一个词会有不同的运用:在五金杂货店,“工具”代表斧子、锤子、钳子等;在书店,“工具书”代表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等;在文具店,“书写工具”代表纸、笔、墨、砚等;在行进路上,“交通工具”代表火车、汽车、自行车、三轮车等。这样的学习不是死记硬背,孩子学得活,用起来也会非常方便、灵活。

  第四,行进中的学习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心健康。关在家里的学习,对孩子的视力和身心健康是不利的;户外的学习,孩子边走、边玩、边学,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和身心健康。

  行进中的学习,是不是只有语言、文字学习,没有数字、计算学习呢?当然不是。大街上同样具有许多的数字,公交车站、商店商场就有许多的数字,每个数字都含有一定的意义,带孩子乘公交车、逛商场,可顺带教孩子认阿拉伯数字。广场、公园都有台阶,带孩子爬台阶,可顺带教孩子数一数台阶。

  孩子能识数、数数了,可给孩子一些小钱,带孩子逛市场。问孩子买一件东西花多少钱,买两件东西花多少钱……孩子从兜里拿出钱来,学的是减法,所卖的东西一件一件加起来,学的就是加法。孩子有了加减的概念,可带孩子批发冰棍,批一根是多少钱,批三根五根、十根八根又是多少钱?孩子有了乘的概念,可给孩子十元钱,让孩子买五个两元一个的羽毛球。经常带孩子买东西,让孩子参与买卖计算,会使孩子很容易学会简单的四则运算。

  简单、有效的算术学习不在书本里,而在日常生活里。孩子没有数的概念的时候,不要急于教孩子数的运算。孩子能够简单的加减运算了,才能慢慢过渡到简单的乘除运算。

  行进中的识字不是一件苦差事,行进中的算术也不是一件苦差事。生活是怎样的,孩子的早期教育就应该是怎样的。“生活即学习”,“生活即教育”。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分享到: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