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代,“拼”字正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时尚字符,拼吃、拼玩、拼唱、拼车……有人称之为“拼团时代”,如今连养孩子也可以“拼”了。
几对父母组成一个小圈子,每到周末或者节假日,将几家孩子来集中起来,由其中一对父母轮流照看,这就是目前兴起的“拼养”。在一项400多人参与的网络调查中,大约有七成参与者愿意参加“拼养”。
虽然受到不少年轻人的欢迎,但另一方面,对于拼养,也有很多人持谨慎态度。著名社会学家,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说,这说明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得开、放得下,观念开放,拼养对孩子来说有一定的好处,但也要慎重,抚养孩子不仅是义务和责任,不是吃饱穿暖,不摔跤就可以,还需要有亲情的培养。
【拼养的得失】
“孩子有玩伴,不再是孤单一人,家长也能有休息时间,不必把全部的时间都绑在孩子身上”,看起来似乎是双赢的选择,然而,即便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也应该慎重衡量得失。
夏学銮说:“几个小孩一起照顾,对小孩子来说,可以培养社会意识、平等意识。现在的小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没有兄弟姐妹,家人又过于溺爱,往往会养成过于自我的性格。几个孩子在一起,则有助于培养孩子与人交往的能力,而照顾孩子的人,也不是照顾他一个,这会让孩子明白,自己不是天下第一,更不是唯一。从这个方面来说,这也算是一种创举。”
然而,好处之外,也并非没有需要担忧的事情,夏学銮说:“就具体的实践来说,第一,照顾孩子的家长不是职业的老师、阿姨,那么多孩子,能不能照顾周全,孩子活动时的安全,饮食的卫生等等,是否可以得到保证?其二,妈妈们是不是真的大公无私?几个孩子都哭了,先照顾谁?是照顾自己的孩子还是别人的孩子?能不能平等对待……这些都是对妈妈们的考验,做得不好,不仅仅会影响到大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小孩子懵懵懂懂,一切由父母做主,然而拼养难免有利益交换的嫌疑,夏学銮说:“孩子们现在不懂,但是以后知道了,也有可能觉得父母嫌自己烦,因此生父母的气”。
调查显示七成家长愿意“拼养”小孩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站】
中国曾经历了数千年以家庭为基础的社会,因此,家庭也成为每个人人生至关重要的场所。
夏学銮说:“拼养,在传统社会中显然不可能出现。在传统社会中,家庭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的基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人首先要面对的,就是家庭,或者说,人在社会中的身份,并不是独立的,而是家庭的一分子。传统社会中,对于家庭伦理也有无数的理论和典籍。家庭教育同样如此,比如养不教、父之过,比如礼义廉耻这些基本的伦理和价值观念,都是从家庭开始最先形成。所以,家庭是传统价值教育的第一位,怎么样培养孩子形成这些观念,是至关重要的问题。”
不仅仅是传统,现代社会学理论中,家庭也同样重要,夏学銮说:“有社会学家曾提出,在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没有那个机构比家庭更好。学校有学校的好处,家庭也有其他机构不可替代的地方。所以,尽管拼养有它自己的好处和优越性,但不能因此轻视家庭的作用,好在现在出现的多是在周末,时间不长。”
【自我意识和抚养意识】
抚养孩子本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和经历之一,然而是什么让年轻人选择了拼养?
夏学銮说:“现在年轻人自我意识较强,享受生活的观念很深。周末原本想休息,可是一个孩子占据了所有的精力、时间和空间,自己的空间没有了。另外这也说明年轻人对人的信任感在增强,相信同龄的父母可以对孩子一视同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选择拼养是可以理解的,也不必过多的指责。”
不过,需要提醒的是,这种自我意识的伸张不应该以抚养意识的缺失为前提,夏学銮说:“自我的空间很重要,抚养孩子的意识也同样重要,家庭生活不是经济学选择,也不是利益最大化的地方,同时,家庭生活并非全部是理性的,更多的是感性的,让孩子有玩伴,学会与人交往乃至尊重他人,是好事,但是家庭的亲情、和父母之间的交流也不能或缺。”
或者,拼养并不仅仅可以轮流照顾,也可以用更合理的方法来实现,比如说几家人一起度周末,孩子们有了玩伴,大人也并非没有事干。
【抚养不仅仅是义务】
到底该如何为人父母,从来都是最需要重视的事情。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并不仅仅是抚养与被抚养的关系。
夏学銮说:“家庭有责任、义务,也有基于血缘关系上的亲情,有理性也有感性,养孩子从来都是应该慎重的问题。一个人有了孩子,就跟单身不一样了,没生孩子之前养成的习惯很多都要改变,美国一位社会学家说,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我很赞同他的话,孩子生下来,父母也面对着新的课题。孩子在学习新的知识,慢慢认识这个世界,父母也在学习,学习孩子的心理特征,学习应该怎么样和孩子相处、交流等。传统社会中往往是家长权威,在今天显然是不行的,但同样,放弃家长的职责也不行,应该和孩子交朋友,平等对待。孩子是很敏感的,大人欺负孩子,他能感觉到,大人漠视他,他同样能感觉到。家庭生活中,对孩子有好处的,应该提倡,但是不要因此太多计算,商业意识不要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