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迎来了开学季,人民网《对话教育》邀请了北京安博教育学校校长张永春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周霞做客人民网,与大家一同探讨,开学第一课:如何更好的适应新课堂。
刚刚脱离家庭的小朋友,“入托难”成了家里这一阶段的核心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张永春说,孩子从经常和父母在一起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有安全感丧失的阶段,每一年期间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家长特别难受,看到孩子在哭特别难受。现在不断地和孩子进行交流,比如前期让孩子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可以帮他准备一些物品,牙刷、牙膏、小被子、小褥子,参与到这个过程中,这样孩子内心深处会有一个预期,这样再送到学校里去,然后再和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把孩子的特点、内心的喜好都和老师进行充分的沟通。告诉孩子什么时间来接你,有一个充分的交流,可能会好一些。
另外张永春强调,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断地鼓励孩子,让孩子有成功的喜悦和体验。比如一个小男孩,说他是男子汉,真不错,第二天他可能会有一定的成就感,陪着大人就一起过去了。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周霞也表示,及时地给孩子一些奖励和鼓励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纪小的孩子。另外是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不只是孩子,包括成年人,到了一个新环境里多少还是会有些许的害怕,可能也是人自我保护的能力。所以家长也要理解孩子这样一个状态,帮助孩子熟悉新环境,比如一起准备东西,和老师进行沟通,有条件的话可以带他提前去幼儿园,熟悉幼儿园的环境,甚至同班的小朋友能够有所接触,环境熟悉了,安全感就上升了,这样分离焦虑就会下降。
同时,周霞表示“入托”不仅要做好孩子们的心里疏导,家长自身也要做充分的准备。对于孩子来说,和父母离开一段时间,对家长也是一样的,我们要提前有这样的预期,慢慢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总是要有一点时间的,开始不太好,会担心,慢慢随着对孩子的了解会下降,是需要有一个时间过程的。
在孩子初入幼儿园不适应时,周霞认为家长的态度一定要坚定,另外要结合自家孩子的特点来进行引导,应该让孩子上幼儿园,因为上幼儿园这个过程本身不只是去学文化、学知识,这只是一个很小的方面,最重要的是在幼儿园里面孩子开始学习集体生活,这是家庭生活不能代替的。这样的集体生活能够帮助他以后升小学或者更长时间会适应,他少了这个课,早晚都要补。每个孩子和家长的特点都不一样,所以要结合孩子的特点有一个逐渐的过程,但最终的目标还是要坚持,坚持让孩子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