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塞诗人三兄弟:王昌龄、王之涣、高适

  《让孩子着迷的经典》

  王昌龄当过小官。他38岁时考中进士,封了个小官,但小官他也没当好,中间还被贬过两次。贬,就是发配到更远的地方,去当更小的官。

  当官之前,王昌龄最好的边塞诗已经写出来了。那时候,他是一个很冲动的诗人,不愿意安心在家种田、写诗,大老远地一个人去了西北边塞。去干吗?感受边塞气氛,写边塞诗。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一首被后来的诗人认为是唐朝最好的七言律诗,就是下面这首《出塞》。

  出 塞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秦时明月汉时关,眼前的明月,依旧像秦朝时那样照着这里,眼前的雄关,从汉朝起就是阻挡敌人的屏障。

  万里长征人未还。多少勇士从这里出关,远赴战场,再也没能活着回来。

  但使龙城飞将在,如果威震塞外的“飞将军”李广还在这里驻守。

  不教胡马度阴山。那么他一定不会让那些胡兵翻过阴山到我们的地盘上来作乱。

  李广是汉朝有名的将军。北方的少数民族要过来制造麻烦,必须先翻过阴山,所以诗中说“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到边塞去,写诗写得高兴,干脆跟着军队走,途中一口气写出七首《从军行》。咱们讲其中的第4首。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青海长云暗雪山,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是隐隐可见、绵延千里的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一座孤城,远远地与玉门关①相望。

  ① 玉门关是那时候唐朝的一个重要关口,守住玉门关,西北方向的敌人就进不来。

  黄沙百战穿金甲,战士在这黄沙满地的地方,历经了成百上千次的战斗,盔甲都差点儿被黄沙穿透。

  不破楼兰终不还。不攻破楼兰国,这些战士与将领就不回家。楼兰国是玉门关外的一个小国家。

  王昌龄也写离别诗,51岁的时候,王昌龄在南京当官,曾到镇江送一个朋友回洛阳,写出了这首好诗。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以及这里滔滔的江流。

  平明送客楚山孤。天明,我在楚山的孤影之下送别友人。

  镇江这里曾经归属于吴国,也曾经归属于楚国,吴国和楚国都是遥远的几千年前的国家。明明身处唐朝,非要去说那两个古老的国家,这种写法,就像他写“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秦和汉写出来,空旷苍凉的感觉也跟着出来了。

  洛阳亲友如相问,洛阳的亲友如果问起我。

  一片冰心在玉壶。告诉他们,我的心仍然像玉壶里的冰一样,干净透明。意思是说,我还保持着一颗纯真的心,没有变成无聊、讨厌的人。

  王之涣小的时候,好武,为人仗义,有侠气。长大以后才开始学诗、写诗,他喜欢写边塞诗,还跟王昌龄、高适这两个也喜欢写边塞诗的人成了好朋友。

  唐朝那会儿,诗写得好,会被人编成歌来唱。王之涣、王昌龄、高适的诗都曾被编成歌曲,很流行。有一回三个人一起在酒馆喝酒,酒馆来了一群歌舞艺人表演。王昌龄说,好好听着,看有没有咱们的诗。

  不多一会儿,一个艺人唱了王昌龄的诗;又过一会儿,高适的诗也被唱了。都快唱完了,还没有王之涣的诗。那两个人都看王之涣,忍不住问:“你的(诗)有没有啊?”王之涣不慌不忙地说:“刚才唱你们诗的那两个,一看就不是今天的大牌。大牌都在最后出来,说不定我的诗是留给大牌唱的。”结果,还真是,最后出来的艺人唱得最好,唱的正是王之涣的诗。

  这么看,王之涣肯定写过不少诗。你知道王之涣的诗流传下来几首吗?才6首,真可惜,其他的都失传了。

  咱们来讲两首。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

  凉州词是当年凉州附近流行的曲调,这种按曲调写的诗,直接就可以拿去唱。

  黄河远上白云间,黄河远远地奔流而来,好像来自白云之间。

  一片孤城万仞山。万丈高山之旁,有一座孤城。

  羌笛何须怨杨柳,何必要用羌笛吹奏出表达离愁别绪的杨柳曲呢?

  春风不度玉门关。要知道,能使杨柳发新芽的春风,根本来不到如此荒凉的玉门关来。

  古人离别时,常折下杨柳的枝叶来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最后两句,巧妙地表达了边关将士思乡之情,也突出了玉门关的偏远,远到连春风都吹不到了。

  这首诗把黄河想成来自白云之间,意境开阔,下面这一首也有这个特点,而且这一首名气更大。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白日依山尽,夕阳依着远山隐去。

  黄河入海流。黄河向着大海奔腾而去。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想看无穷无尽的美景吗?来吧,请再往上爬一层楼,到更高处才能看到更壮阔更美丽的景色。

  这真是又大气、又令人振奋的好诗!

  高适的边塞诗,稍微有点儿难,咱们先不讲他的边塞诗,讲一首他写离别的诗。

  古代没有汽车、火车、飞机。出门的方式也就是走路、骑马、坐轿子、坐马车或者坐船这几种,都很慢,走一趟远路很费劲。住得远的人,联系起来也不方便,没有电话也没有电脑。寄封信,能不能收到都很难说。所以朋友间一旦告别,就常常会很多年联系不上,甚至再也见不到。所以古人特害怕离别,写离别的诗也特别多。

  一般的送别,都是伤心难过、哭哭啼啼。但是王勃在送别朋友的那首诗里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没有必要掉眼泪。王勃的那首诗,好就好在跳出了伤心、低落的情绪,写得豁达、开朗。

  同样,高适的这首离别诗,也没有写得很伤心,而是写得豪爽、有力。

  别董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千里黄云白日曛,黄云蔽天,绵延千里,日头只剩下一点余光。

  北风吹雁雪纷纷。大雪纷纷,大雁飞在寒冷的北风里。

  莫愁前路无知己,不要发愁前方没有知心朋友。

  天下谁人不识君?天下有谁不知道你呢?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环境气氛,也是当时两个人的状况。被送别的是个叫董庭兰的琴师,这是一个有名的琴师,但当时正处于落魄可怜的状态。高适呢,比这个琴师还惨。在另外一首诗里,高适这么说自己:“今日相逢无酒钱。”瞧,竟然穷到连喝酒的钱都没有。但是高适不想让他的朋友难过,所以诗的重点是后两句,这两句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王昌龄、王之涣、高适,这三个人边塞诗写得好,名气特别大。还有个写边塞的诗人,名气没他们三个大,但也写出过一首超级好诗。这人叫王翰,是一个豪爽的牛人。当官的时候、不当官的时候;年轻的时候、年老的时候,都把饮酒当做最快活的事。他的这首诗也叫《凉州词》,诗里透着一股豪气。

  凉州词

  王 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葡萄美酒夜光杯,酒是名叫葡萄酒的美酒,酒杯是叫夜光杯的玉杯。

  欲饮琵琶马上催。我正要开怀痛饮,却被出征的琵琶声催着快走。

  醉卧沙场君莫笑,如果我醉倒在战场上,别笑我啊朋友。

  古来征战几人回。自古以来,出征的战士有几个能活着回来的?言下之意,要趁现在人活着的时候,好好过把瘾开心喝酒。

  打仗多残酷?出征多危险?在战场上牺牲多么壮烈?在王翰的诗里,这些都是小事,不怕啦,先痛饮几杯再说。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