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朝,当个文人很舒服

  《让孩子着迷的经典》

  唐朝出过一个很牛的好皇帝,唐太宗李世民。这样的好皇帝,宋朝也有,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的老爸是个军官,赵匡胤受他老爸影响,从小就想着进军队当兵。

  23岁那年,赵匡胤投奔一位大将军,在大将军手下当小兵。这是一个有野心的大将军,他的野心是当皇帝。

  1年以后,大将军造反,杀了皇帝,自己还真当上了皇帝。赵匡胤呢,也跟着被提拔当了个小军官。

  可惜这大将军没福气,皇帝当了才3年,死啦。第2个皇帝上来,经常打仗。赵匡胤打仗时表现不错,立了不少功。皇帝欣赏他,让他当了大将军,还管着皇帝的禁卫军。

  禁卫军很厉害,这是直接保护皇帝的军队。如果有人谋害皇帝,禁卫军是最后一道关卡。禁卫军的头儿,得对皇帝特别忠心才行。因为,如果禁卫军不老实、造反,皇帝可就危险啦。

  第2个皇帝,福气也一般,当了5年皇帝,也死啦。第3个皇帝上来了,这皇帝小,多小?才7岁。

  皇帝才7岁,没本事那是肯定的啦。当时啊,国家很乱,全国各地,很多武将掌握着军队,独霸一方,本来就不把皇帝放在眼里。这些人看到上来一个小皇帝,才7岁,都觉得机会来了,很多人想着造反当皇帝。

  好机会被一个人先抢了。谁啊?赵匡胤。那年冬天,正过春节,有人报告,说北边有军队来进攻。不过这多半是假的,很可能是赵匡胤安排的假报告。

  有人进攻,怎么办呢?派赵匡胤去吧!于是,赵匡胤就带着军队去了。转一小圈,赵匡胤带着大军又回来哩。回来的时候,赵匡胤身上披了一件皇帝才有权力穿的黄袍。什么意思?他要当皇帝。

  谁敢反对呀?他是禁卫军的头儿,军队都在他手里呢。文武大臣都服了,小皇帝、小皇帝的老妈也认了。

  赵匡胤这皇帝当的,没打仗、没流血,轻轻松松。赵匡胤的朝代,叫宋朝。宋朝成立于公元960年,赵匡胤是宋朝的开国皇帝。这位开国皇帝,有个大优点:仁慈、心软。

  赵匡胤之前的几十年,中原很乱,皇帝的位子被人抢来抢去。每个造反抢到皇位的人,上来以后,总要把原来的皇帝一家人杀掉。为什么呢?怕人家报仇。

  这事赵匡胤没干,他不忍心。不但不杀,还给钱给粮食,养着。

  赵匡胤对前朝皇帝心软,对自己的手下也心软。赵匡胤刚当上皇帝的时候,中原乱着呢,宋朝周围,有一堆小国家。赵匡胤手下的武将很猛,没几年,全给打下来了。这样好,中原统一了,人民生活也比以前安定。这些武将,都是功臣啊,赵匡胤一一提拔,封了大官。可是,有人提醒他,这些功臣得防着点。赵匡胤想不通,防什么呀?都是我提拔的,我信任的人。那人问,上一朝的皇帝是不是也提拔过你,是不是也很信任你?你不还是趁人家孩子小,抢了皇位?这些功臣现在倒是听你的,等你孩子上来,你能保证他们还这么听话?

  赵匡胤听了,恍然大悟,这话有理啊。这种时候,皇上会怎么做呢?很多皇帝会找茬把功臣们杀掉。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勾践,灭了对手以后,就把手下的功臣逼得自杀。后边明朝的开国皇帝,更狠,把功臣一个一个都给杀了。

  赵匡胤心软啊,他干不出这事。他的办法,是把这些功臣请来喝酒,实话实说,告诉他们自己很担心。然后奖励他们大笔财产,劝他们把兵权交出来,回家养老。

  赵匡胤还让自己的儿子、女儿跟功臣们的女儿、儿子结婚,大家结成亲戚,让他们知道自己很安全,不用担心。结果功臣们都很高兴,放心地交出了兵权,回家了。

  这样做事的皇帝,赵匡胤是历史上唯一一个。这事特有名,叫“杯酒释兵权”:请你喝酒,让你放心把兵权交回来。赵匡胤对武将心软,对文人更心软。

  有一次,赵匡胤请满朝文武喝酒。喝到一半,有个文官,在前一个朝代也当过官的,他喝多了,放声大哭,说是想念前朝的皇帝。

  在赵匡胤面前哭前朝的皇帝,那可是被赵匡胤撵下去的皇帝,这不找麻烦吗?多扫兴。赵匡胤脾气好,没发火,派人把他扶出去休息。可那人不走,躲在旁边,越哭越响。周围的人都想,这人真傻,找死啊?皇帝能饶了你才怪。

  第二天,有人劝赵匡胤,把昨天那人杀了吧,他那么哭,明显对你不忠心。赵匡胤却说,别,他就是一文人,对前朝皇帝有感情很正常。再说,他也就是哭一哭,闹不出什么大事来,算了算了。

  能看出来吧,赵匡胤这人,不但心软,还对文人有好感。

  文人和文官的地位,在宋朝是最高的。

  宋朝之前,各地的权力都掌握在武将手里。赵匡胤改了,各地全由文官管理,武将也归文官管。兵权平时在文官手里,要打仗了,才给武将,打完仗,还得交回来。

  赵匡胤重用文人,在他手下当大官的,几乎都是文人。这个惯例在宋朝沿袭了下来,宋朝给文官的待遇好,工资高。宋朝的文人,只要读书读得好,考个文官当,就能生活得很舒服。

  文官喜欢议论国家大事,看到皇帝做得不对,会给皇帝写奏折,批评皇帝。过去,如果碰上赖皇帝,看了奏折不高兴,可能会杀头。赵匡胤给宋朝定了规矩,写奏折批评皇帝,是好事,不管说得多难听,绝对不许杀人。这个规矩,在宋朝可真救了不少人。

  赵匡胤重视文人,可能跟他爱读书有关。他虽然是个武将,可是喜欢读书。没当上皇帝之前,有一次赵匡胤出去打仗,打赢了,别人都分战利品,他呢,搬了好几车书回家。一个武将这么爱书,在当时被当成怪事流传。

  赵匡胤自己爱读书,也劝手下多读书。他经常跟大臣们说,要多读书,多提拔文官,治理国家要靠文人。

  赵匡胤的宰相,赵普,本来不爱读书,被赵匡胤劝得也爱读书了。不过这个人有意思,他只读一本书,孔子的《论语》。

  天天翻,翻烂了,一部《论语》变成了半部,他还挺得意:我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偏偏,他这个宰相当得确实很好,他给赵匡胤当宰相的那一段,宋朝安定繁荣,是一段好时候。所以,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竟然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故事。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