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当大官的词人:晏殊、范仲淹、欧阳修

  《让孩子着迷的经典》

  前面讲了,文人在宋朝很好混,能当大官。咱们首先要讲三位宋朝早期大词人:晏殊、范仲淹、欧阳修。这三位,都是大官,一个宰相、两个副宰相。宰相你知道的吧?位置比所有的官都高,只比皇帝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晏殊很小就能写诗,是出了名的神童。岁那年,地方官推荐他去考进士。居然考得很好,皇帝看了喜欢,把他留下了。几年后,18岁的晏殊,被封了官。

  从18岁开始,直到65岁去世,晏殊一辈子都在当官,最大的官当到宰相。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中间只有一些很小的波折,可以忽略不计。

  咱们讲过,宋朝给文官的待遇很好。晏殊生活的年代,国家也比较安定。所以晏殊一生平稳,活得很悠闲。他写的词,也是花前月下,很生活、很平易的那种。

  不过,写平易的生活,又能写出深意来,那才不是一般的牛,是真牛。晏殊的词,就这么牛。

  比如下面的这首词,看似非常简单,却写出了一种很深的意境:人生虽然美好,活着虽然很快乐。可是,时间无声无息地往前走,谁能挡得住呢?花开花落的规律,谁也没有能力改变。

  浣溪沙

  晏 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喝一杯酒,写一首词,天气跟去年一样,亭台也是去年的亭台。夕阳西下,却不见游人归来。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花开了总会凋谢,这真让人无可奈何;燕子去了又来,看起来似曾相识。小花园里花香弥漫,只有我独自徘徊。

  从这首词可以看出来,晏殊是个性格平和的人。性格平和的人,往往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懂得欣赏人、培养人。

  晏殊是个大词人,他培养了一个大词人儿子:晏几道。

  晏几道的词跟他老爸一样,写得婉转优美。不一样的地方,是他更柔软、精致一些。他俩被称为“大晏”和“小晏”。

  是大晏的词牛,还是小晏的词牛呢?很多人认为是小晏,因为小晏写出过这样的名句: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两句词,文字很简单,不过语淡情深,将伤感与思念,写得很美。“落花”一句,勾勒了容易伤感的景色:细雨绵绵,花朵凋零,雨中燕子双宿双飞,可诗人却孤零零地一个人待着,看雨看花,甚至羡慕起有伴的燕子。“当时”一句,用不变的明月,衬托已经分别的人:以前,也是这样的明月,照着你翩然离开的身影,现在,还是一样的明月,人却不知去了哪里。

  晏殊还是个大官,他提拔、推荐了一批官员,其中有三个宰相、两个副宰相。

  经晏殊提拔、推荐的三个宰相,一个是他的女婿,很牛;另一个更牛,连续给三个皇帝当宰相;还有一个超级牛,发起了一场大变革,他叫王安石,咱们后面要讲。

  再说范仲淹,范仲淹这人有性格。小的时候,学习勤奋、能吃苦。长大以后,很直、很猛、敢说话。

  范仲淹小时候在外地读书,自己做饭吃。吃什么呢?他每天煮一碗稠粥。等粥凉了、硬了,用刀切成四块,早晚各吃两块,就是一天的饭。天天如此。

  每天早上,起床练一通剑,然后去读书。一直读到晚上,回来睡一觉,起来再练一通剑,再去读书。天天如此。

  有一回,皇帝经过他读书的地方,所有人都跑去看皇帝。他不去,别人劝他,皇帝来一回太不容易了,快去看16吧。你猜他说什么?他说,皇帝,以后再看也来得及。

  他说对了,确实来得及。第二年,范仲淹考中进士。考中进士以后,皇帝还要当面再考一回的。这下,见到皇帝了。

  考中进士,范仲淹一开始被派到外地当小官。当小官的时候,范仲淹认识了一个人,就是咱们前面讲的晏殊。

  晏殊发现范仲淹很有才华,赏识他,把他推荐给皇帝,皇帝把范仲淹调到京城当官。

  范仲淹到了京城,没过多久,发现一件他觉得不对劲的事:皇帝权力不大,太后掌权,他觉得这样不对,权力应该归皇帝。咱们说过,范仲淹很直、很猛,他觉得不对,他要说。他写了奏折交上去,让太后把权力交给皇帝。

  太后有权,你还要惹她,不是找麻烦吗?晏殊忍不住来找他:老兄,你别那么直好不?你乱惹事,自己不怕,还会连累我的,是我推荐你的呀。

  范仲淹不领情,继续批评、继续反对。结果如何?他被贬了,贬回外地当小官去。

  还好,三年以后,太后死了。皇帝这下有权了,他知道范仲淹忠心,又把范仲淹调回京城。当一个专门挑毛病、批评人的官。

  可是,没过两年,范仲淹挑毛病挑到了皇帝头上。他觉得皇帝受了宰相的蒙骗,做了错事。这次,他既批评宰相,又批评皇帝。结果,宰相、皇帝都不高兴,又把他贬了,还回外地当官去。

  范仲淹这人水平高,在外地当官当得不错,人人都夸,名声很好。皇帝一看,好吧,过去的事不跟你计较,再调回来吧。

  范仲淹回来了,他可以不跟皇帝计较,可他还要跟那个宰相计较。他发现宰相用人不讲规矩,只用自己人,乱用自己人。他又站出来批评宰相。

  问题是,宰相毕竟官大,更受皇帝信任。所以,失败的还是他,又被贬。这次更惨,还连累了很多人,包括咱们后面要讲的欧阳修,因为向着范仲淹说话,也被贬出了京城。

  到这会儿,范仲淹快50岁了。连他自己也觉得没什么机会啦。

  想不到,机会还是有的。几年以后,西夏国攻打宋朝,宋朝打不过,边关很麻烦,眼看快失守了。皇帝想起范仲淹,派他去打仗、守边关。

  出乎大家意料,范仲淹这大文人,打仗还真行。他一去,边关守住了。不但守住了,还把西夏军队打怕了。西夏人说,这范老头厉害,打仗有本事,心里有计谋,好似“胸中有十万甲兵”。

  范仲淹是文人,一边打仗,一边还不忘写词。在边关的时候,范仲淹写过一首很有名的词,就是下面这一首。范仲淹虽然打仗厉害,但他的词,不写自己打胜仗的事。他写的,是守边打仗的人,有多苦。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边境上,秋天一到,风景分外不同,草黄了,叶子枯了。春天从南方衡阳飞来的燕子,毫无留恋地往回飞去。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边境的风声和着军营的号角声同时响起。山岭绵延不尽,日落时分,长烟升起,孤城的城门紧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喝一杯浑浊的老酒,怀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还没能杀到敌人的燕然山,在那里刻一块胜利的石碑,回家的事暂时还不能想。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羌管吹出悠悠的笛声,大地上撒满寒霜。在睡不着觉的夜里,将军熬白了头,士兵洒下了眼泪。

  这首词,并没有上来就写打仗的人。写的更多的,是边关的样子、景色。闭眼睛想一下,这些景色给人什么感觉?是不是荒凉、冷清?对了,这种感觉就叫意境。好的宋词,都牛在意境。意境越浓的,越是好词。

  能在自己的功劳里,看到别人的苦,说明范仲淹是一个好人。

  打仗打得好,皇帝更信任他,升范仲淹做了副宰相。这时候的范仲淹,已经55岁了,还憋着干大事呢,他想帮皇帝来一场大变革。可惜,大变革这事,比想象中难多了,他没能做到。

  虽然大变革没做成,但之后范仲淹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很牛,你以后的语文课会教,里面有一句话,非常非常有名。

  这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话什么意思?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都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别人多做事,比别人少享乐。能这么做的人,一定是有担当的好人。

  范仲淹第一次到京城当官,要感谢晏殊的推荐。其实晏殊比范仲淹小,小两岁。不过他比范仲淹官大,成名也早,不是一般的早。

  晏殊提拔、推荐的两个副宰相, 一个是刚刚讲过的范仲淹。还有一个, 是接下来要讲的这个人:欧阳修。

  欧阳修比晏殊小16岁,比范仲淹小18岁。晏殊是他老师,范仲淹是他好朋友。

  欧阳修对范仲淹这个好朋友,很够义气。欧阳修当官,被贬过两回,两回都是因为向着范仲淹说话。

  范仲淹第三次被贬,是因为惹了宰相。欧阳修气不过,给皇帝写奏折,骂这个宰相。骂得很凶,他说宰相“坏了天下”,还说,“好事都被他占了,坏事全留给皇帝”。

  他骂宰相的帮手,更狠,说他“不知人间羞耻。”他骂人狠吧,对自己也狠。骂完人,还跟被骂的说:“你可以拿这个找皇帝,让皇帝定我的罪,杀我。我不怕。”

  还好,没人杀他。只是把他贬到外地当小官。后来,范仲淹当了副宰相,要做大变革。这会欧阳修已经回到京城,他很支持。大变革没弄成,欧阳修又给皇帝写奏折骂人,骂那些反对的人,又被贬。

  还好他名气大,在外地才待一年,就被叫回来。后来,最高官职混到副宰相。

  你看欧阳修骂人狠吧,他写的词却相反。不管是写感情,还是写景色,都温雅疏淡,旷达乐观,如“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让人看了很舒服。

  欧阳修可能比较喜欢西湖,他一共写了十几首关于西湖的词,还都用一个词牌,采桑子。这是其中一首,写出了一个景色美好、令游人心醉的西湖。醉成什么样?简直飘飘乎似神仙。

  采桑子

  欧阳修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①。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① 然:燃。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晚春时节,一场雨后,西湖景色美好。百花争放、蜂飞蝶舞,天气晴朗,阳光下鲜艳的花朵好像快燃烧了一样。

  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正是春游的好时候,画舫在水波之间荡漾,游人吹着春风,听着弦乐,简直要问:难道自己成了神仙?

  欧阳修的名字,最后一个字是什么?修。修跟一个字同音:羞。谁如果不认识欧阳修,他就是“不知修”,也叫“不知羞”。

  好玩吧,有人拿这个编了一个故事。

  有个人,诗写得很差,可他自以为很好。他听说欧阳修写诗最厉害,要去找欧阳修比一比。

  路上,等着坐船的时候,很巧,他碰到了欧阳修,也等着坐船呢。

  这人不知道旁边就是欧阳修,只顾自己作诗:路旁一枇杷,两朵大丫杈。

  欧阳修听了,觉得好笑,这什么诗呀?那人作了两句,憋了半天,没憋出后面两句来。欧阳修随口说:未结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这人一听,不错啊。是不错,比他那两句强多了。上了船,那人又作诗:远看一群鹅,一棒打下河。然后看欧阳修,等着欧阳修给他接下两句。欧阳修又接:白翼分清水,红掌踏绿波。

  这人听了,更觉得不错,想,得叫上他一起去找欧阳修。他说:诗人同登舟,去访欧阳修。

  欧阳修忍不住了,接了这么两句:修已知道你,你却不知修。

  听明白没?欧阳修的意思是说,写这么烂的诗,还要去访欧阳修,真是不知羞。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