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iPad能不能当电子保姆?

  朋友聚餐,蛙蛙的儿子安安静静地坐在位置上,跟平时的吵闹多动判若两人。仔细瞧过去,原来小家伙手拿iPad正在玩游戏,神情专注,动作熟练。

  蛙蛙说:“这玩意儿可是我的救星、最佳保姆,你知道吗,这个世界只有它能让我儿子安静下来。”

  很多孩子手上捧iPad,专心而投入地玩;

  很多爸妈很担心:孩子那么喜欢iPad,长时间近距离注视iPad屏幕,视力

  会不会出问题?

  难道事情就视力会不会出问题那么简单吗?

  iPad,能不能当电子保姆?

  为人母八年,一方面轻松愉悦地带着孩子在童话世界里游玩和嬉戏,呵护着他唯一的“童年”,一方面也忐忑不安地关注着现实世界的竞争和灾难,忧心着他将要应对的无常的“人生”。

  希望自己能拥有作为一个儿童教育者和平凡母亲的淡定和智慧。

  我们注意到的孩子iPad热

  我们在上海一家示范性幼儿园的一个中班看到了上述类似的情景,而且我们相信这现象还很普遍:

  自由活动时间,一个孩子从自己的抽屉里拿出一个iPad,手指熟练地打开一个程序,专心致志地玩了起来。一旁的孩子纷纷围过来,七嘴八舌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个应该这样玩”、“快按这里”。

  看起来,这些孩子个个是iPad的玩家高手。

  问孩子们:“谁玩过iPad?”几十只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他们的脸上还洋溢着很兴奋的神情,跃跃欲试,似乎有很多话要说。

  于是,我们用谈话的方式,对这个中班的30个孩子,做了一次小小的调查:

  我们的提问                      孩子们的答案

  有没有玩过iPad?                27人(占总人数90%)

  用iPad玩什么?                  16人经常玩游戏 (占总人数53%)       

                                  14人经常看动画片(占总人数47%)

  与谁一起玩?                    21人与父母一起玩是(占总人数70%)

                                  7人独自一个人玩(占总人数30%)

  喜欢一个人玩还是与爸爸妈妈一起玩?24人选择和父母一起玩(占总人数80%)

                                  3人选择自己玩(约占总人数11%)

  每天晚饭后玩iPad的时间是多少?   一半人玩一段时间后做其他事,一半人会一直玩到睡

                                  觉

  爸妈选择iPad做保姆的理由

  iPad的诞生,体现了乔布斯的天才创意,带给我们的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电子娱乐产品。难怪有人说,乔布斯成功改变了我们的娱乐方式。一个让成人都难以抵抗的电子娱乐产品,要吸引住天性好奇又好玩的孩子,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难怪年轻爸妈喜欢“雇佣”这个电子保姆,甚至干脆用它来代替自己陪伴孩子。

  iPad依托着丰富的网络资源,可以下载许多教育软件,比如图画书、早教音频视频等等,而这些正是幼儿园教学和早教中心很重要的教学内容,因而一些父母认为iPad具有早教功能,选择它当家教,自然不再犹豫。

  另外,iPad携带便利的特性的确很方便孩子随时随地拿在手上玩。于是,我们会在各种场合看到大大小小的孩子手捧iPad着迷地玩。

  iPad引发的事故

  最近这半年,有关孩子热衷玩iPad引发各种事故和问题的报道连续不断:

  * 过了寒假,幼儿园的老师发现,很多孩子视力急剧下降,医生分析说原因是假期里孩子终日玩iPad,视疲劳引起的;

  * 一个男孩子着迷iPad上的游戏,学着游戏人物高空降落,从自家窗户一跃而下;

  ……

  iPad怎么了?孩子怎么了?是什么出了问题?

  “iPad热”的出现,不由地让我们联想到电视机。

  iPad是个新玩意儿,我们一时找不到关于iPad对儿童成长会有什么影响的研究资料。不过,玩iPad和看电视,两者之间是否有某些相同之处?分析看电视对儿童的各种影响的研究报告是否能给父母一些启发?

  1939年,电视作为一个崭新的发明,首先在美国向世人展示。随后,电视机得到了普及,进入了普通家庭,成为平民最日常的娱乐方式。可是,到了1970年初,美国许多中小学教师纷纷提出:

  * 自己的学生在专注力上有明显的降低趋势。

  * 教师为了教导那些注意力只有5分钟的学生,必须像表演电视节目一样,施展出娱乐的本事和效果来吸引孩子的注意。

  由此,引发了美国的教育学者、专业研究者和儿童权益保卫者对电视和儿童成长关系的重视,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

  看看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

  我们选择了其中一个比较全面的研究结果。

  美国华盛顿大学儿童医学中心的主持人迪米崔·克里斯蒂吉斯和弗瑞登可·季莫曼从事儿童健康研究20多年,并且专注于“电视和孩子”这个主题。他们在研究报告里这样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 是电视导致了儿童专注力下降;

  * 其主要因素是大脑结构的改变、思考惯性的改变以及语言学习受到妨碍。

  大脑结构发生改变。对老鼠的实验证实,大脑从出生伊始就已经开始了对环境的适应过程,而这种适应结果是无法再还原的。如果孩子从小不受控制地看电视,其大脑会努力适应电视,并且受到电视的制约,最后就习惯了电视所提供的刺激特点——声光色变化强烈,画面变化迅速。

  当孩子的大脑今后必须面对节奏缓慢的其他刺激(譬如阅读文字)时,可能会受到制约的影响而无法正常运作。

  电视会让年幼的孩子习惯于分心。婴幼儿玩玩具时,会注视玩具,专注于玩具。孩子玩某个玩具的时间越长,他就愈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越喜欢探索。下一次,当他拿到其他玩具或物件时,他上一次的记忆会提醒他更仔细地探索、把玩它们,思考这个新玩具新物件有什么新的玩法。

  实验却发现,频繁快速的画面切换也许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却不能让孩子全心专注在画面上。孩子看电视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他无法让画面停止切换,无法控制住画面好让自己仔细观看。电视降低了孩子长时间注视一个特定物体的能力。电视跳跃变换的画面,剥夺了孩子练习专注的机会,让孩子习惯于分心。

  这样的习惯将会伴随孩子终身。

  电视阻碍了孩子跟世界的互动

  婴儿的大脑生来就对环境刺激怀有极大的兴趣。他们喜欢看熟悉的大人的表情,喜欢看人脸上的微笑,喜欢聆听周遭的声音,喜欢跟着父母咿呀学语……而电视能够长时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却无需跟人互动。

  我们肤浅的思考

  * 请留意这样的情景

  父母读书给孩子听,孩子能在一对一的互动中持续进行“自我思考”;

  孩子在玩厨房里的一大堆锅碗瓢勺的时候,他全身心地投入在“自我主导的探索”中;

  当孩子在公园游乐场玩的时候,他全身心地沉浸在“自我能力的体验”里,充满了快乐和自信。这是孩子发展自我认同和自信的重要途径。

  而看电视的时候,孩子永远不可能感受到“我能”的感觉。

  这些看似平常简单的活动,激发的却是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

  什么是成功的教育?

  能激发孩子内在的学习动力,让孩子保持旺盛的好奇心。

  * 看看那些大孩子的麻烦

  很多小学生的爸妈四处咨询,说自己的孩子做功课非常不专心,注意力不能集中。很多爸妈甚至担心,孩子会不会有多动症?

  也许这些大孩子的爸妈应该回忆一下过去,仔细想想:

  这些现象会不会跟孩子年幼时看电视没节制有关?

  孩子看电视的时候我在干什么?

  我有没有让电视机当了孩子的保姆?

  我们的孩子还在学龄前,但是,前车之鉴,太值得珍惜。辛苦拉车不看路,当我们的孩子到了念书上学校的时候,我们会不会遭遇同样的困扰而后悔不迭?

  * 再说说iPad

  触屏式的操作,画面转换很快,孩子还来不及思考,便进入下一个画面,变幻很迅速,这种缺少“消化”的信息接收过程,就跟不动脑筋看电视很相似,长此以往,孩子的思考能力会不会受影响?

  我们认为:

  1. iPad这位“电子保姆”的真面目是娱乐工具,功能强大,却非早教工具;

  2. iPad是一款图示化的电子产品,它娱乐的首选对象是成人和青少年,而非学龄前儿童;

  3. 如果你打算让它当保姆陪伴孩子,你需要三思。

  听听专家的看法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古秀蓉老师,学前教育专业研究者,同时也是一位母亲。

  问:您的孩子玩iPad吗?请谈谈您的看法。

  答:iPad在我心中,它只是电子产品。它的作用和电视或者电脑一样,只是因为它的便利性,才比较容易进入孩子的生活。如何使用,一定要经过成人的过滤和监控,它不能成为3岁前孩子的“电子保姆”。如果把它当成“电子保姆”,这就跟把孩子一个人放在电脑前、电视机前的后果是一样的。

  它有局限性,它是物,不能替代人,不可能超越它的工具性。家庭和学校给孩子配备iPad,只是利用它作为一种先进工具的便利性,不能真正取代人,更不能替代父母。它在亲子互动中,最多也是充当互动游戏的手段。

  问:孩子玩iPad时,父母要做些什么呢?

  答: 家庭给予孩子成长的营养,应该是温馨的家庭氛围、亲密的亲情关系和互动。孩子玩iPad时,获得的只是跟电子工具之间的交流,在“人机互动”中感受着科技的神奇,感受科技的变化和美妙,譬如听音乐、看一些适宜年龄的小短片。但是,这一切都必须由家长事先选择和备课。也能给孩子玩一些游戏,但是也应该是父母选择过的,孩子也感兴趣的。

  问:孩子接触iPad会存在哪些问题?

  答:电子游戏的诱惑力绝对是任何其他活动不能比拟的,互动式的声光图像刺激连成年人都难以抗拒,不要说自制力更弱的孩子。玩iPad游戏,甚至触摸iPad,对孩子往往是“请神容易送神难”。本来作为奖励玩几分钟,结果孩子依依不舍,有探究不完的内容。

  视频近距离看久了,对正在发育的眼睛是种伤害。自己动手触摸后带来的神奇变幻,这种简易操作的成就感很容易让孩子沉迷。对于这种静态的、独立工作的、视频类的电子玩具,该怎么控制时间、选择什么内容,在不同年龄段,都需要父母作出相应的选择。

  声光色的变幻会给大脑带来很强烈的刺激,给感官带来强烈的感受。长时间处于这样的状态,孩子自然很难静下心来,注意力更难集中。他会习惯这样的强刺激。像阅读、手工、画画等活动,刺激肯定没有iPad强烈,让孩子产生失落感、失去兴趣就是很自然的了。

  问:孩子玩iPad时好安静,大人可以忙其它事情,电子保姆似乎很灵。可是,一旦离开iPad,孩子的情绪变得容易亢奋。为什么有的孩子玩iPad停不下来?

  幼儿电视节目,有相对完整的情节,尚能控制孩子观看的时间。但是, iPad 是没有时间限制的。孩子正玩得高兴,你说时间到了,孩子肯定会闹情绪,经常高高兴兴地开始,哭哭啼啼地结束。

  孩子生命的成长会不断有新的需求,对iPad的迷恋也是一段时期。重要的还是成人是否迷恋这个东西。我相信,当父母不再迷恋iPad的时候,孩子也会渐渐远离它。成人是孩子的榜样。

  如果父母能抛开机器,经常和孩子玩耍,就算是最普通最朴素的捉迷藏,孩子也会开心沉醉的。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机器,而是自己的亲人,亲人的关注、亲人的陪伴以及亲人带给他的安全感。

  古老师给父母的建议——

  1. 一定要筛选,给“电子保姆”装上适合的内容。优秀的图书读物、早教视频音频软件,经过严格选择的游戏。

  2. 控制时间,可事先与孩子约定,玩什么,玩到哪里结束。像动画片分成一集集,便于你控制孩子玩iPad的时间。

  3. 多花些时间和你的孩子一起玩游戏。跟孩子一起玩是最好的早教方式。电子保姆会让你因小失大。

  古老师推荐

  她和儿子经常做的亲子互动

  晚饭后的亲子游戏——快乐的全家活动!

  游戏1. 

  全家人坐在一起,其中一个人眼睛蒙起来,原地转三圈,然后在规定在一定范围内,找其余的人。找到后,说出是谁。

  游戏2. 

  全家人坐在一起,玩词语接龙,把对方最后一个字再组成一个词,接不出来的人要表演节目。这个游戏能锻炼孩子的语言能力。

  游戏3:猜袋中物(也可以猜猜家里孩子自己房间的物品)

  蒙上一个人的眼睛,其他人拿取一件物品放于不透明的袋子中,让蒙眼的人伸手进去触摸,能讲出袋内物品是什么的算胜利。依次轮流。

  游戏4:

  一人蒙眼,大声数到20,其他人躲藏于家中各处;蒙眼的人取下眼罩,在规定时间找到躲藏的人为胜。

  古老师的话:

  这些游戏看上去很普通,也没有特别新奇之处,但是,儿子非常喜欢玩,因为是我们跟他一起玩。他充分享受了跟爸妈互动的快乐,感受了家庭的温暖,因而寻常的游戏变得刺激起来了。

  我认为,孩子最喜欢的是父母的陪伴。因此,爸妈工作再忙,也要抽出时间和孩子一起玩。

  天下父母都爱孩子,总想着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玩具、最好的物质条件、受最好的教育。但是,我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才是孩子最想要的?

  孩子最想要的是爸妈经常陪伴着他,跟他一起玩。就如同古老师家里的游戏一样,朴实无华,简单随意。

  父母能提供给孩子的最好教育,永远都是父母自己的言传身教。

  受访专家/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   古秀蓉

  专家介绍:

  古秀蓉   华东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博士、讲师;专业方向: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儿童观:孩子是个朴素的哲学家。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家庭  教育 
  • 新闻中方:钓鱼岛系中国神圣领土决不许买卖
  • 体育温网-费德勒胜穆雷 第7度折桂重返No.1
  • 娱乐汤嫂突袭提离婚 阿汤哥措手不及
  • 财经6月经济数据今日公布 CPI涨幅或再创新低
  • 科技国内App用户付费意愿低:开发者被迫出海
  • 博客方舟子:为何死后没灵魂 柴静:英国奇遇
  • 读书延安往事:林彪没离婚就与叶群再婚
  • 教育港校内地招生十年:“高烧”已退魅力尚存
  • 育儿预产期过一两周出生的宝宝更聪明
  • 健康上班族如何防痔疮 防暑降温攻略
  • 女性解读神秘“无面”时尚 范冰冰墨镜抢镜记
  • 尚品教你如何买对第二只表 伦敦奥运巨大餐厅
  • 星座周刊下周言行不一 测你生活死角
  • 收藏演员当托儿:鉴宝节目变耍宝
  • 热点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