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幼儿园“小学化”不可取

  会识多少字、会背多少首唐诗、会说几句英语……将不再是考核你家孩子“聪明”与否的根据了。幼儿园孩子该懂些什么、该做些什么,即将有一个新的科学评价标准。由教育部制定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征求意见稿)》正在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引起家长们极大关注。它特别强调,应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5月24日《法制日报》)

  《指南》结合我国实际,并充分吸收了各国先进经验,有网友将其称为“幼儿园国标”。它的制定,很有现实针对性与必要性。近年,在一些幼儿园特别是民办幼儿园中,“小学化”现象愈来愈明显,出现了不少“幼儿园小学生”。幼儿园过早过多地对孩子灌输文化知识,没有把培养幼儿行为习惯和智力开发作为教学重点,忽略幼儿在情感、抗挫折能力、创造力、自理能力等情商方面的培育。很多幼儿园以“发掘孩子潜力”为名,让学龄前儿童提前进入了小学生活。孩子进幼儿园与上小学没什么两样:书包里塞满了教材,每天在教室里正襟危坐,符合幼儿天性的游戏等活动不多,却要上没完没了的课。中班学习多位数混合运算,大班开设语文、数学和外语课,还布置家庭作业……有的甚至以举办兴趣班、特长班、实验班为名进行各种小学化学习或强化训练活动。各地还纷纷开办双语幼儿园,让两三岁的幼儿在还没有说好汉语的情况下就学习英语。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出现,有多方面原因。总根子在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它将高考指挥棒的压力经由中学、小学,层层传递至幼儿园。而部分家长在“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影响下,也支持、追捧幼儿园“小学化”。一些幼教人员缺乏幼儿心理学常识,以为“一张白纸”可以早早绘上美好的图画,殊不知这是一大教育误区!另外,也不排除个别幼儿园有借举办各种“特色班”搞创收的动机。

  幼儿园“小学化”危害多多:

  它强化了社会应试教育思维与家长“考试定输赢”心理预期,让幼儿从小就卷入“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升学漩涡,有可能成为应试教育的“牺牲品”。

  它对幼儿教育科学性认识不足,背离了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学龄前儿童在幼儿园的学习与中小学的正规学业学习存在本质的区别。幼儿园生活原本是孩子一生中最快乐、最幸福的时段,幼儿天真爱玩,并未真正形成学习的概念,这时要顺应其天性,以游戏为学习载体。很多家长希望孩子能认更多的字、识更多的数、背更多的英语单词。但多数时候是在“揠苗助长”,适得其反。在幼儿阶段过早、过多地进行知识灌输,会让幼儿从小就产生急躁、厌学等心理,不利于儿童身心健康。

  它违背科学教育规律,对中小学教育也有负面传导效应,会对小学“初中化”、高中“大学化”起推波助澜作用。幼儿园“小学化”因学习仓促,所学知识“半生不熟”,到小学一年级,老师会因不少孩子已学过识字计算、汉语拼音等而减少教学时间,一跳而过,导致烧“夹生饭”。此后产生“层级效应”,层层都烧知识“夹生饭”,对整个教育损害匪浅。

  总之,幼儿园“小学化”并不可取。而若不从改革应试教育体制入手,到头来只能是治标不治本。这才是问题关键所在。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摈弃应试教育思维,健全科学教育心态,从关注孩子心智模式培养抓起,还原幼教的本来面目,让幼儿园回归“幼稚园”、“游戏园”本色,改变日趋严重的幼教错位现象,让孩子在幼儿阶段幸福快乐地成长。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