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晚入园未必“输在起跑线”

  最近正是幼儿园确定入园名单的时候,对于一些两岁孩子的家长来说,也正是他们最后纠结的时刻,到底该不该让孩子提前上幼儿园?如果不提前,明年再上是否又会晚一年?越来越重视“起跑线”教育的家长们有些无所适从。

  早教专家认为,孩子上幼儿园的时间主要由孩子们自身情况而定,两岁?两岁半?还是三岁?并没有明确的时间临界点。

  两岁的牛牛马上要上幼儿园了,但是他还不会清楚分辨大小便意识。虽然两岁的孩子无法准确表达大小便意识很正常,但这却是进入幼儿园一个最基础的技能。

  有人劝牛牛妈妈,孩子还小,完全可以等到三岁时再送进幼儿园,但牛牛妈认为,“早进幼儿园,早一点让孩子过集体生活,可以增强孩子的社交能力。”

  小小班并非适合所有孩子

  牛牛妈的心态具有普遍性,在绝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培养孩子的集体意识和社交能力是家长迫切需要的,而幼儿园是家长眼中最适合的场所。现在大多数幼儿园都开办有小小班,在班额允许的情况下,会接收两岁至三岁的孩子入园。

  不过,过早开始幼儿园生涯未必适合所有的孩子。澳大利亚儿童教育专家、著名临床医学家史蒂夫·比杜尔夫就提出过警告,把年龄不足三岁的孩子交给托儿所会增加损害他们正常心理发育的危险。

  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在入园问题上更让家长纠结。不爱说话的乐乐是小区里出了名的“胆小孩子”,到今年9月,乐乐就满两岁了,乐乐妈在是不是入园的问题上非常犹豫,一方面,她希望乐乐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对父母的依赖,另一方面,忙碌的工作也不允许她将更多精力放在日常照看孩子上。

  但乐乐现在的情况是,在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时,他几乎不跟其他人说话,也不愿意分享玩具。如果其他小朋友要拿走乐乐的玩具,他就会大哭。因此,乐乐妈很担心,由于年纪小且不爱说话,乐乐会在幼儿园受欺负,“一个班十几二十多个孩子,老师怎么照顾得过来?”

  家长们在希望孩子融入集体的同时,又非常担心孩子在集体中受到挫折,甚至有些家长还会深深为此焦虑。

  对此,东城区崇文三幼的园长袁春芬认为,家长们完全可以为孩子选择托班(小小班、亲子班等)过渡,幼儿园招收两岁到三岁的孩子进入小小班,是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能够逐渐适应集体生活,但需要家长和幼儿园逐渐引导他们完成这一过渡。比如,最开始让孩子托管两小时,然后逐渐过渡到午饭后结束托管,一周后改为午觉后接回孩子,最后再过渡到一整天的入园生活。

  “晚一步,步步晚”?

  因为入园名额限制,丽丽的妈妈最近放弃了让丽丽2岁半入园的想法。虽然有些无奈,但丽丽妈也松了一口气。像丽丽妈这样卡在“两岁半”的家长也许会有另一种焦虑,早一年,怕孩子不适应,晚一年,怕孩子“晚一步,步步晚”。

  但其实,按照目前幼儿园的管理来说,两岁半的孩子即使入园也是进入小小班,第二年才转入小班。那么,三岁半的孩子入园时自然是小班,会跟早一年入园的小小班孩子一起进入小班,从学制上来讲没有任何影响。

  “家长们的焦虑完全没必要”,袁春芬认为,低年龄段的孩子,有时候差一两个月,孩子的能力的差异都能明显体现出来,“大半岁的孩子在这个班级里会表现得更自信,交往能力和自理能力会更好,同时也会更好适应环境”。所以说,即便是到三岁甚至三岁半入园,由于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更好了,孩子初入幼儿园的过渡期就会更短,孩子的自信也大大有利于孩子与其他小朋友交往。并且,目前对于升入小学有相对严格的年龄限制,所以晚上幼儿园也不会影响小学入学。

  入园前家庭教养方式至关重要

  很多家长希望尽早把孩子送入幼儿园,一个重要原因是觉得自己可以轻松一些。

  不过,专家似乎并不这么认为。比杜尔夫就强调,最好的托儿所最负责的老师也不能代替妈妈。“如果要想让幼儿的大脑健康发育,就需要对其进行爱的刺激,妈妈与孩子的交互作用就是最好的刺激,家庭与朋友的关爱对孩子发育来说是最安全的选择”。

  袁春芬也认为,无论何时入园,入园之前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都至关重要,并且直接影响到孩子入园之后的适应。

  在一些育儿论坛上,很多家长都提出,孩子年龄太小进入幼儿园,往往容易生病。这样的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不全对。从医学角度看,两岁半或三岁以后,孩子的免疫力相比之前有所增强,所以客观减少了生病的风险。不过,孩子“入园病”更多的是来自于孩子的心理。“来到陌生环境,孩子哭闹是正常的,到幼儿园环境陌生,会有生理心理反应,当有这种压力时,孩子就容易上火”,袁春芬解释,有些孩子的饮食规律也被打乱了,影响了内分泌,孩子就会变得焦躁,回家以后更加任性、发脾气。

  这时,建议家长尽量不给孩子更多的限制,陪伴孩子进行一些轻松的游戏。

  ■ 园长

  孩子成长规律决定入园时间

  ●袁春芬,东城区崇文三幼园长

  一般情况下三岁入园是最好的。从孩子的成长规律来看,孩子两岁左右时,是秩序感形成非常关键的时期,两岁到六岁也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这是培养孩子融入社会和交往能力的重要阶段。比如开始懂得“轮流”、“排队”等秩序,大部分的意愿能通过语言表达。

  如何衡量孩子是否适合入园,主要看孩子的基本技能是否掌握,比如是否可以自己吃饭,上厕所能自己脱裤子。这也是考察孩子的生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如果生活能力弱一点,比如不会自己脱裤子,但他能够表达“我想上厕所”的意思,老师就可以帮助他。

  还有,要看孩子能否与其他小朋友相处,比如是否可以一起玩、做游戏等,如果完全不会或无法跟其他小朋友相处,建议家长有意识地在小区里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入园后,孩子交往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幼儿园集体生活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在入园前,家庭教育也要注意,培养孩子友好地玩,因为很多孩子不知道如何跟小朋友玩,往往用动作表达想法,当动作优先于语言的时候,就容易发生冲突。

  ■ 家长经验

  早入园家长并没减负

  ●黄灿,三岁孩子的妈妈

  我女儿1岁10个月就上了幼儿园的小小班,孩子太小抵抗力弱,入园没多久天气变冷,老是感冒、咳嗽,上学也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在女儿上的小小班里,她是最小的一个,做游戏时,别的小朋友完成的都比我们快,孩子就不大开心。还有,上厕所的问题也得不到很好解决,每天早上送去带着两条裤子,中午之前就尿湿了,还得赶紧把孩子接回家换裤子。

  虽然孩子是去幼儿园了,但其实我们大人也一点没减负。

  所以我建议妈妈们不要着急让孩子去上幼儿园,可以在一两岁的时候带着孩子去上上亲子课,观察一下孩子对环境的适应能力,看看他是不是喜欢跟小朋友一起玩,会出现哪些问题,然后再慢慢向幼儿园过渡。

  【家长提问】

  我的孩子9月就要上小学四年级了,我想趁着暑假帮孩子养成一定的阅读习惯,请问该怎么做?暑假期间,可以让孩子去哪些地方读书?

  【解答】

  鼓励孩子暑期每天阅读一小时

  ●朱丹,首都图书馆少儿综合借阅中心主任

  在少儿馆,有一些比较适合三到四年级的孩子阅读的图书,同时也是借阅率比较高的图书,比如文学方面的《神奇校车》、科普图书《小牛顿科学馆》、孩子们爱看的杨红樱系列的作品,还有《笑猫日记》,沈石溪《红飘带狮王》等与动物相关的小说。

  现在喜欢到图书馆阅读的孩子越来越多,在少儿馆,双休日和寒暑假的读者量是平时的几十倍,每天大约有1000人。传统阅览室看书的小读者很多,比电子阅览室的多。年龄方面也越来越偏向低幼读者,由此可以看出,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培养孩子从小看书的习惯。

  暑假期间,不妨鼓励孩子每天读书一到两个小时,也可能爱看书的孩子觉得这个时间都不够用。

  如果家离图书馆不远,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或者让年龄稍大的孩子自己在图书馆阅览室阅读(少儿馆规定,8岁以下孩子的家长可陪同进入阅览室)。少儿馆每天开放,没有休息日。今年暑假,少儿馆至少会有5000册新书上架,

  各个区县也均设有少儿图书馆或者少儿阅览室。

  如果要建立阅读习惯,进图书馆阅读是一个好办法。图书馆有一定的阅读氛围,孩子们一般都是跟同学、邻居一起来,相互之间影响。此外,图书馆还有很多阅读活动,孩子们还可以参加这些活动,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兴趣,获取综合性的知识。

  有一定英文基础的孩子还可以到英文阅览室阅读,那里的图书全部是来自国外的原版图书,其中不少在国内都买不到。

  暑假坚持读书,可建立、改善阅读习惯。没来过图书馆的孩子,肯定会被图书馆所吸引。此外,少儿馆还可接待志愿服务的中小学生,为他们提供实践的机会。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策略 
  • 新闻朝鲜授予玄永哲朝鲜人民军次帅称号
  • 体育国际-欧足联年度最佳32人候选:皇马7人
  • 娱乐史泰龙长子暴毙 曾与父亲合演两部电影
  • 财经高利贷拖垮山西民营煤企:十个老板九个贷
  • 科技微软发布新版Office:突出社交和云服务
  • 博客揭秘凤凰山UFO事件(图) 我们的钓鱼岛
  • 读书盘点:历史上被开棺验尸的领导人们(图)
  • 教育东北27岁“保安哥”高分考入天大(图)
  • 育儿交了赞助费还要报料是何居心 微博关注
  • 健康冬病夏治 找准穴位在家也能“三伏贴”
  • 女性众星跟风文章裸泳 用止汗剂会得乳腺癌吗
  • 尚品8款奥运精准时计 揭秘天价酒投资法门
  • 星座测试梦境测感情运 12星座本周忠告
  • 收藏章士钊故居违法施工罚20万
  • 热点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