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教师专业标准引热议

  这是中国首次出台全面详细规范的教师专业标准。其中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的一项最能引发公众的共鸣。

  换个角度看,不难发现,其实歧视学生等现象也折射出时下广大民众追求“人格平等”的社会心态。

  近日,国家教育部网站正式公布了幼儿园、小学及中学教师三大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引发热议。

  在三个标准中,提出无论是幼儿园、小学还是中学教师,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会对师生“人格平等”的规定如此有共鸣呢?

  新规:老师须尊重学生人格

  这是中国首次出台全面详细规范教师专业标准。

  教育部师范教育司负责人指出,这套标准一个亮点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依照这些标准,幼儿园教师标准中明确提到,幼儿园教师要尊重幼儿人格,维护幼儿合法权益,平等对待每一位幼儿,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教师专业技术标准(试行)文本标准专家组负责人之一、国家教育改革咨询委员会委员顾明远此前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说,这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当然有现实针对性,现在这种现象很多。孩子也是人,每个人都有尊严,也有他的权利。现在有不少老师不大懂得尊重孩子,用言语挖苦孩子,甚至体罚孩子,这是不尊重孩子人格的体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影响孩子的自信心,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

  热议:重申教育的基本底线

  这些专业标准里,不得“讽刺、挖苦、歧视”学生的规定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从征求意见稿开始,新浪微博上关于该话题的讨论已超过30万条,很多网友反映有过被老师讽刺、挖苦、歧视的经历。如“家长会网站V”说,虽然现实情况这条标准很难实现,但是这依旧是宝宝们的福音!

  其实,除了“体罚”学生这一广受非议的做法外,学校出台的“激励怪招”有时也会带来负面的效果。比如,去年底西安一所小学给没有加入少先队的学生佩戴“绿领巾”以鼓励其上进,包头一所中学给成绩拔尖和进步快的学生发放“红校服”以示奖励。

  多年从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南京中医药大学心理系主任杜文东认为,“孩子对外界情绪特别敏感,很多细微的小事都可能映射到他们的性格中,对人格养成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公民与道德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啸认为,短期看来,这一系列教师标准明确回应了近来引发争议的一些教育问题;长远看来,则是对教育基本底线的有力重申。

  建议:尊重学生也能有效管理

  毋庸置疑,表扬和批评都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是怎样与学生沟通则是教师需要学习掌握的技能。

  有人疑问,不打不骂,怎么管好学生呢?对此有批评人士指出,教育中的惩戒绝不等于单纯、粗暴的体罚,或者言语伤害。教师在实施惩戒时,一定要注意技巧和方法,不能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更不能伤害学生的人格与自尊。

  法国思想家卢梭曾说:“当孩子犯了错误时,父母不要给孩子过多的批评,而是让孩子自己承受行为过失造成的后果,从而引起孩子的自我悔恨,自觉纠正错误。”这种“自然后果惩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而从国际上看,在美国的家庭或幼儿园中,有一个做法简称“time-out”(暂停)。如果孩子犯了错,警告、提醒后仍然屡教不改,家长或老师会把孩子抱到一旁,让他们停止正在做的事情,几分钟以后才能得以继续。

  可见,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教育工作者只要真的想办法,就一定能找到对学生进行有效管理的好办法,而不是简单粗暴的惩罚。

  启发:尊重人格平等从小抓起

  值得思考的还有,为什么人们会对师生“人格平等”的规定如此有共鸣呢?仅仅是因为它回应了时下某些引发争议的教育问题,提出了新的“行规”吗?换个角度看,不难发现,其实这一现象也折射了时下广大民众追求“人格平等”的社会心态。

  人格平等是指公民的人格和地位不因种族、信仰、出身、性别等的不同而有所差别。不论你是总统还是亿万富翁,在人格上与一个清洁工或者佣人都应该是平等的。

  观照现实不难发现,虽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种公民意识已经日渐觉醒,但是,在当今现实社会生活中,等级观念和特权思想仍未被彻底根除。不尊重他人人格独立的现象依然时有所见。

  因为封建“官贵民贱”文化陋习和“官本位”的文化影响,加之改革开放以来金钱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要在中国社会真正树立起公民人格平等的意识,还需要社会各方很长时期的努力。这其中,教育无疑是至为关键的一环。

  教学的一言一行,都在不经意间影响着身边的孩子。一个孩子在不尊重人格平等的环境中成长,又怎能奢望他未来的生活中会遵循人格平等的理念。也正是因此,要建设人人尊重他人人格平等的社会,就更应该从娃娃抓起,从言传身教做起。(本文编述:郑梓锐)

分享到: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影响 
  • 新闻美防长抵京访华欲调停钓鱼岛问题
  • 体育欧冠-19日2:45视频播皇马V曼城 詹俊解说
  • 娱乐梁洛施与俊俏新男友就餐被拍(附图)
  • 财经多家在华日企放假两天 称暂不考虑撤资
  • 科技12306订票排队系统效率低下 被指存漏洞
  • 博客柴静访李永波:消极比赛不是我的战术
  • 读书太阳旗坠落:日军不愿提及的十大败仗
  • 教育北京知名小学10万赞助费只收对公支票
  • 育儿儿童患白血病率上升 开不出校门的校车
  • 健康宝宝腹泻传染爸妈? 爱生气真会得癌吗
  • 女性高圆圆国际范衣品 十二星座的最潮IT墨镜
  • 尚品古董双年展上天价珠宝 全球最贵奶酪拼盘
  • 星座运势12星座本周运 你是爱情敢死队吗
  • 收藏万元购秘鲁币不值1角 宋代钱坑引人寻宝
  • 热点专题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