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育儿没有捷径

http://www.sina.com.cn    《从零开始做父母》 

  ——桐桐妈,我的孩子1岁8个月,不知道该教他些什么,请您指点。

  ——桐桐妈,我的孩子11个月,请问这个年龄的孩子该如何早教呢?

  ——桐桐妈,我的孩子刚从老家接回来,早教不知道该如何下手,您说我该怎么办?

  ……

  在我的邮箱里,存放着很多这类等待回复的问题,我也很想给这些家长一个还算过得去的答案,但很惭愧的是,最终,我只能选择不予回复,因为我不知道从何答起……索性在此集中作个解释吧!

  之所以感觉没有能力回答这类问题,其实是与我的育儿观有关。

  首先,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我一直有着这样的体验,即育儿没有程序化的方案,因为孩子的性情各异、禀赋有别、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起点又千差万别,即使是同样月龄的孩子,也难以给他们一个普遍适用的教养方案,适合桐桐的,不一定适合张文文、李甜甜或王俊俊。比如阅读,桐桐11个月的时候,已经养成相对稳定的阅读习惯了,但我能根据这个教养成果去建议所有的家长都把11个月的孩子培养成“小书虫”吗?显然不能。再比如爬行,桐桐1岁了,还不会爬,但有的孩子,可能5个月就会爬了,还有的孩子,则可能1岁半还不会爬。面对大动作技能参差不齐的孩子,我也不可能给出“一刀切”的游戏活动方案,特别是在对方只是笼统地告诉我孩子的月龄,而没有给我提供各方面的详细信息的前提下。反过来,这也证明了一个我在博客里常提到的观点,即最有资格给孩子制订教育计划的是孩子的父母(这里的“父母”也用以指代其他身份的抚养者,比如爷爷奶奶等孩子最直接的抚养人),因为他最了解孩子的现状。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参考别人的育儿经验,比如,多跟同龄孩子的父母交流,多逛逛别人的育儿博客,多看看相关的分月龄给出教养建议的书,以便集百家之长,但最终拍板定论的,还是父母自己,别人在对孩子的发展现状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给出有效的方案的。

  其次,说到早教,即使让我描述一下桐桐在某个月龄的具体早教方案,很惭愧我也是无能为力的,因为在早教方面我一直崇尚“不教而教,润物无声”,面向桐桐的早教都是随机发生的,事先没有什么计划,更谈不上系统,也就难以严格进行分时段的描述。另外,从这类邮件的语境来看,我感觉这些朋友提到的早教,指的更像智力开发,这就更不是我的强项了。因为智力开发只是我的所有育儿努力中不那么重要的一部分内容,我更注重的是孩子的性格培养和行为习惯养成,虽然我一直在努力做到不浪费孩子的潜能,但至今桐桐的智力发展只能是一个中等或中等偏上的孩子,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之处。所以,如果大家所期待的主要是智力开发方案,我更是没有资格来发表意见了。

  再次,我有个感觉,这类邮件所要了解的,只是技术层面的问题,而就我自己的认知,在育儿实践中,更重要的还是观念和方法论层面的革新。如果大家读了我的博客还不能接受我的自然教育观,则即使我提供再多的技术方法,可能也难以让您感到得心应手;反过来,如果大家已经通过阅读博客吃透了我的观念和方法论,肯定早就知道该怎么做了,自然也就不需要我的回复了。

  最后,有一些话想跟大家共勉。那就是,育儿路上没有捷径,即使是“专家”,也需要广泛阅读和交流,勤于思考,不断尝试。成功了,认真总结经验;失败了,认真总结教训,而不是拍拍脑袋就能培养出一个好孩子。具体到我们这些普通妈妈,更不可能指望找到一个“专家”,就认为他能解决所有的问题。专家不是万能的,他所能提供的,只是基于他的育儿或咨询经验的一些感悟或观点,有着样本的局限性,难以适用于所有的孩子。更重要的是,他的思考不能代替我们自己的思考,那种认为“专家给个答案,我就可以拿来使用”的认识和做法,很可能会耽误自己的孩子。

  一句话,育儿路上,我们要重视专家的意见,毕竟他们有着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咨询经验,但决定我们育儿成果的,主要还是自己的态度,自己是不是勤于涉猎,遇到问题有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这些都是比是否能得到专家指点更重要的因素。就像《Enbaby恩比育儿》杂志主编殷姿在我的《爱出一个好宝贝》一书推荐序中所写的——“育儿,可以很轻松,但不可以很偷懒!”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教育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