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中心 > 教育中心 > 成长指标 > 《父母的情商决定孩子的一生》 > 正文
这天张珊下班回家后,女儿小丫从她的书包里掏出一个日记本给妈妈。张珊想打开日记本,却发现是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小丫帮打开锁后,张珊看见扉页上写着“除本人外,禁止乱动”,下面的署名是“Rose"。
“Rose是谁啊?”张珊问
“当然是你的宝贝女儿我呀!”小丫抱着妈妈的肩膀说。
张珊没想到女儿刚上初中就给自己起了英文名字。起英文名字也不跟我商量商量,真是人小鬼大。张珊心里虽然有些不悦,但没有流露出来,这毕竟不是什么大事。
“你为什么一定要买个带密码锁的日记本呢?”张珊问。
“就是为了不给别人看呀。”女儿没有觉察到妈妈的表情越来越严肃了,继续撒娇。
“妈妈也不能看吗?”
“那当然!”说完,小丫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了。
“那在你眼里,妈妈也成了‘别人’?
“……””小丫不知如何回答妈妈的这个问题。
沉默了一会,张珊坐到了小丫的对面:“小丫,你是不是跟哪个男生好了,不想让妈妈知道?”
“你乱说!”小丫差一点要哭出来了,拿起日记本,就冲回了自己的房间。
屋子里变得很黑暗了。张珊没有想去开灯,更没有想起身去做晚饭,只是呆呆地坐在那里。坐着坐着,她突然想哭,感觉自己是个失败的妈妈,一向乖巧的女儿突然变得那么陌生了。
“为什么孩子会变得越来越陌生?”张珊实在不明白……
其实,对于家长来说,孩子变得越来越陌生是种正常现象。
孩子的成长,不仅是长身体的过程,也是一种社会化的过程。孩子在一天一天地成长,衣服买了没几天就开始不合身了,鞋子没穿几天就变短了;孩子的声音也在发生变化……在大多数家长的眼里,他们关注的仅仅是孩子这种生理上的变化。
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基本上没有关注到孩子心理上的变化,这种变化不限于孩子因内分泌系统的发展引起的孩子的心理发展,比如,孩子的情绪开始变得不稳定,个性难以捉摸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社会化的过程,孩子越来越希望表现出自己作为一个“大人”的价值,他们的自尊心不仅在快速成长,而且变得更敏感,他们更关注别人(特别是异性)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对很多问题似懂非懂,但自尊心不允许他们再像小学生那样直截了当地问家长或老师了,所以,他们心里的秘密越来越多。
虽然家长对孩子充满了爱,但是家长与孩子之间毕竟相差二三十岁,如果说十年是一个代沟的那,那家长与孩子之间至少要差两个代沟,因而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因此,孩子在家长眼里显得越来越陌生是种正常现象。
孩子越大,值得家长操心的事也就越多,不仅有孩子的学习问题,而且还有人际交往问题、早恋问题、生活习惯问题,等等。要为孩子操心,家长就必须了解孩子,因此,很多家长都无微不至地关心孩子:
“小胖,你今天看起来没精神,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小丫,你最近老说英语老师的坏话,是不是英语学习出了问题?”
“小胖,你的鞋子子是不是咯脚了?”
一般来说,在孩子身上发生的这类问题,家长都能察觉到。但是,孩子为什么不想去学校、为什么无缘无故发脾气,对这种感情上的问题,很多家长无法作出判断。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成为小学生、中学生,他们有很多事情不会再告诉家长了。家长也开始不安起来:“孩子到底在想些什么呢?”因为觉得不能放任不管,所以家表开始追问孩子。
如果家长问“在学校怎么样”,孩子便会回答“没什么”,家长要是问“你这是怎么了”,他们还是回答“没什么”。“没什么”“没什么”,已经成为孩子应付家长追问的口头禅。孩子之所以不向家长说心里话,是因为他们知道,如果自己认真地回答了问题,家长肯定会责备说:“为什么你就不想想办法呢?”“你自己主动去做不就行了吗?”所以不如什么都不说,直接保持沉默。然而,孩子不说话,家长就更着急了。在孩子看来,家长这么老是这么追问自己,打探自己的隐私——在很多家长的观念里还没有“孩子的隐私”这个概念——是不尊重自己的表现。所以,家长追问孩子,只会加深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隔阂,让孩子感到厌烦。
有的家长生怕孩子变坏,经常偷看孩子的日记,窥视孩子的秘密,结果孩子非常反感,和家长的关系反倒恶化。有的家长还用对小学生的方法来对待初中生,用简单粗暴的方法要孩子顺从自己,孩子很有可能变得更加逆反,或者胆小退缩,没有主见和自信心。
家长不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而感到担忧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家长越担心越不能逼问孩子,更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地命令孩子这样做那样做。家长必须学会控制自己,不要质问或盘问孩子,也不要用指示、命令和禁止的语气跟孩子说话。
对于那些高情商家长来说,他们虽然也担心孩子,但不会横加干涉孩子的事情,只在旁边静静地守护,等孩子自己来倾诉。他们会利用自己极强的观察能力,观察孩子的需求,尽量创造适合与孩子沟通的氛围与机会,让孩子主动开口。
反思:你是否悄悄看过孩子的日记、短信或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