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闭--科学认识、正确对待

http://www.sina.com.cn    《我的话,对谁说》 

  自闭--科学认识、正确对待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特殊教育研究分会名誉理事长 朴永馨 教授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社会上的人和人群就有个体间和群体间的差异。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人群对此有不同的认识和态度。对残疾和差异的认识也就由迷信、宿命、不解、无知逐步进到科学、正确认识人类发展中的这个客观事实。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发展过程。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婴幼儿在语言、交往、人际关系、情绪等方面发展中的障碍早已存在,只是在1943年由医生Leo Kanner发表论文描述了独有这类症状的11名儿童,称作“婴儿自闭(孤独)症”之后,社会才开始注意这个现象,医学界和家长以及社会开始逐渐关心、研究自闭症。对这类儿童的治疗、康复、教育训练等的实践在各国各地大量开展,并引起整个国际社会的注意。到2007年,联合国确定了每年4月2日为国际自闭症日以引起社会对这类儿童的注意和关心。到今年已是第五次纪念这个日子了。

  我国对盲、聋、智力落后等儿童的现代教育训练晚于西方发达国家一百多年,但对于自闭症儿童的关心确几乎与西方同步。早在上世纪70年代文革结束后,南京的陶国泰教授、北京的杨晓玲教授等就开始关注中国的这类儿童的诊治和训练。这类儿童的家长更是推动我国社会关注自闭症儿童的第一动力和基础。更有大量家长改变自己的原来职业而成立民间机构从事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工作,例如20年前创办星星雨研究所的田惠平等。

  本书中介绍的五个自闭症人士和他们的家长的故事生动地向我们展示了家长、社会怎样做到正确认识和对待自闭症儿童的发展过程。家长是最先发现自闭症的人,也是最关心自闭症儿童发展和康复的人,更是推动平等对待、真诚帮助其成长的原始动力。科学认识和正确对待自闭症及有自闭症人士是极其重要的。首先要家长和社会承认自闭症存在的现实,不能幻想世界没有这类孩子或自己家庭不会有这种孩子,否认和夸大这类残疾的存在都是不对的;其次要逐步科学认识这类残疾和有这类残疾的孩子。有这些残疾问题不是家长的罪过,更不是孩子的过错,这是一种至今原因不明的、已经被国际承认但尚无有效治疗办法的先天性发展障碍。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人类可以逐渐科学认识各类残疾的实质、产生原因和研究出解决办法。有各种残疾的孩子,不管是何类残疾、不管其程度多重,首先他们是我们人类社会与其他孩子平等的孩子,他们与所有孩子有基本的共性,其次才是有残疾(包括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因各种原因产生了特殊性,是表现出与其他孩子有共性、但在各个方面又不同于其他孩子的特殊性的孩子。这些共性常被人们忽视,只看到或过多看到孩子的特殊性和缺陷是片面地、是对孩子发展不利的;第三是正确对待有残疾的孩子。首先是在家庭中的所有成员和周围的人群(亲戚朋友、老师、周围的小朋友等)对他们的态度,既要平等对待、尊重他们,又要考虑到他们的特殊性,予以特殊关怀和照顾,既不歧视,又不溺爱。当然,更要全社会的理解、尊重、关爱他们、平等对待他们,但不是施舍、赐予、恩惠这些有特殊性的儿童。要努力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在符合一般发展规律的前提下的发展特殊性,尊重和按照其发展规律施加我们外界的影响,而不是仅凭我们的主观善良愿望去做或把我们的意志和想法强加给他们;国家和政府也要有完善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来保障有这类残疾孩子的康复、受教育、参与社会等方面的权利。

  根据我国2007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推算,0-17岁的自闭症现残率为万分之2.12,约为28万人;但按照目前国际通用的自闭症儿童为166分之一的标准,中国大约有164万人。总之,这是涉及中国几十万、上百万家庭的一个社会问题,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在纪念国际自闭症日之际,通过本书的五个事例,我们应该让社会更多的人科学了解自闭症、社会和各界人士更正确地对待自闭症和有自闭症的人士,使我们的社会更和谐、更稳定,使我们的国家在文明进步的这个重要标志上更进一步!

  祝福成千上万的有自闭症的孩子能平等地在我们社会的关怀下健康成长!

分享到: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了解育儿知识,看育儿博文和论坛,上手机新浪网亲子频道 baby.sina.cn

精品推荐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更多关键字: 成长  行为  策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