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将教育的权利拱手相让,尽到了责任。责任还意味着要有科学的方法,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孩子,过高的期待孩子伤不起、教育背不起。
近日,北大一名应届硕士毕业生在网上发帖说,自己找了一份月薪8000元的工作,家人觉得丢脸,父亲还恶语相加。在这位父亲的眼里,从北大毕业的学生,不仅拿百万年薪易如反掌,还应该去当市长、省长。
再看看媒体的另两则报道: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前不久召开家长会,宣布暑假不补课。一名高三学生家长立马打报社热线投诉:“学校暑期居然不给娃娃补课了!太不公平了!”青岛有一个叫孙正雯的女孩,因为做作业做得晚被罚在水泥地上跪了一夜,母亲还在她的膝盖下放了许多碎玻璃渣,这名少女因不堪忍受家暴而跳楼自杀。
媒体的报道、坊间的议论,都指向一个尖锐问题:在今天中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中,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扮演着什么角色?起着怎样的作用?当然不能说,家长是阻碍孩子健康成长的“负力量”,但越来越多家长成为“两高一低”型(高期待、高焦虑、低水平)家长也是事实。
今天,教育发展有很多难解的“结”,比如学业负担问题、素质教育问题、考试改革问题以及就业问题。不难发现,教育之所以动辄得咎,难点问题之所以不易解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每个“死结”的一端,都连着数量众多、充满着各种期待的家长,他们不自觉地与教育规律和孩子成长规律较力,成为一股“执拗的力量”。这种力量引导不当,极易导致教育的失败。比如,药家鑫从小就被父母寄予厚望,管束极严,每天就是学习、练琴两件事,父亲甚至会把他关到地下室里,只有吃饭才能上楼。这种高期待实际证明是有害的,孩子伤不起,教育更背不起。因此说,要教育好孩子,家长首先要教育好自己。家长的心态决定着孩子的状态,家长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质量。
我们还有必要溯本追源,当下家长的这种高期待和高焦虑从何而来?文革十年,有一代人错失了上大学、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于是当他们教育子女时,经常说:“你们不能再被耽误”,这种迫切心理是可以理解的。然而,今天的家长多是“60后”、“70后”,很多人接受过高等教育,让子女“圆大学梦”的诉求并不强烈。而高等教育大众化、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既拓宽了孩子成才的路径,也消减了“高考改变命运”的逻辑必然性。既然如此,今天的家长又在孩子身上寄托着什么梦想?他们为何群体焦虑?
笔者以为,家长的期待和焦虑根本上是社会问题。在社会转型期,利益格局调整,社会秩序和心理都在重建。很多心态失衡的家长甚至把孩子的学习成绩当作“面子工程”,看得比自身的工作成绩更重要。网上流传,有一名农民工对一名“富二代”讲:“我不敢和你比金钱,你敢不敢和我拼儿子?”此外,“金榜题名、光宗耀祖”的传统在民间依然根深蒂固。再有家庭问题,今天城市多是独生子女家庭,在子女教育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过度呵护,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比多子女家庭的要高很多。最后就是社会用工问题,整个社会仍然没将学历和能力有效区分,一些单位招聘时奉行“学历查三代”,其思想根源就是学历崇拜。
就社会学意义而言,家长的高期待和高焦虑是转型期的症候之一。但就个体而言,家长完全可以选择不成为“焦虑的大多数”。事实证明,有着合理期待的家长,孩子即使输在了起跑线上,人生长跑的速度和耐力也高于高期待家庭的孩子。
我们还要理直气壮地提出一个命题:教育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孩子身体不舒服,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医院找医生检查;孩子学习成绩不好,家长首先想到的就是去学校找教师补课。家长自己做什么呢?负责安排孩子的衣食住行。这看上去很公道,但家长却在无形中放弃了自己的教育责任。
再有,正如孩子的不少疾病,本身就是父母不懂得如何养育孩子而造成的。孩子在学习上出现的问题,很多也与父母的期待过高以及没有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有关。
责任意味着要有科学的方法,要真正懂得如何教育孩子。家长应该扩展自己的视野,丰富教育的常识。在孩子成长的整个过程中,父母都是教育的第一责任人,在孩子出现各种问题的时候,首先要反思自己是否将教育的权利拱手相让,是否尽到了责任。
对家长的教育也应该引起社会重视。要建立各种类型的家长学校,帮助家长学习育儿常识。此外,现在虽然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但并不能从根源上解决家庭教育的问题。通过立法把家长的教育责任落到实处,在今天显得愈发紧迫。
[健康] | ·新手爸妈的6件育儿蠢事 | ·家长了解这些孩子发烧不怕 | ·8个坏习惯让孩子越来越笨 |
[营养] | ·宝宝夏日防暑饮食秘笈 | ·孕期怎么补营养素? | |
[教育] | ·父母11个坏习惯宠坏孩子 | ·从脸型解读宝贝的性格密码 | ·刘德华养女计划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