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活了!”

  《叠印》

  今天被你气哭一场,一言蔽之 ,“闹!”。你闹着要喝饮料,且要好多,倒一点不行。我不理,你开始闹,哭了半天,我进书房,作关门状,你在门外哭天抢地,边拍门边哭说,“我不想活了,我真的不想活了!”,哈哈,我听得又气又好笑,一个如此胖墩的小家伙出此言真够滑稽。

  这还没完,接下来仍闹。你似乎已进入人生第一个叛逆期,成为一个倔犟、任性和恼人的混合体。我忍不住歇斯底里爆发,先骂你,后自个大哭,打电话给你爸,要他火速回!我情绪近期常在某临界点上,随时可能决堤。难道是“情绪生理期”?

  后从一位父亲博客上看到——“有位医生说,经前综合症的最大受害者是儿童。我想这不是玩笑。如果一个妈妈对孩子的情绪反馈是‘随机’的,‘超情绪化’的,那么孩子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察言观色’。道理很简单:没人喜欢被责骂。如果孩子在玩耍时,在过马路时,总是被妈妈批评,那他对玩耍和过马路这样的挑战就不敢面对。现在让我们闭上眼睛,花一分钟想想:上个星期,我们教训过多少次孩子?”

  我自忖与你的相处哪儿出了问题,需要调校,是我太惯溺导致你太任性?而一旦我火起,又瞬间失控。

  看大江健三郞写有脑疾的儿子光(智力不及三岁幼童)的书《康复的家庭》,有次去百货商店,因光乱走,父亲大江当时突然从心底冒出一种不可思议的不负责任的冲动……他丢下光,径去买东西。

  待转身,自然找不着光了!好一番找寻才找到。大江感到后怕,因光有可能遭遇楼梯与平台跌落的危险。

  “要是那样的话,我出于一时气恼,导致残疾儿子的死亡,作为父亲,恐怕一辈子都无法从犯罪意识中解脱出来吧。”

  大江还写到,看报纸说有年轻母亲把夜里哭闹的婴儿摔死。“每当此时,我总是站在毫无育儿经验的母亲的立场上,体验那种令人恐怖惧怕的感情。人养育孩子最根本的感情无疑是一种本能,但是对夜间哭闹的孩子的一时心头怒火,不也是与本能差不多的感情吗?”

  ——我也听一位女人说过,孩子幼时有次哭闹不休时,她起过掐他的念。可同时她又是那么爱他,如今他下课晚归点,她都急得要报警。

  怒与爱,都属“本能感情”。

  如何处理“本能感情”,是对人的“本能性情”的考验,这性情与人的脾性、修养有关,也与自身童年经验有关,比如在他儿时犯错时,如何被父母对待。

  我在这以后的日子里,逐渐总结出:其一,不要等你闹时再临阵责骂,平时就应立好规矩与原则,坚定执行,甭轻易动摇更改;其二,当你闹时,别以粗暴言行宣泄我的情绪——粗暴有可能会被你模仿。最好的方式是冷处理,等你与我都平静下来再交流。

  ——第三年·拨节

  混沌渐被澄明接管

  “灵”正与日清晰

  自你小小的身体

  如竹的拨节

  风每吹过一次

  竹管轻轻地

  吹响一下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