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子” ≠ 合格父母

  《叠印》

  出版社发来周国平写女儿的书稿《宝贝,宝贝》的电子档,书中充满对女儿啾啾的细致关注与思索。而且,他很注意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并不一味逼着孩子遵从应试教育的脚步。他随女儿意愿让她自己决定要否学钢琴,女儿弹琴至今,他从不要她考级,他告诉她,弹琴只为享受美好……

  看完感受最深的是周国平对啾啾的“平等”态度,他是把她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喜欢与尊重的。

  同是知识分子父亲,想起上海姐家所在小区里的一件事。有位居委会阿姨和我闲聊时说到,小区里有户人家的孩子才初中就休学,泡网吧,学校老师找父母,父母说管不了,校方无奈找到居委会,希望配合做下父母的工作。居委会阿姨说,这对父母是高校教师,对孩子的事态度冷漠,她几次想上门做工作,希望一块想办法,但父母反应冷淡,表示对孩子的放弃……

  “孩子毕竟是孩子,就算犯错,当父母的哪能这样!”,居委会阿姨挺生气。

  父母的知识程度与教育能力并不成正比,这对教师父母掌握的只是单向度的专业技术,这技术与“教育能力”是阻隔的。换言之,他们的职业身份无助于他们胜任“父母”这岗位。

  有位教育专家说过,“好父母有五要素:现代的教育观念、科学的教育方法、健康的心理、良好的生活方式、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这五条就是父母的上岗执照。”

  有多少父母是无照上岗呢?譬如那对高校教师身份的父母。

  我曾供职的报社有位女门房,儿子武大研究生毕业,物理科学专业,很懂事。我问她怎么教的孩子,她说,哪能怎么教……想想又说,“小时用自行车驮着他,教他数电线杆……”很平常的一幕,不知为何,我眼前却浮现幅画面:一个母亲载着幼子,和他说些平常又温情的话……

  女门卫没什么文化,但性格和善,待人热忱——这本身对孩子是种比“知识”更重要的影响。

分享到:
意见反馈 电话:010-62676300保存  |  打印  |  关闭
搜答案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猜你喜欢

换一换不喜欢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