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上镇里公办幼儿园?“80平方米以上住房,一平方米都不能少”。据新华网5月24日报道,广东佛山大沥镇一所公办幼儿园近日招生,市民遭遇“拼房”门槛。该幼儿园是大沥镇第一个试点“80平方米”新规的幼儿园,这一规定将不少适龄儿童拒之门外。幼儿园方面称,“80平方米”有出处,《佛山市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政策性借读生免费义务教育实施办法》规定,“外来人员享受免费义务教育须购置商品住宅建筑面积不低于80平方米”。
笔者以为,把住房面积作为招生准入门槛的规定歧视了外来工,剥夺了外来工子女享受平等教育的机会。而保障外来工子女公平受教育权利,本是流入地政府无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不设门槛,应是教育发展的大方向。
学前教育招生设立种种门槛,说到底还是源于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当下,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由于供需失衡,各地公办幼儿园很“吃香”,很多时候家长需要托门路、找关系、拼背景。有学者认为“择校费”折射了当下教育消费价格的双轨制,认为造成这一行为的根源在于,居民收入的普遍提高和社会收入差距的明显拉大、优质教育资源的短缺以及校际间的教育资源差距日益加大等原因。目前,无论是公立幼儿园还是私立幼儿园,都设有入学门槛,让很多孩子遭受了不平等待遇。
公办园和社会力量办园比例不当,教育投入比例过低,教育产业化倾向严重,导致了入园难普遍存在。长期以来,我国的幼教经费一直只占整个教育经费支出的1.3%左右。发达国家学前教育经费占总教育经费支出一般达到3%以上,法国和丹麦分别占到11.1%和10.6%。而且,我国的农村幼儿园和大部分民办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学前教育具有社会公益性,在目前尚不能把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的情况下,如何采取其他方面的措施,规范幼儿园招生行为,是值得深思的事情。
要让孩子们享受公平的教育,必须着力提高教育存量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大方针上,国家应当将学前教育纳入公共教育服务,形成以政府办园为主体、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化办学格局。当务之急,是各级政府把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提高投入比例,增加公办幼儿园数量,以满足城乡居民子女的入园需求。只有尽快推进学前基本教育服务均等化,使学前教育真正成为具有福利性、公益性的社会事业,才能从根本上避免“拼房”式的入园门槛再出现。